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G 岗头一振衣

"岗头一振衣"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2 21:08:41


简介: “岗头一振衣”出自明代方大治的《百丈潭》,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ǎng tóu yī zhèn yī,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出处: 《百丈潭》
内容:
东风敛夕霏,山色霭晴晖。
天上银河落,潭边白练飞。
深林啼鸟绝,危磴采樵稀。
已冒垂堂戒,岗头一振衣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方大治
诗人:
翻译:

《百丈潭》是明代方大治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风敛夕霏,
山色霭晴晖。
天上银河落,
潭边白练飞。
深林啼鸟绝,
危磴采樵稀。
已冒垂堂戒,
岗头一振衣。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间潭水的景象。诗人首先描述了东风停止,夜晚的霏霏细雨逐渐散去,山色在晴朗的阳光下变得模糊起来。接着,诗人描绘了银河从天上落下,潭边的水面上飘飞着白色的水雾。深林中的鸟儿不再啼鸣,人们很少在险峻的山磴上采集柴火。诗人意识到已经违背了清规戒律,但在山岗上振衣一下,表示决心改过。

赏析:
《百丈潭》以简练的词语勾勒出了一幅山水景色的图画,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中通过对东风、山色、银河、潭水、鸟儿和采樵等元素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凸显了人类活动的稀少和对自然的敬畏。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行为的反省和决心改正的意愿。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手法,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诗中的山水景致与人情况呼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百丈潭》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同时也提醒人们应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反思自身的行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dōng fēng liǎn xī fēi, shān sè ǎi qíng huī.
东风敛夕霏,山色霭晴晖。
tiān shàng yín hé luò, tán biān bái liàn fēi.
天上银河落,潭边白练飞。
shēn lín tí niǎo jué, wēi dèng cǎi qiáo xī.
深林啼鸟绝,危磴采樵稀。
yǐ mào chuí táng jiè, gǎng tóu yī zhèn yī.
已冒垂堂戒,岗头一振衣。
韵脚: 拼音:gǎng tóu yī zhèn yī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五微  (仄韵) 去声五未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岗 同岡”。山脊,山岭 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晋·左思《咏史》之五 岗 (形声。从山,冈声。本义岗位,哨位) 同 本 义 土石坡儿 岗(崗)gǎng ⒈守卫的位置站~。~哨。门~。 ⒉高起的土坡土~子。黄泥~儿。 ⒊平面上突起的长道肉~子。 ⒋ 岗(崗)gāng山脊景阳~。上山~。到井~山。

:头〈名〉 (形声。从页,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同本义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 头(頭)tóu ⒈脑袋,人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体的最前部分~颅。特指头发梳~。 ⒉物体的顶端、前端或事情的起点、终点山~。车~。有~有尾。一年到~。 ⒊第一,开初的~号。~班。~等舱。~半月。 ⒋以前,在前面的~三年。~里走的是她。 ⒌为首的(多用于贬义)~领。~儿。把~。盗窃~子。 ⒍方面他们几个是一~的。 ⒎接近事到临~。 ⒏物品的残存部分粉笔~。布~儿。 ⒐量词。指牲畜、像头的、不定数量等五~猪。四~蒜。百来~。 ⒑词尾(读轻声)石~。拳~。苦~儿。有看~。在上~。放外~。看后~。 ⒒ ⒓ ⒔ ⒕ ①脑筋,理智或思想不要昏~昏脑。 ②要领,门路这件事还没有摸着~脑。 ③首领她是这儿的~脑。 头tou 1.名词后缀。接于名词性词根之后。 2.名词后缀。接于动词词根之后。 3.名词后缀。接于形容词词根之后。 4.方位词后缀。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振 搬动,挥动~动。~荡。~幅。~臂。~聋发聩(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奋起,兴起~奋。~作。~兴。~~有辞。 古同赈”,救济。 古同震”,威震。 振zhèn ⒈挥动,抖动,摇动~笔。~动。~臂一呼。 ⒉起,奋起,兴起~作。~奋。~兴。 ⒊整顿~旅治兵(旅军队)。 ⒋救济~救。~济。~灾。 ⒌ 振zhēn 1.见"振振"。 振zhěn 1.单衣。

:衣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同本义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服装 衣yī ⒈上衣。泛指衣服~裳。内~。~冠楚楚。 ⒉包在物体外面的胞~。糖~炮弹。 衣yì穿~轻裘。~羽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