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熨帖重寻毳衲

"熨帖重寻毳衲"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6 13:17:21


简介: “熨帖重寻毳衲”出自宋代范成大的《积雨作寒》, 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yù tiē zhòng xún cuì nà,诗句平仄:仄平仄平仄仄。
出处: 《积雨作寒》
内容:
熨帖重寻毳衲,补苴尽护纸窗。
余生雪鬓禅榻,昨梦云帆涨江。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范成大
诗人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翻译:

诗词:《积雨作寒》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代

熨帖重寻毳衲,
补苴尽护纸窗。
余生雪鬓禅榻,
昨梦云帆涨江。

中文译文:
熨帖丝绢重重覆盖着厚毛衣,
用布料修补尽量保护纸窗。
我余下的人生,雪白的鬓发在禅榻上,
昨夜的梦里,云帆在江面上扬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忧郁的景象,通过对物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诗的开头,描述了用丝绢厚重地覆盖着厚毛衣。这里的熨帖(指平整、整理)可以理解为诗人在面对寒冷季节时,不仅仅是通过保暖的衣物来御寒,更是在心灵上进行一种自我安慰和疗愈。这种熨帖的行为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应对和调适。

接着,诗人描述了用布料修补纸窗,以尽量保护室内的温暖。纸窗是宋代传统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窗户形式,很脆弱。通过修补纸窗,诗人表达了对外界冷漠和严寒的回应,同时也暗示了对于内心世界的保护和防御。

下两句描述了诗人自己的状态。雪白的鬓发指的是诗人的头发已经斑白,表明他已经进入了晚年阶段。禅榻是指禅室中的床榻,表明诗人追求心灵的安宁与宁静,借以对抗世间的纷扰和忧虑。

最后一句描述了诗人在昨夜的梦中,梦见云帆涨满江面。云帆象征着远行和自由,诗人在梦中感受到了一种自由、解脱的状态。这句意味深长的句子,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由和远方的向往,或许也是他对于过去岁月的回忆和遗憾。

整首诗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对自己内心状态的反思。通过描绘寒冷季节中的温暖和对自由、宁静的向往,诗人展现了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ù tiē zhòng xún cuì nà, bǔ jū jǐn hù zhǐ chuāng.
熨帖重寻毳衲,补苴尽护纸窗。
yú shēng xuě bìn chán tà, zuó mèng yún fān zhǎng jiāng.
余生雪鬓禅榻,昨梦云帆涨江。
韵脚: 拼音:yù tiē zhòng xún cuì nà
平仄:仄平仄平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五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熨帖 yu 熨帖的心情 熨 yun (形声。从火,尉声。本义用金属器具加热,按压衣服,使之平贴) 同本义 衣裳不整,伏床熨之。--《南史》 又如熨衣(烫平衣服) 烘烤 紧贴 以身熨之。--《世说新语》 又如熨贴(贴切;妥帖) 用药热敷 汤熨之所及。--《韩非子·喻老》 熨斗 熨平 熨yùn ⒈用热铁、金属器烫~衣服。 ⒉ 熨yù ⒈ 熨wèi 1.热敷。中医一种外科疗法。

:帖〈形〉 帖服。对约束、控制或权威命令顺从的 塞外蛮人方帖服,水边鬼卒又猖狂。--《三侠五义》 又如伏伏帖帖;俯首帖耳;帖帖(形容帖伏收敛的样子;温顺,服帖);帖伏(折服,顺从不反抗);帖胁(拘束不展) 安定 事不妥帖。--王逸《楚辞序》 安置妥帖平不颇。--韩愈《石鼓歌》 又如帖然(安定);帖泰(安宁;安定) 安静 帖,静也。--《广雅》 又如帖息(平静无声);帖妥(静止不动) 帖 〈动〉 粘。同贴” 对镜帖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 如帖黄(贴黄。唐时敕书用纸。凡有更改的 帖tiě ⒈文书,告示府~昨夜下。〈引〉简条、便条字~儿。 ⒉邀请客人的通知单喜~。请~子。 ⒊量词。用于中药两~药。 帖tiē ⒈安定,妥当宁~(宁安宁)。妥~。 ⒉顺从,驯服~服。服服~ ~。俯首~耳。 帖tiè学习写字、画图时供摹仿的样本字~。画~。

:重 chong (字源见重”) 重复,重叠 四阿重屋。--《考工记·匠人》。注复笮也。” 设重帘。--《周礼·掌次》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王无重世之德。--《史记·春申君传》 重金兼紫。--《后汉书·吕强传》 圜有九重,孰营度之?--《楚辞·天问》 又如这两个例子重了;重句(重复的文句);重字(重复的字);重卦(重叠八卦);重席(重叠的垫席);重轩(双重栏杆) 双,成对 盖二以重。--《仪礼·少牢礼》 又如重五(阴历五月初五日,即端阳节);重瞳(传说舜与

:寻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尋,绎理也。--《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 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方言一》 是寻是尺。--《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 舒肘知寻。--《大戴礼记·主言》 度寻舒两肱也。--《小尔雅》 蹄间三寻。--《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 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 寻(尋)xún ⒈找,探求~找。~觅。~访。~求。~根究底。 ⒉随即,不久~即。 ⒊〈古〉长度单位。八尺为~,十六尺为常◇来用"寻常"〈表〉平常、普通的意思。 ⒋ ⒌ ⒍

:毳 (会意。从三毛。本义鸟兽的细毛) 同本义 毳,兽细毛也。--《说文》 毳,细羊毛也。--《字林》 共其毳为毡。--《周礼·掌皮》 羊冷毛而毳。--《礼记·内则》 又如毳褐(毛织的僧衣);毳帘(毛织的帘子);毳羽(羽毛) 指兽毛皮 鸟兽毛经过加工而制成的毛制品 又如毳殿,毳帐(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毳幔(毳帐);毳锦(一种精美的毛织物) 毳cuì 1.鸟兽的细毛。 2.指兽毛皮。 3.指毛皮或毛织品所制衣服。 4.毛纠结。 5.通"脆"。脆弱;不坚韧。 6.通"橇"。古代在泥路上行走所乘之具,形如船而短小, 两头翘起。

:衲 僧徒的衣服,常用许多碎布补缀而成,因即以为僧衣的代称 自出家来长自在,缘身一衲一绳休。--白居易《赠僧自远禅师》 又如衲子(衲为僧衣。故借称僧徒为衲子);衲衣(僧衣);衲袄(和尚所穿的大袖上衣);衲裙(僧人的衣裳);衲帛(丝织物品) 僧徒自称或代称 老衲供茶碗,斜阳送客舟。--戴叔伦《题横山寺》 又如老衲;衲子(指僧徒);衲衣(代称僧人);衲师(僧侣);衲徒(僧人,僧众);衲僧(和尚,僧人) 衲 〈动〉 缝补,补缀 拘挛补衲,蠹文已甚。--钟嵘《诗品诗》 又如衲裰(布块补缀 衲nà ⒈缝补。〈引〉拼凑做成百~衣。 ⒉僧衣,也指僧人老~(僧人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