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Y 印来聚吏排衙鼓

"印来聚吏排衙鼓"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09:54:03


简介: “印来聚吏排衙鼓”出自元代贡师泰的《送东流叶县尹》,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ìn lái jù lì pái yá gǔ,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出处: 《送东流叶县尹》
内容:
江流东下县南迁,一簇人烟野岸边。
荻笋洲青鸥鸟狎,杨花浪白鲚鱼鲜。
印来聚吏排衙鼓,社到随民出俸钱。
应是绣衣行部处,拦街齐颂长宫贤。
朝代: 元代
分类:
诗人: 贡师泰
诗人介绍: (1298—1362)元宁国府宣城人,字泰甫,号玩斋。贡奎子。国子生。泰定帝泰定四年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累除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治行为诸郡最。惠宗至正十四年,为吏部侍郎。时江淮兵起,京师缺粮。师泰至浙西籴粮百万石给京师。迁兵部侍郎。旋为平江路总管。十五年,张士诚破平江,师泰逃匿海滨。士诚降元,出任两浙都转运盐使。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道卒。工诗文。有《玩斋集》。
翻译:

《送东流叶县尹》是元代贡师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流东下县南迁,
一簇人烟野岸边。
荻笋洲青鸥鸟狎,
杨花浪白鲚鱼鲜。
印来聚吏排衙鼓,
社到随民出俸钱。
应是绣衣行部处,
拦街齐颂长宫贤。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送别东流叶县尹的情景。江水向东流去,县城南迁,人们聚集在野岸边。荻笋洲上青鸥和鸟儿在嬉戏,杨花在水波中飘荡,白色的鲚鱼游动。印官员来聚集吏员,齐心协力排练衙门的鼓声,社会各界随着民众一起出资献钱。应该是绣衣行部门的地方,拦在街头,齐声赞美长宫的贤明。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们的活动的描绘,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图景。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江流的东下、县城的南迁、人们的聚集等场景勾勒出来。荻笋洲上的青鸥和鸟儿,水中飘荡的杨花和游动的鲚鱼,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美丽和活力。

诗中还展示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印官员来聚集吏员,排练衙门的鼓声象征着行政的有序进行。社会各界的人们也随着民众一起出资献钱,显示了对县尹的支持和敬意。诗末提到的绣衣行部门,拦在街头齐声赞美长宫的贤明,表达了对贤能的推崇和敬仰。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景色和活动,展示了自然和社会的和谐与繁荣。同时,通过对县尹的送别和社会的团结合作的描写,表达了对领导者的赞美和对社会发展的期望。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充满了生活的活力和对美好未来的展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iāng liú dōng xià xiàn nán qiān, yī cù rén yān yě àn biān.
江流东下县南迁,一簇人烟野岸边。
dí sǔn zhōu qīng ōu niǎo xiá, yáng huā làng bái jì yú xiān.
荻笋洲青鸥鸟狎,杨花浪白鲚鱼鲜。
yìn lái jù lì pái yá gǔ, shè dào suí mín chū fèng qián.
印来聚吏排衙鼓,社到随民出俸钱。
yìng shì xiù yī xíng bù chù, lán jiē qí sòng zhǎng gōng xián.
应是绣衣行部处,拦街齐颂长宫贤。
韵脚: 拼音:yìn lái jù lì pái yá gǔ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印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同本义 印,执政所持信也。--《说文》 玺者,印也。印者,信也。--蔡邕《独断》 印,验也。--《苍颉篇》 玺谓之印。--《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 每字为一印。--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密布字印。 每一字皆有数印。 其印自落。 又如印务(有关印章管理和收发文书的工作;也指官印和职务);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印佩(官印);印牌(将印或令 印yìn ⒈图章,戳记~章。校~。盖~。~把子(也〈喻〉政权)。 ⒉痕迹手指~儿。留下烙~。 ⒊彼此符合,互相证明心心相~。~证。 ⒋将文字或图画等留在纸上或器物上~教科书。~报。~刊物。~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⒌

: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黣”(或写作牟”)) 同本义 來,周所受瑞麥來黣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段注武王渡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殻俱来,此谓遗我来牟。”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 又如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 未来,将来 来日方长。--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来代(后代;后世);来 来(來)lái ⒈从甲方到乙方,跟"去"、"往"相对~电传。~到了天安门广场。 ⒉来到,发生~临。雨~了。~了险情。 ⒊〈表〉时间,某段时间以后,今后古~。近~。二十年以~。将~。未~更加美好。~年(明年)要取得更大的成绩。 ⒋〈表〉动作(代替另一具体的动词)再~下盘棋。我不行,你~吧!我们去游泳,你~不~? ⒌在动词前,〈表〉要做某事我~帮你。大家都~献计献策。 ⒍在动词后,〈表〉趋向,继续做或曾经做过请进~。拿过~。一路走~。这衣服哪儿买~? ⒎〈表〉粗略估计的数目两米~长。三十~岁。 ⒏助词。在一、二、三等数词后,〈表〉列举获得这一成果的原因一~是领导的关怀支持,二~是同志们的共同努力。 ⒐助词。诗歌里用着衬托,配合音节正月里~是新春。 ⒑[来回] ①去了再回来。 ②往返一次。 ⒒[来往] ①来和去。 ②交际。 ⒓[来历]人或事物的由来或经过。 ⒔[来源]事物的起源、根源。 ⒕[来着]助词。用于词尾。〈表〉已发生过的事昨天我们在这儿开会~着。 来lài 1.慰劳;劝勉。 2.通"赉"。送给;赐予。

