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Z 镇南旌旆照江皋

"镇南旌旆照江皋"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30 17:31:42


简介: “镇南旌旆照江皋”出自宋代范成大的《送施元光赴江西幕府》,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èn nán jīng pèi zhào jiāng gāo,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出处: 《送施元光赴江西幕府》
内容:
镇南旌旆照江皋,入幕如今客最高。
月暗秋城稀击柝,云飞朝栋剩挥毫。
长亭酒尽歌三叠,半夜溪深雨一篙。
莫恋阳关更西路,九关归路踏金鳌。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范成大
诗人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翻译:

《送施元光赴江西幕府》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镇南旌旆照江皋,
入幕如今客最高。
月暗秋城稀击柝,
云飞朝栋剩挥毫。

译文:
南方的旌旗在江边照耀,
进入幕府,如今成为最高的客人。
月亮昏暗,秋天的城市稀疏地敲打着柝子,
云飞舞,朝府的栋梁只剩下挥毫的声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送别施元光赴江西幕府的情景。施元光是一个重要的官员,他被任命到江西的幕府任职,因此成为了幕府中的高官。诗人通过描绘江边的旌旗照耀、进入幕府的庄严氛围以及秋天城市的寂静,表达了对施元光的赞美和祝福。

诗中的月亮昏暗、城市稀疏的描写,暗示着施元光离开后的寂寥和孤独。而云飞舞、栋梁挥毫的描绘,则表达了诗人对施元光在幕府中发挥才华的期望和祝愿。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送别之情,展示了范成大独特的艺术才华。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施元光的敬佩和祝福,同时也展示了他对江西幕府的期待和希望。这首诗词在宋代文学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被广泛传诵和赏析。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hèn nán jīng pèi zhào jiāng gāo, rù mù rú jīn kè zuì gāo.
镇南旌旆照江皋,入幕如今客最高。
yuè àn qiū chéng xī jī tuò, yún fēi cháo dòng shèng huī háo.
月暗秋城稀击柝,云飞朝栋剩挥毫。
cháng tíng jiǔ jǐn gē sān dié, bàn yè xī shēn yǔ yī gāo.
长亭酒尽歌三叠,半夜溪深雨一篙。
mò liàn yáng guān gèng xī lù, jiǔ guān guī lù tà jīn áo.
莫恋阳关更西路,九关归路踏金鳌。
韵脚: 拼音:zhèn nán jīng pèi zhào jiāng gāo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镇 压~尺(用金属、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来压书和纸。亦称镇纸”,压尺”)。~痛。 以武力维持安定~压(用强力压制,不许进行政治活动)。~反。~服。~慑。~守。 安定~静。~定。 军事上重要的地方边防重~。 中国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 较大的集市城~。村~。 把饮料等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凉冰~。 整个一段时间~日(整天)。 时常十年~相随。 中国明、清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 姓。 镇zhèn ⒈压,压制,慑住~尺。~纸。~压。~慑。~住。 ⒉安定~定。~静。~国家,抚百姓。 ⒊守住,用兵驻守~守。坐~。 ⒋较大的集市村~。乡~。市~。 ⒌将饮料等与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凉冰~汽水。 ⒍通"整"。整段时间,时常~日。~相随。

:南无 na 南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是钟閐之类的乐器。①本义乐器。《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②方位词) 方位名⊥北”相对 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说文》 出户南望。--晋·干宝《搜神记》 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旌麾南指。--《资治通鉴》 南极潇湘。--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南薰(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南离(南方) 南方;南面 阮仲容步兵居道 南nán方向,跟"北"相对。早晨面对太阳时,右手的一边~面。东~风。坐北朝~。 南nā 1.见"南无"。

