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C 窗含西岭千秋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30 17:31:09


简介: “窗含西岭千秋雪”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uāng hán xī lǐng qiān qiū xuě,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出处: 《绝句》
内容: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朝代: 唐代
分类: 小学古诗,写景,写雪,写鸟
诗人: 杜甫
诗人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翻译:

绝句翻译及注释

翻译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6)“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读音: liǎng gè huáng lí míng cuì liǔ, yī xíng bái lù shàng qīng tiān.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huāng hán xī lǐng qiān qiū xuě, mén pō dōng wú wàn lǐ chuán.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韵脚: 拼音:chuāng hán xī lǐng qiān qiū xuě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九屑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窗 (象形。从穴,囱声。窗”本作囱”,小篆字,象天窗形,即在屋上留个洞,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烟(后来灶突也叫囱”)◇加穴”字头构成形声字。本义天窗) 同本义。也作囱” 囱,在墙曰牅,在屋曰囱。窗,或从穴。--《说文》 四旁两夹窗。--《考工记·匠人》。注窗助户为明。” 天窗绮痚。--王逸《鲁灵光殿赋》 凿窗启牖,以助户明也。--《论衡·别通》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归有光《项脊轩志》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北朝乐府《木兰诗》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窗 chuāng窗户。房屋、车、船等通气透光的装置玻璃~、天~、文艺之~。 【窗口行业】指商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部门。因这些行业接触群众面广,社会文明风尚往往通过它们反映出来。 【窗明几净】形容屋子整洁明亮。几小桌。 窗(窓、竢、牕) chuāng房屋、车、船、飞机等通气透光的装置~户。~口儿。天~子。~明几净。 窗cōng 1.烟突;灶上烟囱。

:含〈动〉 (形声。从口,今声。本义含在嘴里) 同本义 含,嗛也。--《说文》 含,口也,合口亭之也。衔亦然也。--《释名·释饮食》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庄子·马蹄》 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庄子·外物》 含杜若,握玉环。--《韩非子·内储说下》 吾但当含饴弄孙。--《后汉书·明德马皇后传》 口如含朱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儿含乳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含乳啼声。 又如含哺(口衔食物);含殓(含口;含口垫背。死人入殓时,把珍珠等物放在死人嘴里,叫含口”。把金钱 含hán ⒈嘴里放着东西,不咽下去,也不吐出来~水漱口。~服药片。〈引〉藏在眼眶里饱~着泪。 ⒉带着,心里怀着~笑点头。~羞掩面。~怒日久。 ⒊包藏,里面存有包~。内~奶粉100克。 ⒋ ①不清楚,不明确话说得~ ~糊糊。 ②马虎,不认真这件事我们可不能~糊。 ③胆怯,懦弱比赛分胜负,我们绝不~糊。 ⒌ 含hàn 1.古代放在死者口中的珠﹑玉﹑米﹑贝等物。 2.指把琱放入死者口中。

西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西,鸟在巢上,象形。--《说文》 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敦煌曲子词集》 又如西迟(游息,流连。同栖迟) 往西走;向西去 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长歌行》 从小丘西行……--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又如西上(向西去);西驾(皇帝的车驾西行);西夕(太阳西下而天黑) 西 方位 西xī ⒈方向,日落的一方,跟"东"相对~方。~部。由东到~。 ⒉泛指欧、美~洋。~餐。~装。

:岭 (形声。从山,领声。本义山道;山坡) 同本义 岭,山道也。--《说文新附》 日末涧增波,云生岭逾叠。--南朝 宋·谢灵运《登上戍石鼓山》 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亦泛指山峰 予登岭上。--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岭外望之。--宋·沈括《溪笔谈》 又如翻山越岭;岭隘(山岭上险要的隘口);岭北(山峰北面;五岭之北) 相连的山,山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又如岭阴(岭北。山的北面);岭坫(山岭屏障、边缘) 高大的山脉;山脉的干 岭(巟)lǐng小而尖的山,泛指山,山脉南~。五~。秦~。崇山峻~♂看成~侧成峰。 岭líng 1.见"岭巆"。

:千〈数〉 (形声。从十,人声。本义数目。十百为千) 同本义 千,十百也。--《说文》 又如千夫(一千个成年男子);千门(千家);千社(25家为社,千社为25000家);千祀(千年,千代);总数为一千;千乘(兵车千辆);千载(千年) 千 〈形〉 比喻数甚大;许许多多 清丽千眼。--陆机《文赋》。注光色盛貌。” 又如千千(比喻数目很多);千般(多种花样);千寻(形容极高);千钟(丰厚的俸禄。指富贵);千万劫(很长久);千式百样(各种各样);成千上万;白发三千丈;千丁(很多人);千人坑 (指堆积大量人尸的土坑);千山(极言山多);千百(极言其多);千帆 千qiān ⒈数目十个百为一~。 ⒉〈表〉众多,极大~军万马。~辛万苦。 ⒊ ⒋ ⒌ ⒎"。

: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同本义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范成大《颜桥道中》 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赵树理《福贵》 又如麦秋(收割麦子的时候);秋麦(成熟的禾稼);秋禾(秋熟 秋(秌)qiū ⒈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季。~天。 ⒉年千~伟业。 ⒊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 ⒋庄稼成熟的时期麦~时节。金~。 ⒌ ①指~收、~耕、~播。 ②三年。 ⒍ ⒎ ⒏ ⒐

:雪 (会意。从雨,从彗,彗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同本义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小雅·采薇》 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 平地尺为大雪。--《左传·隐公九年》 麻衣如雪。--《诗·曹风·蜉虫游》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杜甫《北征》诗 又如雪案萤窗(比喻勤学苦读);雪里鸿(即雪泥鸿爪);雪浪纸(一种有波浪形暗纹的宣纸) 雪 借喻 雪xuě ⒈从天上落下的白色结晶物,它是高空水汽在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兆丰年。万里~飘。 ⒉揩,拭,洗刷~耻。~恨。 ⒊颜色或光泽像雪的~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