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L 牢落西南四十秋

"牢落西南四十秋"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6 08:48:03


简介: “牢落西南四十秋”出自明代朱允炆的《逊国后赋诗》,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áo luò xī nán sì shí qiū,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出处: 《逊国后赋诗》
内容:
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华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朱允炆
诗人介绍: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继位为帝。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后世称为明惠宗,清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简称惠帝。
翻译:

《逊国后赋诗》是明代朱允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牢落西南四十秋,
萧萧华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
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
朝元阁上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
野老吞声哭未休。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明代朱允炆被废黜后,经历了四十年的流亡生涯。诗人以富有感情的笔触描绘了他被迫离开皇宫、流落西南的悲苦境遇。诗中表达了对失去权力和地位的懊悔和无奈,以及对家园的思念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将自己与大自然相对比,彰显了人类的渺小和时间的无情。

赏析:
1. 诗人表达了自己被废黜后的失意和沮丧。诗中的"牢落西南四十秋"意味着他在西南流亡的岁月已经有四十个秋天过去了,这里的"牢落"指的是被囚禁,表达了他被迫离开京城的悲苦遭遇。
2. 描绘了诗人年事已高的形象,他的头发已经白了满头,"萧萧华发已盈头"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无情。
3. 诗中的"乾坤有恨家何在"表达了诗人对家园的思念之情。他被迫离开了皇宫,失去了权力和地位,"乾坤"指的是天地,暗示了他对自己被剥夺的悔恨和无奈。
4. "江汉无情水自流"这句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自然的变化。江汉指的是长江和汉江,这里的水流不受人的控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5. 诗中的"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愁"描绘了诗人被迫离开的宫殿,现在已经云散雨散,变得荒凉寂寞,表达了诗人对昔日宫廷荣华的怀念和感慨。
6. 最后两句"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时间的不断流转和自然的恢弘。新蒲细柳的绿意年年重复,而野老却一直默默承受着悲伤,形成了一种对人事无常和岁月流转的反思。

这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深沉的情感描绘了诗人的困境和心情,展现了明代末年的动荡时局和人们在政治动荡中的遭遇。诗中融入了对自然的描写,通过与自然景物的对比,表达了人事无常和时光流转的主题。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láo luò xī nán sì shí qiū, xiāo xiāo huá fà yǐ yíng tóu.
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华发已盈头。
qián kūn yǒu hèn jiā hé zài, jiāng hàn wú qíng shuǐ zì liú.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cháng lè gōng zhōng yún qì sàn, cháo yuán gé shàng yǔ shēng chóu.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愁。
xīn pú xì liǔ nián nián lǜ, yě lǎo tūn shēng kū wèi xiū.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韵脚: 拼音:láo luò xī nán sì shí qiū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牢〈名〉 (象形指事。据甲骨文,里面是个牛”字,外面象养牛的圈。泛指一般养性畜的栏圈。本义关养牛马等牲畜的圈) 同本义 牢,闲养牛马圈也。--《说文》。按,牛羊豕之闲曰牢。 执豕于牢。--《诗·大雅·公刘》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祀五帝则系于牢。--《周礼·充人》 长幼群聚,而为牢藉。--《列子·仲尼》 元端以临牢筴。--《庄子·达生》 又如牢栈(圈养牲畜的栅栏);牢筴(猪圈);牢藉(猪圈) 古代祭祀或宴享时用的牲畜。牛羊豕各一曰太牢,羊豕各一曰少牢 天子社稷皆太牢,诸 牢láo ⒈饲养牲畜的栏圈亡羊补~(〈喻〉事后及时补救)。 ⒉〈古〉作祭品用的牛羊猪太~(牛羊猪齐全)。少~(只有羊猪)。 ⒊监禁犯人的地方监~。坐过~。 ⒋坚固,永久~固。~记。~靠。~不可破。 ⒌ ⒍ 牢lóu 1.削减。 牢lào 1.搜刮,索取。

:落〈动〉luo (形声。从苃,洛声。本义叶落,花落) 同本义 落,凡草曰零,木曰落。--《说文》 草木黄落。--《礼记·月令》 及荣华之未落兮。--《楚辞·离骚》 唯草木之零落兮。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 人闲桂花落。--唐·王维《鸟鸣涧》 落英缤纷。--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叶落树下。--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纷堕如落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落红(落花);落花媒人(不正当男女关系的撮合人);落英缤纷(落地零乱的样子);落木(落叶);落花时节(指暮春季节) 脱离;脱身 落lào ⒈某些口头用语,如~枕、~坑等。 落là ⒈丢下,遗漏丢三~四。这里~了两个字。 落luò ⒈掉下,下降~下。~雨。花~。降~。也指掉下的~叶。~花。 ⒉衰败,飘零没~。沦~。 ⒊遗留在后面~后。~队。 ⒋归属把任务~在他身上。 ⒌得到~得。~个好名声。 ⒍停留,留下~脚。~户。不~痕迹。 ⒎聚居或停留的地方村~。下~。 ⒏写下~款。~账。 ⒐建筑物完工~成。 ⒑ ①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所结合成的集体。 ②我国史书上多指少数民族。 ⒒ ⒓ ⒔ ⒕ ⒖ ⒗ 落luō 1.见"大大落落"。

西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西,鸟在巢上,象形。--《说文》 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敦煌曲子词集》 又如西迟(游息,流连。同栖迟) 往西走;向西去 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长歌行》 从小丘西行……--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又如西上(向西去);西驾(皇帝的车驾西行);西夕(太阳西下而天黑) 西 方位 西xī ⒈方向,日落的一方,跟"东"相对~方。~部。由东到~。 ⒉泛指欧、美~洋。~餐。~装。

:南无 na 南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是钟閐之类的乐器。①本义乐器。《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②方位词) 方位名⊥北”相对 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说文》 出户南望。--晋·干宝《搜神记》 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旌麾南指。--《资治通鉴》 南极潇湘。--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南薰(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南离(南方) 南方;南面 阮仲容步兵居道 南nán方向,跟"北"相对。早晨面对太阳时,右手的一边~面。东~风。坐北朝~。 南nā 1.见"南无"。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四,阴数也。四分之。--《说文》 阴数次三也。--《玉篇》 路下四亚之。--《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 光被四表。--《书·尧典》 闰月定四时成岁。 良马四之--《诗·鄘风·干旄》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又如四垂(四边);四梢(城镇四方边缘地方);四隅头(四方街口,四处);四柱(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不拗六(少数拗不过多数);四趁(相称,各处都合适);四门(四方之门 );四鼓(四更);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四 四sì数目字三~五。

: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同本义 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说文》 十是数之小成。--《左传·僖公四年》疏 十亩之间兮。--《诗·小雅·六月》 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管子·七法》 天下欲反,十室九空。--葛洪《抱朴子·用刑》 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十里长亭(古时设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别饯行之处);十番(合奏乐以十种乐器演奏的名称);十牌(十户人家 十shí ⒈数目字~羊九牧。 ⒉完全,〈表〉到达顶点~足。~全~美。~分感谢。

: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同本义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范成大《颜桥道中》 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赵树理《福贵》 又如麦秋(收割麦子的时候);秋麦(成熟的禾稼);秋禾(秋熟 秋(秌)qiū ⒈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季。~天。 ⒉年千~伟业。 ⒊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 ⒋庄稼成熟的时期麦~时节。金~。 ⒌ ①指~收、~耕、~播。 ②三年。 ⒍ ⒎ ⒏ 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