:旌 (形声。本义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同本义 旌,游车载旌析羽。--《说文》 位所谓緌有虞氏旌也。--《礼记·明堂位》 建旌提鼓。--《国语·吴语》 又如旌旄(古代用牦牛尾与羽毛装饰的军旗,或代指各种旗帜);旌羽(旌旗。因有羽饰,故称) 古代旗的总称 旌蔽日兮敌若云。--《楚辞·九歌·国殇》 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资治通鉴》 又如旌旃(泛指旗帜);旌幡(泛指旗帜);旌帜(旗帜);旌幢(旗幡);旌头(旗杆顶端的矛头)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 王婆道眼望旌节至,耳听到消息。”╠ 旌jīng ⒈〈古〉用五色羽毛装饰的一种旗子建~提鼓。又是旗子的通称~旗招展。 ⒉表扬以~其美(美美德)。 ⒊

:旆〈名〉 (形声。本义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 同本义 旆,继旐之帛也。--《说文》 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又如旆旆(旗旒下垂的样子;生长茂盛的样子) 泛指旌旗 白旆,殷旌也。--《释名·释兵》 拔旆投衡。--《左传·宣公十二年》。注大旗也。” 亡大旆之左旃。--《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又如旆旃;旆旌 旆pèi〈古〉 旗边镶的装饰品帛~。泛指镶边的旗子旌~何缤纷。

:照 (形声。从火,昭声,字亦作炤。本义明亮;光明) 同本义 照,明也。--《说文》 亦孔之炤。--《诗·小雅·正月》 月出照兮。--《诗·陈风·月出》 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庄子》 远近照闻。--《郯令景君阙铭》 盛德炤明。--《谯敏碑》 炤之以祸灾。--《荀子·修身》 又如照彻(透明晶莹 );照澄(明朗清爽)炤” 照 照射,照耀 照耀煇煌。--《淮南子·本经》 日月递炤。--《荀子·天论》。注炤与照同。” 指日月使延照兮。--《楚辞·灵怀》。注知也。 照zhào ⒈光线射着~射。~耀。特指日光夕~。 ⒉明~察明著(明著显明)。 ⒊对着镜子或其它反光的东西看~镜子。对着池水~一~。 ⒋拍摄,又指画像或相片~相。~片。风景~。 ⒌依据,按着~样。~例。依~。按~。 ⒍凭证执~。护~。车~。 ⒎关心,看顾~看。~料。~应。~顾。关~。 ⒏对比察看对~。查~。 ⒐通告,通知知~。 ⒑知晓,明白心~不宣。 ⒒对着,向着~侵略者开炮。~着这条大道走。 ⒓ 照zhāo 1.明;显。

:江 (形声。从水,工声。本义长江的专称) 同本义 江,江水也。犊 江之永矣。--《诗·周南·汉广》 滔滔江汉。--《诗·小雅·四月》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温庭筠《送人东归》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又如江汉(长江与汉水);江水(即长江);江左烟霞(江东的山水风景。江左指今江苏、安徽等长江沿江地带);江陵(县名。在今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沿岸。向为我国南北陆路交 通要冲) 江河的通称 南方的河流多称江”,如珠江”、沅江”;北方的河流多称河”,如 江jiāng ⒈泛指大的河流珠~。岷~。 ⒉特指长江(也叫"扬子江")~淮地区。百万雄师过大~。 ⒊ ⒋

:皋 (形声。白形本声〓边的地得日光最早。本义泽边地。舦”为皋”的俗字) 同本义。泛指岸边,水旁陆地 皋,此字当训泽边地也。从白。白者,日未出时,初生微光也。圹野得日光最早,故从白,从本声。俗字作舦。--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牧隰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亭皋千里。--司马相如《上林赋》 河溢皋陆。--《史记·孝武纪》 江皋河濒。--《史记·贾山传》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楚辞·屈原·涉江》 又如皋渚(水边地);皋陆(水边平地);皋隰(水边低湿地);皋浒(高岸和水边);皋壤(泽边 皋(舦)gāo岸,水边的地江~〓~。 皋háo 1.号呼;呼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