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H 唤回棹去

"唤回棹去"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2:57:14


简介: “唤回棹去”出自宋代范成大的《三登乐》,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huàn huí zhào qù,诗句平仄:仄平仄仄。
出处: 《三登乐》
内容:
方帽卫寒,重检校、旧时农圃。
荒三径、不知何许。
但姑苏台下,有苍然平楚。
人笑此翁,又来访古。
况五湖、元自有,扁舟祖武。
记沧洲、白鸥伴侣。
叹年来、孤负了,一蓑烟雨。
寂寞暮潮,唤回棹去
朝代: 宋代
分类: 三登乐
诗人: 范成大
诗人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翻译:

诗词:《三登乐·方帽卫寒》

方帽卫寒,重检校、旧时农圃。
荒三径、不知何许。
但姑苏台下,有苍然平楚。
人笑此翁,又来访古。
况五湖、元自有,扁舟祖武。
记沧洲、白鸥伴侣。
叹年来、孤负了,一蓑烟雨。
寂寞暮潮,唤回棹去。

中文译文:
方形帽子守护寒冷,重重地检验过,是旧时的农圃。
荒凉的小径,不知道通向何方。
但在姑苏城下,有苍然平静的楚国。
人们嘲笑这位老人,却又来探访古迹。
何况五湖之上,本就有扁舟的祖武。
记得沧洲,白鸥是他的伴侣。
叹息这些年来,孤单地辜负了,一身蓑衣在雨中。
寂寞的暮潮,呼唤他重新驾船离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三登乐·方帽卫寒》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创作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一个老人的形象,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深沉感慨。

首先,诗人描述了老人戴着方形帽子守护寒冷的情景,暗示着他的坚韧和对抗逆境的态度。老人重重地检验过,象征着他经历过岁月的洗礼和历练。

接着,诗人描绘了荒凉的小径,表现了老人在时间的长河中渐行渐远,对未知的彷徨和迷惘。但在姑苏城下,有苍然平静的楚国,展现了一种宁静和安然的氛围。这里也是古代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象征着历史的长河和人文的积淀。

人们嘲笑老人,却又来探访古迹,这一句表达了对老人智慧和人生经验的尊重。况且五湖之上本就有扁舟的祖武,这里指的是古代船家的祖先,强调了老人所处的环境和身份。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沧洲和白鸥,表现了老人心中对过去伴侣和美好时光的怀念。叹息这些年来,孤单地辜负了,一身蓑衣在雨中,寂寞的暮潮,呼唤他重新驾船离去。这里表达了老人对逝去岁月的懊悔和对重新出发的渴望。

整首诗以老人的形象为线索,通过描绘景物和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光阴流逝和生命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对比,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fāng mào wèi hán, zhòng jiǎn jiào jiù shí nóng pǔ.
方帽卫寒,重检校、旧时农圃。
huāng sān jìng bù zhī hé xǔ.
荒三径、不知何许。
dàn gū sū tái xià, yǒu cāng rán píng chǔ.
但姑苏台下,有苍然平楚。
rén xiào cǐ wēng, yòu lái fǎng gǔ.
人笑此翁,又来访古。
kuàng wǔ hú yuán zì yǒu, piān zhōu zǔ wǔ.
况五湖、元自有,扁舟祖武。
jì cāng zhōu bái ōu bàn lǚ.
记沧洲、白鸥伴侣。
tàn nián lái gū fù le, yī suō yān yǔ.
叹年来、孤负了,一蓑烟雨。
jì mò mù cháo, huàn huí zhào qù.
寂寞暮潮,唤回棹去。
韵脚: 拼音:huàn huí zhào qù
平仄:仄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仄韵) 去声六御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唤 (形声。从口,奂声。本义呼,叫,) 同本义 唤,呼也。--《说文新附》 不闻爷娘唤女声。--《乐府诗集·木兰诗》 千呼万唤始出来。--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唤门(在门外叫内边的人开门);唤应(呼应,照应);唤字叫背(掷钱猜正反面赌博) 呼唤使来 虑诸公不奉诏,于是先唤周侯、丞相入。--《世说新语·方正》 又如唤取(呼请);唤集(召集);唤铁(一种响铁器,敲击时可以招唤鸟兽) 传唤 叫做 唤huàn喊,呼叫~鸭◆~。~起。~醒。~他一声。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回,转也。--《说文》 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荀子·儒效》 诡文回波。--《淮南子·本经》 畔回穴其若兹兮。--《汉书·叙传》 虎鼓瑟兮鸾回车。--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山回路转不见君。--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廊腰缦回。--唐·杜枚《阿房宫赋》 峰回路转。--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回湍(回旋的急流);回倒(回旋倾倒);回纡(迂 回(囬)huí ⒈返,还,归~家乡。~祖国。~来吧。 ⒉答复,报答~音。~电。~报。 ⒊掉转,看过去,忆往昔~首。~顾。~忆。~心转意。 ⒋曲折,环绕,旋转~形针。峰~路转。巡~医疗。 ⒌量词两~事。他去了一~北京。 ⒍长篇小说的章节章~小说。第八~。 ⒎ ⒏ ⒐ ①头朝后转~头看。 ②等一会儿~头再说。 ③回归,返回切莫一去不~头。 ④醒悟,改邪归正~头是岸。 ⒑ ⒒

:棹 (形声。从木,卓声。本义长的船桨) 同本义 桂棹兮兰枻。--《楚辞·九歌·湘君》 又如棹竿(竹竿制作的船桨) 泛指船桨 短棹沿洄野兴浓。--陆游《泛舟》 又如短棹(短把的船桨) 指船 发战棹东下。--《宋史·太祖本纪》 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徐彦伯《采莲曲》 又如棹夫(船夫);棹郎(船夫);棹楫(船桨);棹影(船影) 棹 划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晋·陶潜《归去来兮辞》 又如棹船(划船);棹力(船桨划水之力);棹舟(划船);棹卒(操棹行船的兵士) 棹(櫂)zhào划船的用具,形状像桨。〈引〉船,〈方〉划(船)归~。~舟。 棹zhuō 1.木名。 2.同"桌"。桌子。

:去〈动〉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本义离开) 同本义 去,人相违也。--《说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庄公四年》 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谷梁传》 武子去所。--《左传·襄公二十年》 不能相去。--《战国策·齐策》 乃去。--唐·柳宗元《三戒》 久而不去。--宋·欧阳修《归田录》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东向驰去。--清·魏禧《大铁椎 去qù ⒈离开~职。离~。就~。 ⒉前往,由此到彼~学校。从成都~上海。快给他~封信。 ⒊距,距离,差别此~那儿有两公里。相~甚远。 ⒋除掉,放弃,减掉~掉。除~。减~。 ⒌已过的过~的。特指刚过的一年~冬。~年。 ⒍失掉大势已~。 ⒎在动词前〈表〉去做或要做~杀鸡。明天~买鞋。 ⒏在动词后〈表〉趋向或持续下~。出~。让他说~。照常做~。 ⒐扮演(戏曲里角色)你~演书生。 ⒑ ⒒ ⒓ 去jǔ 1.收藏。 去qū 1.驱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