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Q 戚戚在歧路

"戚戚在歧路"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8:05:54


简介: “戚戚在歧路”出自明代陈鹤的《送周雨山还金陵》,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ī qī zài qí lù,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出处: 《送周雨山还金陵》
内容:
戚戚在歧路,茕茕归邺都。
病多双鬓换,天远一身孤。
晚饭到吴市,秋吟向野芜。
扁舟今夜月,难遣客愁无。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陈鹤
诗人介绍: (?—1560)明浙江山阴人,家居南京,字鸣轩,一字九皋,号海樵,一作海鹤,又作水樵生。嘉靖四年举人,袭其祖军功,官绍兴卫百户,非素志,因弃官称山人。自少时即博览奇帙名帖。曾得奇病,乃自学为医,七年而愈。工诗善画,水墨花草最为超绝。有《海樵先生集》、《越海亭诗集》。
翻译:

诗词:《送周雨山还金陵》
朝代:明代
作者:陈鹤

戚戚在歧路,
茕茕归邺都。
病多双鬓换,
天远一身孤。

晚饭到吴市,
秋吟向野芜。
扁舟今夜月,
难遣客愁无。

诗词的中文译文:

忧愁地行走在交叉的道路上,
孑然归于邺都。
疾病使我的双鬓换白,
天涯漂泊使我孤独一人。

晚饭后来到吴市,
秋天的吟唱传向荒野。
如今在小舟上,今夜的月光,
难以消解我作为客人的忧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明代诗人陈鹤创作的一首送别之作。诗人描述了一个在远离家乡的旅人的孤独和忧愁之情。

诗的开篇,“戚戚在歧路,茕茕归邺都”,表达了诗人在陌生的道路上徘徊犹豫的心情,他独自一人回到邺都,感到孤独无助。接着,“病多双鬓换,天远一身孤”,描绘了诗人因疾病而双鬓已经白发皓然,离天涯越远,他的孤独感愈发深刻。

下半部分,“晚饭到吴市,秋吟向野芜”,诗人停留在吴市,晚饭后,独自在秋野吟咏。诗人以孤寂的心情抒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扁舟今夜月,难遣客愁无”,诗人乘坐小舟,仰望今夜的月亮,却无法摆脱作为客人的忧愁。

整首诗词通过抒发旅人的孤独和忧愁之情,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述自身的境遇,借以抒发对离散、离乡背井者的同情和体恤,展现了明代社会动荡时期人们的离散和流离失所的境况。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月亮、秋天的荒野,增加了诗意的深度和情感的表达,给人以沉思和思绪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qī qī zài qí lù, qióng qióng guī yè dōu.
戚戚在歧路,茕茕归邺都。
bìng duō shuāng bìn huàn, tiān yuǎn yī shēn gū.
病多双鬓换,天远一身孤。
wǎn fàn dào wú shì, qiū yín xiàng yě wú.
晚饭到吴市,秋吟向野芜。
piān zhōu jīn yè yuè, nán qiǎn kè chóu wú.
扁舟今夜月,难遣客愁无。
韵脚: 拼音:qī qī zài qí lù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戚〈名〉 (形声。从戉,尗声。斧子。本义古兵器名,斧的一种) 同本义。亦用为舞具 戚,戉也。--《说文》 干戈戚扬。--《诗·大雅·公刘》 朱干玉戚。--《礼记·明堂位》 执干戚舞。--《韩非子·五蠹》 又如戚扬(斧钺) 亲属,亲戚 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吕氏春秋》 又如;戚好(亲戚友好);戚里(戚畹。帝王外戚所居住的地方);戚属(母及妻的亲属);戚爱(亲属和宠爱的人);戚家(贵戚之家;亲戚家);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戚宠(外戚亲 贵) 姓 戚 〈形〉 忧愁;悲伤。通慽”、慼” 戚( ⒉慼)qī ⒈亲,亲属贵~。亲~。外~。 ⒉忧愁,悲伤哀~。惨~。休~相关。 ⒊斧,〈古〉一种兵器。 戚cù 1.速疾。参见"戚速"。 2.窘迫。

:戚〈名〉 (形声。从戉,尗声。斧子。本义古兵器名,斧的一种) 同本义。亦用为舞具 戚,戉也。--《说文》 干戈戚扬。--《诗·大雅·公刘》 朱干玉戚。--《礼记·明堂位》 执干戚舞。--《韩非子·五蠹》 又如戚扬(斧钺) 亲属,亲戚 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吕氏春秋》 又如;戚好(亲戚友好);戚里(戚畹。帝王外戚所居住的地方);戚属(母及妻的亲属);戚爱(亲属和宠爱的人);戚家(贵戚之家;亲戚家);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戚宠(外戚亲 贵) 姓 戚 〈形〉 忧愁;悲伤。通慽”、慼” 戚( ⒉慼)qī ⒈亲,亲属贵~。亲~。外~。 ⒉忧愁,悲伤哀~。惨~。休~相关。 ⒊斧,〈古〉一种兵器。 戚cù 1.速疾。参见"戚速"。 2.窘迫。

:在 (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同本义 在,存也。--《说文》。按,字从土,与坐同意。 见龙在田。--《易·乾》 父母在,不远游。--《论语·里仁》 疾在腠理。--《韩非子·喻老》 病在肌肤。 则无所不在。--《淮南子·原道》 在往者,在来者。--《大戴礼·曾子立事》 又如在生日(在世时);祖父已经不在了;在日(在世之日);在堂(母亲健在);父母健在 居于,处于 朕在位七十载。--《书·尧典》 在河之洲。--《诗·周南·关雎》 公在乾侯 在zài ⒈存,生存存~。健~。人~阵地~。 ⒉居于,处于,置于~职。留~。我昨天~家。碗~桌子上。 ⒊〈表〉动作的进行她~做实验。我正~写字。 ⒋介词。〈表〉动作的地点、时间、范围、情况等~学校学习。~晚上看电视。~全国普及中学教育。~有利的条件下。 ⒌跟"所"连用〈表〉强调~所不惜。~所不辞。~所难免。 ⒍在于,关系到某方面事~人为。农业的根本出路~于机械化。 ⒎ ①在于。 ②介意不~乎。 ⒏ ⒐ ⒑ ①可望见的。 ②即将到来胜利~望。 ⒒

:歧〈形〉 (同跂”。形声。从止,支声。或作岐”。本义多余的脚趾) 同本义 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歧。--《集韵》 歧趾而胪情。--张衡《思玄赋》 叉开,事物错出 物两为歧。--《尔雅·释名》 歧舌国。--《山海经·海外南经》 光歧俨其偕列。--潘岳《笙赋》 无为在歧途。--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多歧路。--唐·李白《行路难》 又如歧歧(禽鸟举翅飞行的样子);歧旨(歧义);歧言(指离别之言);歧意(二心) 不同,不一致,有差别 歧qí ⒈岔道,大路分出的小路~路。~途(〈喻〉错误的道路)。 ⒉不相同,不一致~视。~义。

:路〈名〉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 路lù ⒈道,来往的通道~途。~径。道~。铁~。〈引〉路程八千里~。 ⒉方向,条理,途径出~。思~。活~。忠谏之~。 ⒊方面,地区几~进攻。东~货物。 ⒋种类头~货。大~货。三~货。 ⒌〈古〉车筚~(柴车)。 ⒍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地区"。 路luò 1.通"落"。以绳周绕。 2.通"乐"。 3.见"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