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B 碑断字莫识

"碑断字莫识"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5:49:17


简介: “碑断字莫识”出自明代程本立的《雪佛碑》,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ēi duàn zì mò shí,诗句平仄:平仄仄仄平。
出处: 《雪佛碑》
内容:
天花阴坠空,平地忽三尺。
异哉西方神,现此水精域。
胎非托摩耶,意叵劳刻画。
乃瞻白玉相,安用黄金饰。
一洗热恼心,悉依清净力。
红日起扶桑,终焉化无迹。
其无本非空,其有亦非色。
君看东逝波,沧海不可测。
我来凤凰溪,古寺久荆棘。
摩娑雪佛碑,碑断字莫识
金石亦已坏,况非金石质。
万事等幻影,感之三叹息。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程本立
诗人介绍: (?—1402)明浙江崇德人,字原道。程德刚子。洪武中举明经、秀才,授秦府引礼舍人,历长史,受累谪云南为吏。洪武三十一年征入翰林,预修《太祖实录》,迁右佥都御史。建文三年坐事贬官,仍留纂修。《实录》成,出为江西副使。未行,燕兵入京,自杀。
翻译:

《雪佛碑》是明代程本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天花阴坠空,
平地忽三尺。
异哉西方神,
现此水精域。
胎非托摩耶,
意叵劳刻画。
乃瞻白玉相,
安用黄金饰。
一洗热恼心,
悉依清净力。
红日起扶桑,
终焉化无迹。
其无本非空,
其有亦非色。
君看东逝波,
沧海不可测。
我来凤凰溪,
古寺久荆棘。
摩娑雪佛碑,
碑断字莫识。
金石亦已坏,
况非金石质。
万事等幻影,
感之三叹息。

诗意和赏析:
《雪佛碑》以意境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神秘而超脱尘世的景象。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将雪花的轻盈落下和西方神灵的神奇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提到的雪佛碑,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幻。诗人通过对古寺和碑文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和虚幻的感觉。

诗中通过对佛教思想的运用,展现了一种超越凡尘的追求和对人生真谛的思考。通过对雪花、佛像和碑文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清净和凝练的意境。

诗中运用了寓言的手法,通过雪佛碑的形象,暗示了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和短暂的,金石亦已坏,更何况其他的事物。诗人以此引发人们对于生命和存在的思考,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超脱解脱的向往。

整首诗以细腻而深邃的词句构建了一种超然的境界,诗人对世界的独特认知和对人生的思考在其中得以展现。通过描绘逝去的雪花、雕塑破碎的佛像和难以辨识的碑文,诗人表达了对人世间繁华的冷眼和对超越的追求。

《雪佛碑》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抽象的表达方式,引发读者对世界本质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示了明代程本立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tiān huā yīn zhuì kōng, píng dì hū sān chǐ.
天花阴坠空,平地忽三尺。
yì zāi xī fāng shén, xiàn cǐ shuǐ jīng yù.
异哉西方神,现此水精域。
tāi fēi tuō mó yé, yì pǒ láo kè huà.
胎非托摩耶,意叵劳刻画。
nǎi zhān bái yù xiāng, ān yòng huáng jīn shì.
乃瞻白玉相,安用黄金饰。
yī xǐ rè nǎo xīn, xī yī qīng jìng lì.
一洗热恼心,悉依清净力。
hóng rì qǐ fú sāng, zhōng yān huà wú jī.
红日起扶桑,终焉化无迹。
qí wú běn fēi kōng, qí yǒu yì fēi sè.
其无本非空,其有亦非色。
jūn kàn dōng shì bō, cāng hǎi bù kě cè.
君看东逝波,沧海不可测。
wǒ lái fèng huáng xī, gǔ sì jiǔ jīng jí.
我来凤凰溪,古寺久荆棘。
mó suō xuě fú bēi, bēi duàn zì mò shí.
摩娑雪佛碑,碑断字莫识。
jīn shí yì yǐ huài, kuàng fēi jīn shí zhì.
金石亦已坏,况非金石质。
wàn shì děng huàn yǐng, gǎn zhī sān tàn xī.
万事等幻影,感之三叹息。
韵脚: 拼音:bēi duàn zì mò shí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仄韵) 入声十三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碑 (形声。从石,卑声。本义古时宫、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 竖石 碑,竖石也。--《说文》 上当碑南陈。--《仪礼·聘礼》。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 公室设丰碑。--《礼记·檀弓》 君牵牲…既入庙门,丽(拴)于碑。--《礼记·祭义》 石碑。石上刻着文字,作为纪念物或标记,也用以刻文告。秦代称刻石,汉以后称碑 碑,被也。此本葬时所设也。施鹿卢以绳被其上,引以下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焉。无故建于 碑 bēi ①~宫、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既入庙门,丽于~。(《礼记·祭义》) ②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的石头人民英雄纪念~。 【碑碣】碑。 碑pō 1.见"碑池"。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断,截也。--《说文》 断木为杵。--《易·系辞下》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韩非子·说林下》 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韩非子·用人》 又如断梗(断枝。比喻飘泊无定;指微贱的东西);断金(同心协力,坚固难移);断袖(旧时指男宠;比喻友情深厚);断颡(断头;砍头);断袖之宠(男宠);断头话(决绝的话);断裳(截 断裳衣) 断开;断绝 断者架木通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切肉肉断而发 断 duàn ①长形东西从中截开折~、线~了。 ②断绝~水、关系~了。 ③戒除(烟酒)~烟。 ④判断;决断诊~、当机立~。 ⑤绝对~无此理。 【断编残简】见【残篇断简】。 【断层】岩层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一种断裂构造。根据断层两侧相对移动的性质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等。 【断层面】两部分岩块作相对移动的断裂面。 【断层山】地壳断裂运动形成的块状山体。可分为地垒式断层山和掀斜式断层山。前者山坡为断层崖,后者山形不对称,断裂上升一侧为断层崖,另一侧为平缓山坡。又称断块 山。 【断层崖】〈地〉断层的上升盘突露地表而形成的悬崖。是由于断层线两边岩石受差别侵蚀形成的。断层崖因受垂直于断层面的流水侵蚀而形成v形谷。 【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悲痛或忧伤。 【断炊】没柴没米不能做饭。形容极为穷困。 【断断】绝对(多用于否定)~不能。 【断简残编】见【残篇断简】。 【断简残篇】见【残篇断简】。 【断交】绝交。常用于国际关系中。 【断句】古书没有标点符号,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这里的句与现代的句不尽相同。 【断裂生殖】某些生物身体断裂后,每段均能生活,生长成新的个体,称为断裂生殖。 【断路】〈理〉电路断开,电流不能通过电路形成回路。断路时,电阻变成无限大,电流为零,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 【断然】 ①坚决的;果断的~措施。 ②绝对~不能。 【断头台】设于闹市街心,专用以斩杀犯人的平台。有机器铡刀斩杀和人工斩杀两种。常见于近代西欧各国,以英、法为多◇被废除。 【断弦】死了妻子。 【断线风筝】比喻一去就不再回来的人或物。 【断陷盆地】断块陷落形成的盆地。四周山地常常是高峻陡峭的断层陡崖,盆地底部多为冲积、湖积和洪积平原。如云南昆明的滇池。又称地堑盆地。 【断音】见【顿音】。 【断语】结论。 【断垣残壁】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 【断章取义】不顾别人文章或谈话的整体内容和精神,只孤立地截取其中个别的句段并按自己的意思加以发挥。

