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Y 豫章台下南归路

"豫章台下南归路"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9 00:53:02


简介: “豫章台下南归路”出自元代程钜夫的《寄郑信卿参政》,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ù zhāng tái xià nán guī lù,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出处: 《寄郑信卿参政》
内容:
阙下相看未忍分,过门谁料不逢君。
竟参华省江南去,定有新声天上闻。
夜静每劳瞻紫气,春深几欲和《停云》。
豫章台下南归路,何日论心到夕曛?
朝代: 元代
分类:
诗人: 程钜夫
诗人介绍: 程钜夫(1249年—1318年),初名文海,因避元武宗海山名讳,改用字代名,号雪楼,又号远斋。建昌(今江西南城)人,祖籍郢州京山(今属湖北)。元朝名臣、文学家。程钜夫少与吴澄同门。南宋末年,随叔父降元,入为质子。因受元世祖赏识,累迁至集贤直学士,并参与编修《成宗实录》、《武宗实录》。延祐五年(1318年)去世,年七十。泰定二年(1325年),追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号“文宪”。程钜夫历事四朝,为当时名臣,其文章雍容大雅,诗亦磊落俊伟。有《雪楼集》三十卷。
翻译:

《寄郑信卿参政》是元代程钜夫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

阙下相看未忍分,过门谁料不逢君。
竟参华省江南去,定有新声天上闻。
夜静每劳瞻紫气,春深几欲和《停云》。
豫章台下南归路,何日论心到夕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郑信卿的思念之情。诗人相信,尽管他们在朝廷中的位置不同,但是他们在一起时相互观望,彼此之间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然而,没想到当他进入郑信卿的家门时,却不幸没有遇见他。诗人表示,郑信卿参加华省(指中央政府)的工作,可能已经去了江南地区,而他在那里必定有新的作为,他的声望将传遍天地。

诗中描绘了夜晚的宁静,诗人常常仰望着天空中紫色的气象。春天已经深了,他心中渴望与郑信卿合作创作一首名为《停云》的词曲。诗人最后表达了自己的心愿,豫章台下的南归路上,希望有一天他们能够真正心意相通,一同品味夕阳的美好。

这首诗词充满了诗人对友谊的留恋和赞美。他对郑信卿的关系深情厚意,并对郑信卿在江南地区的前途充满期待。诗人通过描绘夜晚和春天的景象,以及表达自己的愿望,展现了他对友谊和合作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与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què xià xiāng kàn wèi rěn fēn, guò mén shuí liào bù féng jūn.
阙下相看未忍分,过门谁料不逢君。
jìng cān huá shěng jiāng nán qù, dìng yǒu xīn shēng tiān shàng wén.
竟参华省江南去,定有新声天上闻。
yè jìng měi láo zhān zǐ qì, chūn shēn jī yù hé tíng yún.
夜静每劳瞻紫气,春深几欲和《停云》。
yù zhāng tái xià nán guī lù, hé rì lùn xīn dào xī xūn?
豫章台下南归路,何日论心到夕曛?
韵脚: 拼音:yù zhāng tái xià nán guī lù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豫 (形声。从象,予声。本义大象) 同本义 豫,象之大者。--《说文》 豫焉若冬涉川。--《老子》。范应元注豫,象属。” 地名。豫州,古九州之一 指通豫南。--《列子·汤问》 今河南省的简称 姓 豫 假借为娱”。快乐 豫,乐也。--《尔雅》 豫,悦豫也。--《易·豫卦》释文。郑注豫,喜豫说乐之貌也。” 心中和悦谓之豫。--《珠丛》 何问之不豫也?--《庄子·应帝王》 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豫 yù ⒈快乐,安乐不~。逸~无期(无期无限度)。逸~亡身。 ⒉〈古〉通"预"。预备~则祸不生。 ⒊〈古〉通"与"。参加。 ⒋河南省的简称。 豫xiè 1.古代州学名。 豫shū 1.舒展,宽舒。

:章 (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同本义。今称乐章” 章,乐竟为一章。--《说文》 读乐章。--《礼记·曲礼》。疏谓乐书之篇章。”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前赤壁赋》 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史记·吕太后本纪》 又如章夏(古代乐章名。九夏”之一) 棵;根 山居千章之材。--《史记·货殖列传》 章 在绘画或刺绣上,赤与白相间的花纹叫章” 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 章zhāng ⒈音乐的一曲,诗歌文词等的段落乐~。篇~。请看第三~。〈引〉作文或作品的一篇做文~。下笔成~。 ⒉封建时代呈给皇帝的奏本奏~。 ⒊规程,条款,条理,法规~程。规~。简~。党~。约法三~。杂乱无~。训~明法。 ⒋印鉴印~。盖~。 ⒌标志证~。袖~。 ⒍花纹黑质而白~(质底子)。

