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J 静对萧萧玉数竿

"静对萧萧玉数竿"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7 02:27:36


简介: “静对萧萧玉数竿”出自宋代秦观的《处州水南庵二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ìng duì xiāo xiāo yù shù gā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处州水南庵二首》
内容:
此身分付一蒲团,静对萧萧玉数竿
偶为老僧煎茗粥,自携修绠汲清宽。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秦观
诗人介绍: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翻译:

诗词:《处州水南庵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此身分付一蒲团,
静对萧萧玉数竿。
偶为老僧煎茗粥,
自携修绠汲清宽。

中文译文:
我身体坐在一张蒲团上,
静静地对着几根摇曳的玉竹。
偶尔为了老僧泡茶煮粥,
自己动手提水汲取清宽。

诗意:
《处州水南庵二首》是秦观写的两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处州水南庵的生活情景。诗中表达了作者的清净恬静之心态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作者在安静的庵院中以简朴的方式度过日子,专注于煎茶、煮粥和提水等日常琐事,表现出一种平和宁静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秦观对僧侣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自然的追求。诗的开头,作者以“此身分付一蒲团”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坐在蒲团上,表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姿态。接着,“静对萧萧玉数竿”一句以雅致的意象描述了庵院中摇曳的竹子,给人以宁静幽雅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偶为老僧煎茗粥,自携修绠汲清宽”则表现了作者过简朴生活的态度。作者以“老僧”自称,强调了自己与尘世的隔离和超越,用“煎茗粥”、“修绠汲清宽”等细节描写,展示了作者在庵院中自给自足、清心寡欲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淡雅的意象和清新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俗的追求。它呈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哲学,给人以心灵上的宁静和超然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cǐ shēn fèn fù yī pú tuán, jìng duì xiāo xiāo yù shù gān.
此身分付一蒲团,静对萧萧玉数竿。
ǒu wèi lǎo sēng jiān míng zhōu, zì xié xiū gěng jí qīng kuān.
偶为老僧煎茗粥,自携修绠汲清宽。
韵脚: 拼音:jìng duì xiāo xiāo yù shù gān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静 (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安静;宁静 静言思之。--《诗·邶风·柏舟》 宵静女德,以伏蛊慝。--《国语·晋语》 本朝不静。--《吕氏春秋·音律》 静乃明几。--《吕氏春秋·审分》 莫不静好。--《诗·郑风·女曰鸡鸣》 清和肃穆,莫不静畅。--晋·支遁《八关斋会诗序》 又如静雅(安静);静鞭(帝王仪仗的一种,鞭形,振之作响,令人肃静。也叫鸣鞭”);静办处(安静的地方) 静止,物体不运动(跟动”相反) 怒则动,动则手足不静。--《淮南子·本经》 树欲静 静jìng ⒈停止的,跟"动"相对~止。树欲~而风不止。 ⒉没有声响安~。平~。清~。寂~。~悄悄。 ⒊安详平心~气。 ⒋〈古〉通"净"。清洁。 ⒌

:对 (会意。从口,从乹”,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对,答也。--《广韵》 听言则对。--《诗·大雅·桑柔》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论语·述而》 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 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孟子·梁惠王下》 冠者对。--《仪礼·士冠礼》。注应也。” 对曰非礼也敢辞。”--《仪礼·曲礼》。注答问也。” 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三国演义》 又如无言以对;对当(

:萧 (形声。从苃,肃声。本义艾蒿) 同本义 萧,艾蒿也。--《说文》 萧萩。--《尔雅》。注即蒿。” 共萧茅。--《周礼·甸师》 彼采萧兮。--《诗·王风·采葛》 又如萧艾(臭草名。比喻不肖或平凡无才);萧敷艾荣(比喻凡事委曲求全,以致飞黄腾达) 古国名 楚子伐萧。--《左传》 县名 姓 萧君圭君玉(萧君圭,字君玉)。--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萧 萧条,冷落;荒凉 萧(蕭) ⒈〈古〉称香蒿,也叫"青蒿"。 ⒉冷落,冷静~然。~索。 ⒊ ①冷落寂寞景象~条。 ②停滞,萎缩经济~条。 ⒋ ①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秋风~瑟。 ②冷落凄凉的样子。 ⒌ ⒍ ⒎"萧"姓,俗写作"肖"。 萧xiāo 1.蒿类植物的一种。即艾蒿。 2.萧条冷落;凄凉。 3.稀疏。 4.指萧斧。 5.见"萧森"。 6.见"萧然"。 7.通"肃"。参见"萧墙"﹑"萧斧"。 8.古国名。春秋 时宋的附庸,子姓。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公元前597年灭于楚◇仍为宋邑。 9.姓。