:字 (会意兼形声。从宀从子,子亦声。在屋内生孩子。本义生孩子) 同本义 字,乳也。--《说文》。 字,生也。--《广雅》 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论衡·气寿》 六畜遂字。--《汉书》。颜师古注字,生也。” 苦山有木,服之不字。--《山海经·中山经》 亭有畜字马,岁课息。--《汉书·食货志下》 又如字乳(生育);字育(生育、蕃育) 怀孕,体内怀着胎儿 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易·屯》 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史记·平准书》 又如字牝(怀孕的母畜);字孕(怀胎;生殖) 字zì ⒈记录语言的符号~体『~。难~。拼音~。 ⒉音咬~清楚。~正腔圆。 ⒊字的形体柳~。正楷~。 ⒋书法作品~画。 ⒌用文字写成的条据、凭证、契约等~条。~据。 ⒍人的姓名或别名(也叫表字或号)签~。刘备~玄德。 ⒎旧时称女子许嫁待~。 ⒏生子,〈引〉养育妇人疏~者子活(疏稀疏)。 ⒐ 字义未详。

:莫 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莫相知。--唐·柳宗元《三戒》 莫敢过其门。--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故莫能知。--宋·苏轼《石钟山记》 莫能得。--《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莫得(没有);爱莫能助;一筹莫展;莫可奈何(犹言无可奈何);莫之奈何(对它们无可奈何);莫或(没有);莫奈何(无可奈何) 表示劝戒。不要;不可;不能 慎莫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莫相忘。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高适《别董大》 莫用众人。--《资治通鉴》 又如闲人莫入;莫怪(不要怪罪);莫教(休教,别让);莫得(休得,不得 莫mò ⒈不要,不能闲人~进。变化~测。 ⒉无,没有~此为甚。~不称快。 ⒊ ⒋ ⒌ ⒍ ⒎〈古〉同"暮"。日落的时候。 莫mù 1.日落时,傍晩。 2.时间将尽。 3.昏暗。 4.酸模。野菜的一种。 5.通"幕"。参见"莫府"。 6.通"慕"。贪慕。 莫mì 1.封;覆盖。

:识 (形声。从言。戠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同本义 譺,知也。--《说文》 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卬》。笺知也。” 壹宥曰不识。--《周礼·司刺》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陶潜《桃花源诗》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孙子·谋攻》 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左传·成公二年》 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识味(知味);识空便(知趣;识相);识道(知圣道);识义(知义 识(譺)shí ⒈知道,认得,能辨别~字。认~。~别。~途老马。 ⒉学问,应知的,所知道的学~。知~。常~。有~之士。 ⒊见解,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⒋ 识(譺)zhì ⒈记住,做记号,也指记号、标志博闻强~。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