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涔阳指天末

"涔阳指天末"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8:09:55


简介: “涔阳指天末”出自唐代郎士元的《题刘相公三湘图》,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én yáng zhǐ tiān mò,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出处: 《题刘相公三湘图》
内容:
昔别醉衡霍,迩来忆南州。
今朝平津邸,兼得潇湘游。
稍辨郢门树,依然芳杜洲。
微明三巴峡,咫尺万里流。
飞鸟不知倦,远帆生暮愁。
涔阳指天末,北渚空悠悠。
枕上见渔父,坐中常狎鸥。
谁言魏阙下,自有东山幽。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郎士元
诗人介绍: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 ,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翻译:

《题刘相公三湘图》是唐代郎士元的一首诗。诗人回忆起了自己醉了衡山和霍山的过去,然后想起了南州的事情。现在,他在津城的官邸,既能游览潇湘之地,也能看到原本在郢门有的树,和芳杜洲的景色。他可以看到微微闪烁的三巴峡隘,虽然只是咫尺之间,但离万里之遥的长江流水。飞鸟不知疲倦,远航的帆船让他感到忧愁。在涔阳,他指向天涯,北渚空空荡荡。在枕上,他看到了渔父,坐在中间,经常和鸥鸟玩耍。有人说,他在魏阙下,但自有东山幽谷。

诗人通过对自己过去和现在的回忆,刻画了潇湘之地的美景。诗意浓郁,描绘了湖光山色的迷人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融入了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述,通过这种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对友情和感情的珍视。

诗词的中文译文:
昔别醉衡霍,迩来忆南州。
昔日离别时曾醉过衡山和霍山,最近一段时间我又想起了南州。
今朝平津邸,兼得潇湘游。
此刻我在津城的官邸,既能游览潇湘之地。
稍辨郢门树,依然芳杜洲。
我能稍微辨认出郢门的树,还能见到芳杜洲的景色。
微明三巴峡,咫尺万里流。
微微可见三巴峡隘,尽管只有咫尺之遥,但隔着万里的长江流水。
飞鸟不知倦,远帆生暮愁。
飞鸟不知疲倦,远方的帆船使我产生了忧愁之情。
涔阳指天末,北渚空悠悠。
在涔阳,我指向天涯,北渚空荡荡。
枕上见渔父,坐中常狎鸥。
躺在枕上,我看到渔父,坐在船中常常和鸥鸟玩耍。
谁言魏阙下,自有东山幽。
有人说我在魏阙下,但自有东山幽谷。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的向往。这首诗既有景物描写,也有对人情事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同时,通过对自然美景和友情的表达,诗人也传递了一种向往宁静和自然的心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ī bié zuì héng huò, ěr lái yì nán zhōu.
昔别醉衡霍,迩来忆南州。
jīn zhāo píng jīn dǐ, jiān dé xiāo xiāng yóu.
今朝平津邸,兼得潇湘游。
shāo biàn yǐng mén shù, yī rán fāng dù zhōu.
稍辨郢门树,依然芳杜洲。
wēi míng sān bā xiá, zhǐ chǐ wàn lǐ liú.
微明三巴峡,咫尺万里流。
fēi niǎo bù zhī juàn, yuǎn fān shēng mù chóu.
飞鸟不知倦,远帆生暮愁。
cén yáng zhǐ tiān mò, běi zhǔ kōng yōu yōu.
涔阳指天末,北渚空悠悠。
zhěn shàng jiàn yú fù, zuò zhōng cháng xiá ōu.
枕上见渔父,坐中常狎鸥。
shuí yán wèi què xià, zì yǒu dōng shān yōu.
谁言魏阙下,自有东山幽。
韵脚: 拼音:cén yáng zhǐ tiān mò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七曷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涔 (形声。从水,岑)声。本义连续下雨,积水成涝) 同本义 涔,渍也。--《说文》 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鳝鲔。--《淮南子·泛论》 又如涔旱(涝灾与旱灾) 路上的积水 牛蹄之涔,无尺之鲤。--《淮南子·俶真》 又如涔蹄(积水的蹄迹);涔水(雨后积水) 涔 雨多,涝渍 宫池涔则溢。--《淮南子·说林》 又如涔云(含雨的浓云);涔滴(一点点地流淌) 泪落不止的样子 涔泪犹在袂。--江淹《赠别》 又如涔泪(流下的眼泪) 涔涔 涔 cén 【涔涔】 ①形容汗、雨等不断地流下。 ②形容天色阴暗。 ③形容病重或烦闷。 涔qián 1.积柴木于水中以捕鱼。

