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L 理齐小狎隐

"理齐小狎隐"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5 10:46:35


简介: “理齐小狎隐”出自唐代王维的《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ǐ qí xiǎo xiá yǐn,诗句平仄:仄平仄平仄。
出处: 《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
内容:
解薜登天朝。
去师偶时(一作将)哲。
岂惟山中人。
兼负松上月。
宿昔同游止。
致身云霞末。
开轩临颍阳。
卧视飞鸟没。
好依盘石饭。
屡对瀑泉渴。
理齐小狎(一作狎小)隐。
道胜宁外物。
舍弟官崇高。
宗兄此(一作比)削发。
荆扉但洒扫。
乘闲当过歇(一作拂)。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王维
诗人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翻译:

《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解薜登天朝。
去师偶时哲。
岂惟山中人。
兼负松上月。

宿昔同游止。
致身云霞末。
开轩临颍阳。
卧视飞鸟没。

好依盘石饭。
屡对瀑泉渴。
理齐小狎隐。
道胜宁外物。

舍弟官崇高。
宗兄此削发。
荆扉但洒扫。
乘闲当过歇。

诗意:
这首诗词是王维对他的亲友山中温古上人的留别之作。诗人表达了对温古上人的敬重和思念之情,并向他的弟弟缙表达了自己在山中修道的心境和生活方式。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温古上人在山中修道的情景。诗人说自己解开薜草登上天朝,离开了师父温古上人,温古上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不仅仅是山中的一个修道者,还能承载着松树上的明月。他们曾经长时间在一起游玩,现在诗人在云霞末尽情享受这份宁静。他坐在窗前俯瞰颍阳,躺下来看飞鸟消失在远方。诗人喜欢在石头上吃饭,经常在瀑布旁边解渴。他推崇清静和与自然为伴,认为这是超越尘世的境界。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弟弟缙的期望。他称赞缙担任的官职很高,而自己则削发为僧,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希望缙能够以此为榜样,保持高尚的品德。诗人说自己的门扉只需洒扫一下,乘闲时会过来休息。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山中修道生活的喜爱,并传达了他对温古上人和缙的深情厚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iě bì dēng tiān cháo.
解薜登天朝。
qù shī ǒu shí yī zuò jiāng zhé.
去师偶时(一作将)哲。
qǐ wéi shān zhōng rén.
岂惟山中人。
jiān fù sōng shàng yuè.
兼负松上月。
sù xī tóng yóu zhǐ.
宿昔同游止。
zhì shēn yún xiá mò.
致身云霞末。
kāi xuān lín yǐng yáng.
开轩临颍阳。
wò shì fēi niǎo méi.
卧视飞鸟没。
hǎo yī pán shí fàn.
好依盘石饭。
lǚ duì pù quán kě.
屡对瀑泉渴。
lǐ qí xiǎo xiá yī zuò xiá xiǎo yǐn.
理齐小狎(一作狎小)隐。
dào shèng níng wài wù.
道胜宁外物。
shè dì guān chóng gāo.
舍弟官崇高。
zōng xiōng cǐ yī zuò bǐ xuē fà.
宗兄此(一作比)削发。
jīng fēi dàn sǎ sǎo.
荆扉但洒扫。
chéng xián dāng guò xiē yī zuò fú.
乘闲当过歇(一作拂)。
韵脚: 拼音:lǐ qí xiǎo xiá yǐn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二吻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理〈动〉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同本义 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说文》 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韩非子·解老》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战国策·秦策三》 治理;管理 不可胜理。--《战国策·秦策一》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吕氏春秋·劝学》 夫能理三苗。--《淮南子·原道》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 理lǐ ⒈条纹。条理纹~。条~。有条有~。 ⒉事物的原由、规律、原则~由。道~。讲~∠~合法。 ⒊雕琢,加工玉石~璞(璞玉石)。〈引〉 ①办,治理,管理办~。~财。~家。~农事。 ②修整,整理修~。整~。~发。~书籍。 ⒋答,顾~睬。答~。置之不~。 ⒌注意,领会,了解~会。~解。 ⒍指自然科学,特指物理学~科。~学院。数~化。 ⒎ ⒏ ①反映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也指判断和推理等的能力~性认识。 ②指理智,道德丧失~性。 ⒐ ①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性的系统的知识。它是人们从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能动地去改造世界正确的~论。 ②讨论,辩论是非曲直这事要~论清楚。 理lài 1.赐予。

