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X 暇日无民讼

"暇日无民讼"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02:14:51


简介: “暇日无民讼”出自宋代张耒的《雨中五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iá rì wú mín sò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出处: 《雨中五首》
内容:
积雨暗春色,东风还惨凄。
梅残无复笑,莺怨欲成啼。
暇日无民讼,芳时有酒携。
不辞乘兴出,病足畏深泥。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张耒
诗人介绍: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翻译:

《雨中五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耒。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积雨暗春色,
东风还惨凄。
梅残无复笑,
莺怨欲成啼。

这首诗词描绘了雨中的景象。积雨使得春天的色彩变得暗淡,东风吹来的依然是凄凉的气息。梅花已经凋谢,不再笑靥如花,而黄莺也怨恨地欲哭成啼声。

暇日无民讼,
芳时有酒携。
不辞乘兴出,
病足畏深泥。

诗词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雨中的心境。在宁静的日子里,没有了民间的争讼纷争,而在美好的时光里,有酒可以陪伴。作者不顾病足,乘着兴致出门,只是担心深泥会让他的病情加重。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雨中的景象和表达作者的心境,展现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作者在雨中感受到了春天的凄凉,但他并不为此而沮丧,反而选择了享受美好时光和宁静的日子。这种态度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豁达和淡然的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ī yǔ àn chūn sè, dōng fēng hái cǎn qī.
积雨暗春色,东风还惨凄。
méi cán wú fù xiào, yīng yuàn yù chéng tí.
梅残无复笑,莺怨欲成啼。
xiá rì wú mín sòng, fāng shí yǒu jiǔ xié.
暇日无民讼,芳时有酒携。
bù cí chéng xìng chū, bìng zú wèi shēn ní.
不辞乘兴出,病足畏深泥。
韵脚: 拼音:xiá rì wú mín sòng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宋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暇 (形声。从日,叚声。本义空闲,闲暇) 同本义 暇,闲也。--《说文》 不敢自暇自逸。--《书·无逸》 好以瑕。--《左传·成公十六年》 救亡不暇,安得王哉?--《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由 --龚自珍《病梅馆记》 将吊不暇。--《国语·晋语》 炊不暇熟。--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暇时;暇刻(空闲的时间);暇晷(空闲的时日);暇景(空闲的时光) 暇 悠闲 久之,且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暇裕(悠闲不迫);暇适(闲暇舒 暇xiá空闲,无事的时候闲~。应接不~。 暇jiǎ 1.指赞美壮大之物。 2.借,借助。 3.须要。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说文》 离为日,为火。--《易·说卦》 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周礼·大司徒》 天无二日,太阳也。--《孟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又如日冠(太阳上方的光体);日昃(日斜,日过中午);日昫儿(太阳;日光);日月交食(对头;互相争斗);日头搁山(太阳落山);日头趖西(太阳偏西);日居月诸(日落月出,一天又一 天) 白天,白昼 夏之日。--《诗·唐风·葛生 日rì ⒈太阳~出。~落。 ⒉白天,跟"夜"相对夜以继~。 ⒊天,一昼夜今~。明~。〈引〉某一天生~。纪念~。 ⒋〈表〉一段时间夏~。昔~。来~方长。 ⒌ ⒍ ⒎ ⒏ ①天这些~子太忙。 ②生活~子会越来越好。 ③指某一天今天是她过生的~子。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无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 无(無)wú ⒈没有,跟"有"相对~粮~钱。~穷~尽。 ⒉不~仿说出。 ⒊不分,不论,不外~分。~论,地~四方。民~异国。事~大小。~非如此。 ⒋通"毋"。不,不要~往。 ⒌ 无mó 1.见"南无"。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 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 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 黎民阻饥。--《书·舜典》 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民可使由之, 民mín ⒈〈古〉指奴隶或没做官的众百姓。现指人民,即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基本成员拥政爱~。军~鱼水情。 ⒉指人或人群~众。居~。~族。 ⒊劳动大众的~歌。~间故事。 ⒋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农~。渔~。盐~。 ⒌非军事的~用。~航。 ⒍通"苠" ~高粱。 ⒎ ①指人民有管理国家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加强~主和法制建设。 ②根据大多数群众意愿处理问题的工作方式~主气氛。~主作风。办事~主。 民mián 1.通"绵"。参见"民民"。 2.通"眠"。

:讼 (形声。从言,公声。从言的字与讲话有关。本义争论) 同本义 讼,争也。…以手曰争,以言曰讼。--《说文》 讼不亲也。--《易·杂卦》 饮食必有讼。--《易·序卦》 会礼之家,名为聚讼。--《后汉书·曹褒传》 又如聚颂纷纭;讼辩(争辩);讼斗(争斗);讼怨(争吵怨恨);讼直(申辩是非曲直);讼争(争辩,争吵);讼罪(争辩无罪);讼曲(争论是非曲直) 打官司 讼,《六书故》争曲直于官有司也。--《正字通》 争罪曰狱,争财曰讼。--《周礼·地官》注 有狱讼者。--《周礼·大 讼sòng ⒈争论,争辩辩~。聚~纷纭。 ⒉在法庭上争辩,打官司~事。诉~。 ⒊公开未敢~言。 ⒋〈古〉通"颂"。赞美,颂扬。 讼róng 1.容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