:阳 (形声。从阜,? 同本义 阳,高明也。--《说文》 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尔雅》 利刊阳木而火之。--《周礼·柞氏》。注生于山南为阳木。” 河阳之北。--《列子·汤问》 华山之阳。--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阳谷皆入汶。--清·姚鼐《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又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阳陆(山之南);阳濒(水之北岸);阳林(生在山南的林木);阳木(山南之木 阳(陽)yáng ⒈跟"阴"相对。〈古〉我国哲学家把一切事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统一的范畴火为~,水为阴。背为~,胸为阴。胸为~,腹为阴。 ⒉指太阳~光。向~花。 ⒊明亮,温暖多~。 ⒋凸出的,外露的~文。~沟。~奉阴违。 ⒌带正电的~电。~极。 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地名。在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市(在河南省洛水之北)。 ⒎迷信者所谓"属于活人与人世"的~寿。~间。 ⒏男性生殖器~物。 ⒐ ①显露出来的化验~性。 ②雄性,男性的。 ⒑〈古〉通"佯"。假装。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指,手指也。--《说文》 骈拇枝指。--《庄子·骈拇》 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荀子·儒效》 指如削葱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鬓苍苍十指黑。--唐·白居易《卖炭翁》 以指叩门。--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指下(手指按下,比喻诊脉看病);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指纹痕迹,手指尖端,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指尺(古时以中指的中节为一寸);指掌(手指和手掌 );指 指zhǐ ⒈手指(脚趾也可写作"脚指")拇~。食~。~不胜屈(形容数量很多)。 ⒉用杆状东西的尖端对着,向一定的目标前进~着。~向。用手一~。直~匪巢。 ⒊引导,点明,告知~引。~导。~正。~路明灯。~出他的缺点。 ⒋责备,谴责~责(严厉责备)♂眉冷对千夫~。 ⒌仰仗,依仗~望。~靠。 ⒍直立,竖起令人发~。 ⒎意思,意图,也作"旨"~意。话有所~。 ⒏一个指头的宽度叫一指这本书三~厚。 ⒐ ⒑ ①指给人看。 ②上级对下级指明办事的原则和方法等。 ③上级对下级具有指令性的话或文字。 ⒒ ⒓ ①数学上表示一个数自乘的次数,写在数的右上角。如7自乘4次,写作,4是指数。 ②统计中反映各个时期某一社会现象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指某一社会现象的报告时期数值对基期数值之比物价~数。 ③说明地区差异或计划完成情况的比数。 ⒔ ⒕ ①发令,调度~挥工作。 ②负责发令调度的人工程总~挥。 ⒖ ①指导点明。 ②评论,议论~点江山。 ⒗ ⒘

:天〈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说文解字注》 又如天灵(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天灵盖(头顶骨) 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天,刑名。剠凿其额曰天。--《集韵》 《其人天且劓。--《易·睽卦》。虞注黥额为天。” 天空 天,至高无上。--《说文》 天,气也。--《论衡·谈天》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神话四则·形天》 天似穹庐。--《乐府诗集·杂 天tiān ⒈高空~空。满~星。 ⒉高处,顶部~线。~窗。~桥。~头(书页上头的空白部分)。 ⒊最,极~好,就这么办。 ⒋指自然界,生成的~然。~灾。~险。~生的。人定胜~。 ⒌气象~气。~冷。~晴。 ⒍时间,一昼夜,一段时间一~。今~。白~。过几~。 ⒎季节,时节秋~。冷~。三伏~。 ⒏迷信者所谓的"神、佛、仙人或他们的住地"~神、~意、~堂等都是虚构的、没有的。归~(又指死亡)。 ⒐ ⒑ ①世界上。 ②江山。 ⒒ ⒓ ⒔ ⒕ ⒖ ⒗ ①单纯直率,不虚伪,无做作。 ②用一般的、简单的事物去推断特殊的、复杂的事物想得~真。 ⒘

:末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同本义 末,木上曰末。--《说文》 不揣其本,而齐其末。--《孟子》 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淮南子·地形》 末大必折。--《左传·哀公十一年》 又如末大(树木枝端粗大。喻部属势力强大);末大必折(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末杪(末尾);末梢(末尾;最后) 泛指物的末端、末尾 元首末要。--《周书·武顺》 风淫末疾。--《左传·昭公元年》。注四肢也。”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孟子 末mò ⒈梢,尖端,跟"本"相对~梢。~大必折。秋毫之~。 ⒉最后,终了,跟"始"相对~尾。~了。岁~。 ⒊碎屑,不重要的事粉~。药~儿。茶叶~。切勿本~倒置。 ⒋轻微,不足道(旧时用作自谦)~议。~将愿往。 ⒌传统戏曲里的一种角色,主要扮演中年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