:齐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禾麦穗头长得平整的样子。小篆字形下面多了两条线,表示地面。本义禾麦吐穗上平整) 同本义 齬,禾麦吐穗上平也。--《说文》 立如齐。--《礼记·曲礼》 整齐 其君齐明衷正。--《国语·周语》 为齐敬也。--《国语·楚语》 气候不齐。--唐·杜牧《阿房宫赋》 上下方整,前后齐平。--王羲之《题笔阵图》 进退得齐焉。--《白虎通·礼乐》 又如齐均(整齐均匀);齐贝(整齐的贝壳。即编贝”);齐肃(整齐严肃) 平等 齐明而不竭。--《荀子·脩 齐(齬)qí ⒈一致,不乱,一同,等同~心。整~。一~。百花~放。水深~腰。 ⒉全,完全~全。人到~了。 ⒊治理~家。~民。 ⒋周代诸侯国名,战国时七雄之一,在今山东东北及河北东南一带。 ⒌朝代名 ①南朝之一,又称"南齐",公元479-502年。第一代君主是萧道成。 ②北朝之一,又称"北齐",公元550-577年。第一代君主是高洋。 齐jī 1.通"跻"。升;登。 2.通"齑"。指用酱拌和切碎的菜和肉。泛指酱菜或腌菜。 齐zhāi 1.庄重;严肃恭敬。 2.古人在祭祀或其他典礼前整洁身心,以示庄敬。 3.古人祭祀或典礼所居的宫室,所用的器物。参见"齐宫"﹑"齐服"﹑"齐牛"。 齐jì 1.后作"剂"。将多种药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药物。 2.泛指药料。 3.后作"剂"。调剂;调和。 4.后作"剂"。酌量。 5.后作"剂"。分量。 6.后作"剂"。量词 。多用以计量药物。 7.后作"剂"。指调味品。 8.后作"剂"。差别。 9.带糟的浊酒。 10.引申指酿造。 11.合金。 12.界限。 13.指极限。 14.限制;局限。 15.通"济"。成功;成熟。 16.通"济"。助长;辅助。 17.通"济"。止息;平定。 18.通"济"∶;顺利。 19.通"齮"。疾。敏捷;快速。参见"齐给"﹑"齐疾"。 20.通"齮 "。疾。明智。参见"齐圣"。 21.通"齮"。疾。辨明。《易.系辞上》"齐小大者存乎卦。"韩康伯注"齐,犹言辩也。"一说,齐,列,序列。见清愈樾《诸子平议.周易二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卷五。 齐zī 1.古指长衣下部的缉边。 2.泛指长衣的下摆。 3.谓将丧服下部的边折转缝起来。 4.引申指丧服。参见"齐衰"﹑"齐斩"。 5.通"资"。财物。 6.通"资"。见"齐 斧"。 7.通"茨"。蒺藜。一种有刺的野生草本植物。 8.通"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 齐jiǎn 1.通"剪"。修剪;截断。 2.通"醮"。古代婚礼的一种仪式。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小,物之微也。--《说文》 小往大来。--《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 彼所小言尽人毒也。--《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翱 噂彼小星。--《诗·召南·小星》 受小球大球。--《诗·商颂·长发》 怨不在大,亦不在小。--《书·康诰》 又如小鹿儿(喻指因紧张而剧烈跳动的心脏);小录(新科进士的题名录);小 小xiǎo ⒈跟"大"相对 ①面积、范围小的~山。~国。~块田。 ②量少的~量。~数。~雨。一~点。 ③程度浅的~学生。 ④声音低的~声。 ⑤年幼的,排行最末的~孩子。~妹妹。 ⑥谦词~弟。~女。~号。 ⒉轻视~看。 ⒊稍微~试锋芒。 ⒋时间短~住。~歇。 ⒌ ⒍ ①矮小的人~人国(童话)。 ②旧时指被统治者或地位低下的人。 ③人格卑鄙的人无耻~人。 ⒎ ①戏曲、杂技中的丑角。 ②〈喻〉轻浮,不顾廉耻的人跳梁~丑。 ⒏ ①寻常非同~可。 ②旧时谦称自己~可愿往。 ⒐

:狎 (形声。从犬,甲声。从犬,犬善与人玩耍。本义驯犬) 同本义 狎,犬可习也。--《说文》 故欲以刑罚慈民,辟其犹以鞭狎狗也,虽久弗亲矣。--《新书》 驯养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韩非子》 驯乌逐饭磬,狎兽绕禅林。--南朝陈·沈炯诗 又如狎兽(驯顺之兽) 亲昵,亲近而不庄重 稍近,益狎。--唐·柳宗元《三戒》 而狎风雨。--宋·苏轼《教战守》 自此狎媟无间。--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狎而不甘问焉。--清·刘开《问说》 又如狎游(嬉戏亲昵);狎 狎xiá ⒈亲近而不庄重相~。 ⒉轻侮~侮。 ⒊更迭,交替。

:隐 藏匿;隐蔽 隐,蔽也。--《说文》 隐,微也。--《尔雅》 隐五刃。--《国语·齐语》。注隐藏也。” 则事可以隐定。 隐忌雍蔽之人。--《荀子·致仕》。注隐,亦蔽也。” 桓公管仲虽善匿,弗能隐矣。--《吕氏春秋·重言》。注隐,蔽也。” 则盘纡隐深。--《文选·嵇康·琴赋》。注隐,幽深邃也。”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左传·文公十八年》 故隐居屠间。--《史记·魏公子列传》 可以隐形。--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日月隐耀。--宋·范仲淹《岳阳楼 隐(? ⒈藏匿,潜伏,不显露~藏。~匿。~伏。~居。~患。 ⒉不明显,不清楚~痛。~约其辞。 ⒊不说出来,不让人知道~讳。~情。~瞒。 隐yìn 1.依据;凭依。 2.筑,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