:萧 (形声。从苃,肃声。本义艾蒿) 同本义 萧,艾蒿也。--《说文》 萧萩。--《尔雅》。注即蒿。” 共萧茅。--《周礼·甸师》 彼采萧兮。--《诗·王风·采葛》 又如萧艾(臭草名。比喻不肖或平凡无才);萧敷艾荣(比喻凡事委曲求全,以致飞黄腾达) 古国名 楚子伐萧。--《左传》 县名 姓 萧君圭君玉(萧君圭,字君玉)。--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萧 萧条,冷落;荒凉 萧(蕭) ⒈〈古〉称香蒿,也叫"青蒿"。 ⒉冷落,冷静~然。~索。 ⒊ ①冷落寂寞景象~条。 ②停滞,萎缩经济~条。 ⒋ ①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秋风~瑟。 ②冷落凄凉的样子。 ⒌ ⒍ ⒎"萧"姓,俗写作"肖"。 萧xiāo 1.蒿类植物的一种。即艾蒿。 2.萧条冷落;凄凉。 3.稀疏。 4.指萧斧。 5.见"萧森"。 6.见"萧然"。 7.通"肃"。参见"萧墙"﹑"萧斧"。 8.古国名。春秋 时宋的附庸,子姓。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公元前597年灭于楚◇仍为宋邑。 9.姓。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 玉yù ⒈一种珍贵的矿石,质细而坚硬,有光泽,微透明,可雕琢成簪、环等装饰品。〈喻〉洁白、美丽~颜。~龙。~人。 ⒉敬词~体。~照(人像照片)。 ⒊ 、穗可作饲料用。

:数 (形声。从攴,娄声。本义点数;计算) 同本义 數,计也。--《说文》 以岁之上下数邦用。--《周礼·廪人》 递数之不能终其物。--《礼记·儒行》 善数不用筹策。--《老子》 珠可历历数也。--明·魏学洢《核舟记》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从一数到十;数拾(查点;收拾);数白道黑(卖弄口舌);数白论黄(计较银钱。白白银。黄黄金);数筹定点(数筹码计算时间);数东瓜,道茄子(尽情谈论各种事情);数米而 炊,称柴而爨(比喻吝啬之极);数数儿;数不胜数;数课(计算并予登记); 数(數)shuò ⒈屡次,经常频~。~见不鲜。~犯边境。 数(數)shǔ ⒈查点,计算当面~清。不可胜~。 ⒉指责,列举过失~落。~说。 ⒊比较起来最突出就~她勤奋。 数(數) shù ⒈指数目,数量岁~。基~。回~。人~太多,这屋容纳不了。 ⒉几,几个(指不确定的数目)~个。~年。~百种。 ⒊迷信者所谓的"天运"、"命运"天~、气~、劫~等都是胡编瞎说。 ⒋ 数cù 1.细密;稠密。 2.细小。参见"数目"。

竿 :竿〈名〉 (形声。从竹,干声。本义竹竿) 同本义。竹子的主干 竿,竹梃也。--《说文》 籫籫竹竿。--《诗·卫风·竹竿》 禁藏母拊竿。--《管子》 竿殳之所搉毕。--张衡《西京赋》 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立竿见影;揭竿为旗;竿木(古代艺人借以在其上表演各种技艺动作的长竿);竿殳(竹杖);竿首(竹竿顶端);竿头(竹竿的顶端) 通简”。竹简 不离苞苴竿牍。--《庄子·列御寇》 阳翟田望勤于竿牍……日发数十函不倦。--宋·朱彧《萍洲可谈》 竿gān竹子的主干,竹棍竹~子。钓鱼~儿。 竿gǎn 1.箭干。 竿gàn 1.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