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Z 贼惊中使转

"贼惊中使转"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6:44:47


简介: “贼惊中使转”出自宋代戴复古的《所闻二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éi jīng zhōng shǐ zhuǎ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出处: 《所闻二首》
内容:
右席须贤久,丹书几度催。
贼惊中使转,人望相公来。
问政曲江宅,调羹庾岭梅。
莫因多病后,虚出应三台。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戴复古
诗人介绍: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翻译:

诗词:《所闻二首》

右席须贤久,
丹书几度催。
贼惊中使转,
人望相公来。

问政曲江宅,
调羹庾岭梅。
莫因多病后,
虚出应三台。

中文译文:

右席(指右丞相)需长时间以贤能取信于人,
红色御札几次催促。
敌贼受惊,使臣频频调动,
人民期望相公即将到来。

询问政务于曲江宅邸,
品尝由庾岭采摘的美味梅子。
切勿因多病之后,
虚弱离开应有的三台之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戴复古所作,通过描绘政治和官场中的景象,表达了对官员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期望和警示。

首先,诗中提到的"右席"指的是右丞相,象征高官显宦。诗人强调了官员应该长时间以贤能取信于人,才能在政务上得到重用。"丹书几度催"表示红色御札频繁催促,暗示了官员在履行职责时的紧迫感。

其次,诗中提到的"贼惊中使转"表明在战乱时期,使臣频繁调动以应对敌贼的威胁。这一描写表达了动荡时局下的政治紧张和应对困境的艰巨。

诗中还描绘了人民对相公(指高官)的期望和仰慕。"人望相公来"表明人们期待相公的到来,希望能够得到公正的治理和领导。

然后,诗中出现了"曲江宅"和"庾岭梅",这些景物象征了官员的闲居和富贵生活。"问政曲江宅"意味着诗中人物在政务之余,还能够享受宁静的生活。"调羹庾岭梅"则表达了品味美食、欣赏自然景色的雅兴。

最后两句诗"莫因多病后,虚出应三台"则是对官员的忠告。诗人告诫官员不要因为身体不适而虚弱无力,应当坚守应有的职责和责任,勿忘公仆的使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官场景象和表达对官员的期望,呼吁官员应当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不忘初心,恪守职责,以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风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òu xí xū xián jiǔ, dān shū jǐ dù cuī.
右席须贤久,丹书几度催。
zéi jīng zhōng shǐ zhuǎn, rén wàng xiàng gōng lái.
贼惊中使转,人望相公来。
wèn zhèng qǔ jiāng zhái, tiáo gēng yǔ lǐng méi.
问政曲江宅,调羹庾岭梅。
mò yīn duō bìng hòu, xū chū yīng sān tái.
莫因多病后,虚出应三台。
韵脚: 拼音:zéi jīng zhōng shǐ zhuǎn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六铣  (仄韵) 去声十七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贼 (会意。小篆字形,从戈,则声。从戈,刀毁贝。 本义残害;伤害) 同本义 贼,败也。--《说文》 害良为贼。--《荀子·修身》 不僭不贼,鲜不为则。--《诗·大雅·抑》 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庄子·秋水》 毁则为贼。--《左传·文公十八年》。杜预注毁则,坏法也。” 下广汉廷尉狱,又坐贼杀不辜。--《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又如贼毫(书法的败笔。指笔锋之劣);贼伦(毁弃伦常,败坏道德);贼仁(毁弃仁爱);贼蚀(受到的歪曲损害);贼义(毁弃道义);贼害(残害、伤害);贼蠹(桅);贼 贼zéi ⒈匪盗,偷东西的人盗~。窃~。 ⒉严重桅国家和人民的坏人乱臣~子。卖国~。 ⒊伤害戕~。 ⒋邪的,不正派~眉~眼。~头~脑。 ⒌对敌人的蔑称已破~。 ⒍〈方〉狡猾老鼠太~。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驚,马骇也。--《说文》 襄子至桥而马惊。--《战国策·赵策一》 又如惊嘶(马受惊而嘶叫);惊尘(车马疾驶所扬起的尘土);惊镳(惊马) 惊动;震惊 宫庭震惊。--《楚辞·招魂》 其生若惊。--《吕氏春秋·慎大》 震惊百里。--《易·震卦》。郑注惊之言警戒也。” 皆惊忙。--《乐府诗集·木兰诗》 月出惊山鸟。--唐·王维《鸟鸣涧》 惊问信之。--明·魏禧《大铁椎传》 惊为生人。--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 惊(驚)jīng ⒈骡、马等因受吓而发狂乱奔控制~马。〈引〉害怕,精神紧张~骇。~慌失措。~心动魄。~恐万状。 ⒉意料以外的感觉~喜交集。倍感~奇。 ⒊扰乱,震动~扰。~动。~天动地。 ⒋