:聚 (形声。小篆,下面是三个人,表示人多;上面的取”,作声符。本义村落) 同本义 聚,会也。--《说文》。按,邑落曰聚,今曰邨,曰镇,北方曰集皆是。 一年而所居成聚。--《史记·五帝纪》 聚曰序。--《史记·平帝纪》 所止聚落化其德。--《后汉书·王扶传》。注小于乡曰聚。” 乡聚里中人哀而救之。--刘向《说苑》 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枚乘《上书谏吴王》 又如聚落(村落里邑,人群聚居的地方) 众;集团;一伙 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左传·成公十三年》 陈人恃其聚。--《左传·哀公十七 聚jù ⒈集合,会合~集。~会。积~。欢~一堂。~精会神。~沙成塔。 ⒉〈古〉村落,居民点。

:吏〈名〉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官员的通称『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吏,治人者也。--《说文》 吏者,名之师也。--《汉书·景帝纪》 吏所以治民也。--《汉书·惠帝纪》 吏者,民之所悬命也。--《管子·朋法》 王使委于三吏。--《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 百吏庶民。--《国语·周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韩诗外传》 君既为府吏,守节 吏lì官员。春秋以前大小官员都可称"吏",战国以后一般指低级的官员胥~。

:排〈动〉 (形声。从手,非声。本义推挤,推开) 同本义 排,挤也。--《说文》 排,推也。--《广雅》 献笑不及排。--《庄子·大宗师》 排淮泗。--《孟子》 力能排南山。--诸葛亮《梁父吟》 哙乃排闼直入。--《史记·樊哙列传》 又如排闼(推门。闼门);排门而入;排户(推门);排阁(推门);排墙(推倒墙壁);排阖(推开门扇);排雾(推开云雾);排斡(推移运转) 排斥;排挤 抵排异端。--韩愈《进学解》 诸儒内怀不服,相与排之。--《后汉书·贾逵传》 又如排害(排挤;迫害);排陷(排挤,陷害);排击(排斥抨击); 排pái ⒈摆成行~队。~成单行。〈引〉行列前~◇~。第五~。 ⒉编排成形的东西竹~。木~。 ⒊军队编制单位。它是班的上一级,连的下一级。 ⒋推~挤。~山倒海。 ⒌除去,消除~水。~难解纷。 ⒍预演,练习表演~练。彩~。 ⒎ ⒏ ⒐ ⒑ ⒒ ⒓ 排pǎi 排bài 1.古代鼓风吹火之器。

:衙 (形声。从行,吾声。本义列队行进的样子) 旧时官署之称 诸州县长官在公衙亦准此。--张昭远《旧唐书·仪卫志》 衙,衙府也。--《广韵》 衙门,本牙门之讹,《周礼》谓之旌门,郑氏司常注所云,巡狩兵车之会,皆建太常是也,其旗两边刻绘如牙状,故亦曰牙旗,后时因谓营门曰雅门。--《陔余丛考》 每日衙门虚寂,无复诉讼者。--《北齐书·宋世良传》 又如衙头(金人军队的统帅部);衙职(官衙中的职役);衙庭(官署的庭堂);衙堂(官署的大堂);衙里(衙署内);衙子(在衙门中当差的人) 排 衙yá衙门,旧时称官吏办事的地方官府~门。 衙yú 1.行貌。参见"衙衙"。 衙yù 1.强暴。 2.遏止;阻拦。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鼓,郭也。春分之音。--《说文》 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释名·释乐器》 击鼓其镗。--《诗·邶风·击鼓》 皮曰鼓。--《汉书·律历志上》 抱玉枪兮击鸣鼓。--《楚辞·屈原·国殇》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百姓阗王钟鼓之乐。--《孟子·梁惠王上》 打击乐器之一。一般由两端绷紧皮面的空心圆筒构成,以一根或一对木槌敲击时发出深沉的咚咚声。如鼓钹(鼓和铙钹。 鼓gǔ ⒈一种击打乐器,多为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战~。堂~。腰~。拨浪~。 ⒉曲艺大~书。~儿词。山东大~。 ⒊敲鼓,击鼓一~作气。〈引〉 ①拍,击,弹热烈~掌。~琴取乐。 ②发动,煽动,振作~动。摇唇~舌。进行~励。欢欣~舞。~足信心。 ⒋凸出,涨大你干吗~起嘴?背包装得~ ~的。 ⒌用风箱等扇~风。 ⒍〈古〉夜晚击鼓报更,因此代"更"三~(三更)。五~(五更)。 ⒎ ①打击乐与管乐合奏。 ②宣传提倡,也指吹嘘、浮夸。 ⒏ ①〈古〉作战擂鼓呐喊,以张声势~噪而进。 ②喧哗,起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