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Q 倾河略西南

"倾河略西南"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2 19:46:57


简介: “倾河略西南”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古意》,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īng hé lüè xī ná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出处: 《古意》
内容:
采芝天门山,寒露净毛骨。
帝青九万里,空洞无一物。
倾河略西南,昌射河鼓没。
蓬莱眼中见,人世叹超忽。
当时弃桃核,闻已撑月窟。
且当呼阿环,乘兴弄溟渤。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王安石
诗人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

《古意》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远古的场景,表达了对于过去时光的向往和对人世间繁华虚妄的感慨。

采芝天门山,寒露净毛骨。
这里描述了诗人在天门山采摘仙草的情景,通过描绘清晨的寒露洗净了万物,使得景物更加清新。

帝青九万里,空洞无一物。
这句表达了天空无边无际,一望无际的广袤景象,没有任何遮挡物。

倾河略西南,昌射河鼓没。
这句描述了河水向西南倾泻,昌射河的声音被淹没。

蓬莱眼中见,人世叹超忽。
蓬莱是神话中的仙境,这里表示诗人仿佛可以通过眼前的景象看到蓬莱仙境,而人世间的一切繁华和忙碌在这一瞬间变得微不足道,引发了诗人对于人世虚妄的感慨。

当时弃桃核,闻已撑月窟。
这句表达了当时的情景,诗人扔掉桃子的核,听到的声音竟然可以撑起月亮的洞穴,形象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奇妙与神秘。

且当呼阿环,乘兴弄溟渤。
这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呼唤着阿环(阿环为传说中的海神之女),欣然乘兴,畅游在汪洋大海的溟渤之间。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极其壮阔的景象来表达对过去时光的向往和对人世间虚妄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于远古时代的向往和对人世间繁华虚幻的感慨,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情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cǎi zhī tiān mén shān, hán lù jìng máo gǔ.
采芝天门山,寒露净毛骨。
dì qīng jiǔ wàn lǐ, kōng dòng wú yī wù.
帝青九万里,空洞无一物。
qīng hé lüè xī nán, chāng shè hé gǔ méi.
倾河略西南,昌射河鼓没。
péng lái yǎn zhōng jiàn, rén shì tàn chāo hū.
蓬莱眼中见,人世叹超忽。
dāng shí qì táo hé, wén yǐ chēng yuè kū.
当时弃桃核,闻已撑月窟。
qiě dāng hū ā huán, chéng xìng nòng míng bó.
且当呼阿环,乘兴弄溟渤。
韵脚: 拼音:qīng hé lüè xī nán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三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倾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顷,顷亦声。顷”有偏侧的意思。从人,多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偏侧) 同本义 倾,仄也。--《说文》 倾则奸。--《礼记·曲礼下》。注倾或为侧。”疏倾,欹侧也。” 安无倾。--《论语·季氏》 重钧则衡不倾。--《淮南子·说山》 日既西倾。--曹植《洛神赋》 倾耳而听。--《战国策·秦策》 高下相倾。--《老子》。释文不正貌。” 俯身倾耳。--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倾葵(向日葵。借指尽忠);倾倚(偏斜不正);倾低(倾斜,歪斜);倾昃(偏斜;不正);倾返(形 倾qīng ⒈侧,斜,歪~耳。~斜。前~。 ⒉(政治思想上的)趋向,偏向~向。左~。右~。 ⒊倒塌~覆。~颓。 ⒋倒出,竭尽~诉。~箱倒箧。~其全力。 ⒌钦佩,爱慕~慕。一座尽~(一座满座的人)。 ⒍相互排挤~轧。以利相~。 ⒎ ⒏ ①斜倒墙壁~倒。 ②佩服,钦佩令人~倒。 ③倒出把这筐果皮、纸屑~倒在垃圾箱里。 倾qǐng 1.顷,不久。

:河〈名〉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说文》 导河积石。--《书·禹贡》 河阳之北。--《列子·汤问》 三豕涉河。--《吕氏春秋·慎行论》 又如河堧(黄河河边之地);河湟(黄河与湟水);河朔(泛指黄河北岸的地方);河洛(黄河与洛水);河堑(黄河沿岸的壕沟) 河流的通称 南方无河也,冀州凡水大小皆谓之河。--《汉书·司马相如传》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韩信钓河曲。--《后汉书·郦炎传》 散作满河星。╠ 河hé ⒈水道的通称~流。运~。 ⒉特指黄河~西。~套。江(长江)淮~汉(汉汉水)。 ⒊ ⒋ ⒌

:略 (形声。从田,各声。本义封疆土地) 同本义 略,经略土地也。--《说文》 天子经略土地,定城国,制诸侯。--《左传·昭公七年》 巡视;巡行 公曰吾将略地焉。”--《左传·隐公五年》 又如略地(巡视侵边境);略阵(巡视阵地) 通掠”。抢劫;夺取 略,求也。秦晋之间搜,就室曰搜,于道曰略。略,强取也。--《方言》二 以略狄土。--《左传·襄公十五年》 略共武夫。--《左传·成公十二年》 牺牲不略。--《国语·齐语》 少君年四五岁时, 略(畧)lüè ⒈计谋谋~。策~。战~。雄才大~。 ⒉掠夺,夺取侵~。攻城~地。 ⒊大致,简单大~。粗~。~有所闻。 ⒋简化,省去简~。从~。省~。 ⒌简要叙述史~。事~。 ⒍疏忽忽~。

西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西,鸟在巢上,象形。--《说文》 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敦煌曲子词集》 又如西迟(游息,流连。同栖迟) 往西走;向西去 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长歌行》 从小丘西行……--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又如西上(向西去);西驾(皇帝的车驾西行);西夕(太阳西下而天黑) 西 方位 西xī ⒈方向,日落的一方,跟"东"相对~方。~部。由东到~。 ⒉泛指欧、美~洋。~餐。~装。

:南无 na 南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是钟閐之类的乐器。①本义乐器。《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②方位词) 方位名⊥北”相对 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说文》 出户南望。--晋·干宝《搜神记》 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旌麾南指。--《资治通鉴》 南极潇湘。--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南薰(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南离(南方) 南方;南面 阮仲容步兵居道 南nán方向,跟"北"相对。早晨面对太阳时,右手的一边~面。东~风。坐北朝~。 南nā 1.见"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