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迥出江上山

"迥出江上山"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12:14:44


简介: “迥出江上山”出自唐代李白的《天门山》,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iǒng chū jiāng shàng shā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出处: 《天门山》
内容:
迥出江上山
(上山一作山上)
双峰自相对。
岸映松色寒。
石分浪花碎。
参差远天际。
缥缈晴霞外。
落日舟去遥。
回首沉青霭。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李白
诗人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翻译:

《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远离江面独立的山峰,
双峰相对独具特色。
岸边倒映着寒冷的松树,
石头分开了波浪和水花。
参差的山峰延伸到远处的天际,
缥缈的晴霞漂浮在天外。
夕阳的船只遥远地驶去,
回首望去,青色的雾气沉淀在眼前。

诗意:
《天门山》通过描绘山峰的形态、山水景色和日落的景象,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诗中展示了山峰的高耸和双峰对峙的景象,以及岸边的寒松和水波的交织。作者通过形容山峰的参差起伏和延伸至天际,表达了山峰的壮丽和辽阔的意境。晴霞和落日的描绘增添了一种缥缈的美感,让读者感受到自然景色的神秘和超越人间的气息。

赏析:
《天门山》是李白的一首山水田园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浪漫主义的情感风格而著称。诗中的山峰、松树、水波和晴霞等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壮丽而宏伟的自然画卷。通过对山峰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大自然的恢弘和无限的力量,使读者感受到山的高远和雄浑。

诗中的双峰相对,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作者对山的独特眼光和感受。岸边的寒松和水波的交错反射,给人以清凉和静谧的感觉,增添了诗中景色的丰富性和层次感。

诗中的参差山峰延伸到天际,晴霞缥缈漂浮在天外,给人以远离尘嚣、超越俗世的感受。同时,落日船只的遥远和回首望去的青雾,给人以离别和遗憾的情感,使整首诗更富于情感色彩。

总的来说,李白的《天门山》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的交融。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而具体,情感表达丰富而深沉,给人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和思考空间。这首诗词在唐代以及后来的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传颂和赏析。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iǒng chū jiāng shàng shān.
迥出江上山。
shàng shān yī zuò shān shàng
(上山一作山上)
shuāng fēng zì xiāng duì.
双峰自相对。
àn yìng sōng sè hán.
岸映松色寒。
shí fēn làng huā suì.
石分浪花碎。
cēn cī yuǎn tiān jì.
参差远天际。
piāo miǎo qíng xiá wài.
缥缈晴霞外。
luò rì zhōu qù yáo.
落日舟去遥。
huí shǒu chén qīng ǎi.
回首沉青霭。
韵脚: 拼音:jiǒng chū jiāng shàng shān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五删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迥 (形声。从辵,表示与行走有关,冋声。本义遥远) 同本义 迥,远也。--《说文》 迥阔泳沫。--《史记·司马相如传》 天高地迥。--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迥远(迥辽。遥远);迥迥(遥远的样子);迥陌(遥远的街道);迥拔(高远挺拔);迥空(辽远无边的天空) 高 卓越 迥 差得远;截然不同 迥jiǒng远山高路~。〈引〉差别很大~异。神气~出。~然不同。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季春》 万物出乎震。--《易·说卦》 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我出我车。--《诗·小雅·出车》 出车彭彭。 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

:江 (形声。从水,工声。本义长江的专称) 同本义 江,江水也。犊 江之永矣。--《诗·周南·汉广》 滔滔江汉。--《诗·小雅·四月》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温庭筠《送人东归》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又如江汉(长江与汉水);江水(即长江);江左烟霞(江东的山水风景。江左指今江苏、安徽等长江沿江地带);江陵(县名。在今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沿岸。向为我国南北陆路交 通要冲) 江河的通称 南方的河流多称江”,如珠江”、沅江”;北方的河流多称河”,如 江jiāng ⒈泛指大的河流珠~。岷~。 ⒉特指长江(也叫"扬子江")~淮地区。百万雄师过大~。 ⒊ ⒋

:上〈名〉 (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同本义 上,高也。--《说文》 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 施于松上。--《诗·小雅·顁弁》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疾医》 云上于天干。--《易·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上荣(飞檐。屋檐两端的挑角);上柽(门框上端的横梁);上漏下湿(形容屋舍破旧,不蔽风雨);上网(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上丹田(道家谓人的两眉之间为上丹田);上 上shàng ⒈位置在高处的,跟"下"相对~面。~边。〈引〉质量、等级、地位高的或次序在前的~乘。~品。~等。~策。~级。~司。~行下效。~册。~月。~半天。 ⒉从低处到高处~山。~楼。〈引〉去,到,进呈,向前进~船。~北京。~农村。~书。献~。赶~。你快~。 ⒊增添,安装~油。~菜。~门窗。 ⒋登载,登记~报纸。~帐簿。 ⒌按规定时间进行活动~课。~操。~班。 ⒍指方面领导~。实际~。东面~。 ⒎指时间、处所、部位、范围等早~。课堂~。大路~。火车~。墙头~。书本~。心坎~。城市~。 ⒏指物体表面脸~。包装~。表面~。 ⒐涂,擦涂~。~药膏。~油漆。 ⒑拧紧~琴弦。~闹钟。 ⒒〈表〉动作趋向或达到、完成泡~茶。爬~来。坐~去。登~高峰。考~了研究生。当选~人民代表。 ⒓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够了。~满了。成千~万。 ⒔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1"。 ⒕ ⒖ 上shǎng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