:中 (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 同本义 中,和也。--《说文》 中离维纲。--《仪礼·大射仪》 与太史数射中。--《周礼·射人》 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礼记·射义》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新书·属远》 中有都柱。--《后汉书·张衡传》 天门中断。--唐·李白《望天门山》 中通外直。--宋·周敦颐《爱莲说》 中轩敝者。--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 中山峨冠而多髯者。 又如人中(人 中zhòng ⒈符合,适合,正着,正对上~意。圆者~规,方者~矩。正~下怀。打~目标。百发百~。 ⒉感受,受到,遭到~暑。~风。~毒。~弹。恶语~伤。 ⒊ 中zhōng ⒈里,内,一定范围内室~。水~。草~。空~。国~。学校~。宇宙~。 ⒉跟"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位置~点。~段。~流砥柱。 ⒊性质、等级、高低等在两者之间的~间。~等。~学生。~流货物。 ⒋〈表〉正在进行在讨论~。在设计~。 ⒌适合于,有能力~看。~听。~用。 ⒍中国的简称~文。~医~药。 ⒎半~夜。 ⒏〈方〉成,行,好~不~?~。 ⒐ ①中心地区。 ②特指国家政权、党派、团体等的最高领导机构~央文件。 ⒑ ①四方的中间点或部分圆的~心。广场~心。 ②处在主要地位的~心人物。~心工作。 ③在某个方面占重要位置的地方政治~心。商贸~心。 ⒒ ⒓ ⒔ ⒕ ⒖ ⒗

使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使,伶也。--《说文》。按,伶者,令也。 故君使其臣。--《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列传》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支使(命令人去做事) 派遣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汉·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差使(差遣;派遣) 使shǐ ⒈命令,派遣,支配指~。差~。支~。~臂~指(身体支配胳膊,胳膊支配手指。〈喻〉指挥如意)。 ⒉叫,让,令~人振奋。迫~敌人投降。 ⒊用~力。这把刀好~。 ⒋纵任~性子。 ⒌假如,假若假~。 ⒍派往他国的外交人员~者。大~。特~。 ⒎

:转 (形声。从车,专声。转运要用车,故从车。本义转运) 同本义(通过陆路运输) 转,运也。--《说文》 胡转予于恤?--《诗·小雅·祈父》 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汉书·高帝纪上》 却骐骥以转运兮。--《楚辞·刘向·九叹愍命》 转漕甚辽远。--《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贞索隐车运曰转,水运曰漕。” 辇车相属,转粟流输,千里不绝。--《汉书·邹阳传》 又如转饷(转运粮饷);转输(转运输送物资);转海(海运);转粟(运送谷物);转漕(转运粮饷);转毂(转运货物的车子) 回还,转动 转(辒)zhuǎn ⒈旋动,改变方向、位置或情势等~动。~身。~移。~变。~败为胜。 ⒉不是直接的,中间要经过别的人或地方~告。~运。请~交。~手买卖。 转(辒)zhuàn ⒈旋,绕,绕着某点或某物移动旋~。打~。~圈子。车轮飞~。 ⒉量词。绕一圈叫绕"一转"。 转zhuǎi 1.见"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