:台〈名〉 地名。台州”的简称 南发交广东温台。--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二首》 台〈名〉 (形声。小篆字形。从口,(以)声。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本义喜悦。 三台。星名。古代用三台来比喻三公 显要);台宿(三台星);台光(三台星光);台阶(三台星亦名泰阶,故称台阶);台斗(比喻宰辅 台tāi天台山,在浙江省。 台(臺)tái ⒈高而平的建筑物戏~。讲~。阳~。了望~。 ⒉像台的东西井~。窗~。 ⒊器物的底座灯~。炮~。 ⒋敬词~兄。~鉴。 ⒌量词两~戏。三~机器。 ⒍〈古〉官署名,清代地方高级官署名中~。宪~。藩~。道~。 ⒎台湾省的简称~胞。 ⒏桌子,案子写字~。梳妆~。 ⒐ ⒑ ①飖风] ①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的一种极其猛烈的风暴,风力常达12级以上,同时伴有暴雨。 ②演员在台上表演时的风度。 台yí 1.我。 2.何;什么。 3.喜悦;愉快◇作"怡"。 4.姓。 5.明有台汝砺,见《明清进士题名碑录.崇祯十年丁丑科》。 台sì 1.通"嗣"。继承。 2.通"始"。开始,起头。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下,底也。--《说文》 在南山之下。--《诗·召南·殷其靬》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豳风·七月》 下声肆。--《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 君臣上下。--《礼记·曲礼》 阴山下。--《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放之山下。--唐·柳宗元《三戒》 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下元(道教指水中或水府);下溜头(下流头。江河下 下xià ⒈位置在低处,跟"上"相对~部。~面的。在楼~。〈引〉 ①时间、次序在后~午。~周。~页。~册。 ②级别低的~级。谦词~情。在~。正中~怀。 ③等级低,质量差~等品。这算~策。 ⒉低,跟"高"相对,由高到低分个高~。~楼梯。~山坡。〈引〉 ①投入,进入~矿井。~油锅。 ②去,往~乡。~车间。~基层。 ③结束,离开~课了。已~班。 ④投送,颁布~挑战书。~命令。 ⑤降落~小雨。~大雪。 ⑥向下面的~达文件。~放权力。 ⒊攻破,攻克攻~碉堡。已~数城。 ⒋方面,方位两~商议。四~观望。 ⒌让,退相持不~。 ⒍减除,卸掉减~。除~。~妆。卸~货物。 ⒎在名词后。 ①〈表〉在里面水~。头发~。意~如何? ②〈表〉某个时节时~。而今眼目~。 ⒏在动词后。 ①〈表〉动作的趋向、继续停~来。说~去。 ②〈表〉关系教导~。关怀~。哺育(之)~。 ③〈表〉完成,结果准备~资料。打~了扎实的基础。 ⒐作出~决心。~结论。 ⒑用,使用~功夫。对症~药。 ⒒处所,范围乡~。手~。 ⒓动物产卵或产仔鸭~蛋。猪~崽了。 ⒔少于不~五十人。 ⒕量词。指动作的次数打三~。挥动几~。 ⒖ ①人或物的去处、着落有了~落。 ②下降正在~落。 ⒗ ①江河的下游。 ②旧时指卑下的地位或工作。 ③卑鄙龌龊~流无耻。 ⒘ ①人的结局(多含贬义)贪官的~场--死刑。 ②演员或运动员等退场。 ③旧指到考场应考。 ⒙ 下jià 1.见"下借"。

:南无 na 南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是钟閐之类的乐器。①本义乐器。《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②方位词) 方位名⊥北”相对 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说文》 出户南望。--晋·干宝《搜神记》 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旌麾南指。--《资治通鉴》 南极潇湘。--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南薰(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南离(南方) 南方;南面 阮仲容步兵居道 南nán方向,跟"北"相对。早晨面对太阳时,右手的一边~面。东~风。坐北朝~。 南nā 1.见"南无"。

:归 (会意。从止,从媎省。本义女子出嫁) 同本义 归,女嫁也。--《说文》 帝乙归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 女有归。--《礼记·礼运》 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杜甫《新婚别》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归适(出嫁);归女(嫁女);归妹(嫁妹)。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 归(歸)guī ⒈回,返,回到~家团聚。~国华侨。回~祖国。〈引〉还给~还。物~原主。 ⒉趋向同~殊途。四海~心。 ⒊由,属于这件事~她办。 ⒋聚拢,并入~档。~并。颗粒~仓。 ⒌依附,附属~附。~属。 ⒍顺服,反正~顺。弃邪~正。 ⒎结局,结论~宿。~结。 ⒏除,珠算中一位数的除法三~。七~。 ⒐〈古〉指女子出嫁之子于~(之子这个女子)。 归kuì 1.通"馈"。赠送。 2.通"愧"。惭愧。

:路〈名〉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 路lù ⒈道,来往的通道~途。~径。道~。铁~。〈引〉路程八千里~。 ⒉方向,条理,途径出~。思~。活~。忠谏之~。 ⒊方面,地区几~进攻。东~货物。 ⒋种类头~货。大~货。三~货。 ⒌〈古〉车筚~(柴车)。 ⒍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地区"。 路luò 1.通"落"。以绳周绕。 2.通"乐"。 3.见"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