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溽暑自昏剧

"溽暑自昏剧"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1 14:04:50


简介: “溽暑自昏剧”出自明代王问的《夏日洞虚道院楼上示诸生》,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rù shǔ zì hūn jù,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
出处: 《夏日洞虚道院楼上示诸生》
内容:
炎月苦不辍,暇日登兹楼。
高栋多凉气,户牖辟四周。
俯槛见方塘,渊然与心谋。
游鱼不惊人,藻下自沉浮。
自予弃簪组,简牍寡所投。
永谢车马客,澹然无世忧。
溽暑自昏剧,吾意良悠悠。
偕汝二三子,常得来宴游。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王问
诗人介绍: (1497—1576)常州府无锡人,字子裕。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户部主事,监徐州仓,减羡耗十二三。改南职方,历车驾郎中、广东按察佥事。父死,不复仕,隐居湖滨宝界山,兴至则为诗文,或点染丹青,山水人物花鸟皆精妙。以学行称,门人私谥文静先生。
翻译:

《夏日洞虚道院楼上示诸生》是明代王问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夏日登楼观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闲暇时光的珍惜和对清净自然之境的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炎月苦不辍,暇日登兹楼。
在炎热的夏夜,月光依然辛勤而不停歇,而在空闲的日子里,我登上这座楼。
(诗词的开篇即点明了夏日的主题,作者描绘了一个炎热的夜晚,强调了月光的辛勤和不息,暗示了作者在闲暇时刻追求心灵的安宁与宁静。)

高栋多凉气,户牖辟四周。
楼的高耸使得凉风得以吹拂,窗户打开通向四面八方。
(楼的高耸带来了清凉的气息,窗户开启使得四面八方的风景尽收眼底。作者通过描写楼的高处和通风的窗户,进一步强调了楼上的清凉和宁静。)

俯槛见方塘,渊然与心谋。
俯身倚在栏杆上看到方形的池塘,它深邃如渊,与我的内心一同沉思。
(作者俯身倚在栏杆上,眺望着方形的池塘,池塘深邃如渊,与作者的内心相呼应,一同思考人生的深远问题。)

游鱼不惊人,藻下自沉浮。
游动的鱼儿不会惊扰人的心绪,它们在水草间自由自在地浮沉。
(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不会打扰到人的思绪,它们在水草间自由自在地浮沉,给人以宁静和平和的感觉。)

自予弃簪组,简牍寡所投。
我自愿放下繁琐的仪式和羁绊,只拿起简单的书信寄托情感。
(作者放下了繁琐的礼仪和束缚,只选择了简单的书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强调了自由自在的心态和对于繁华世俗的超脱。)

永谢车马客,澹然无世忧。
永远感激那些往来的客人,我宁静淡泊,没有世间的忧虑。
(作者对那些经常来往的客人心怀感激,自己则以澹泊无忧的心态对待世事,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溽暑自昏剧,吾意良悠悠。
闷热的夏季使人昏昏欲睡,而我的心境却宁静从容。
(夏季的酷热使人感到沉闷和疲倦,但作者的心境却是宁静而从容的。)

偕汝二三子,常得来宴游。
与你们两三个朋友一起,常常相聚共进欢乐。
(我与你和其他两三个朋友一起,经常相聚在一起共同欢乐。这句表达了作者与朋友们之间的友谊和共同的快乐,也反映了作者追求心灵安宁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词《夏日洞虚道院楼上示诸生》通过描绘夏日登楼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闲暇时光的珍惜和对清净自然之境的赞美。作者以炎热的夏季为背景,通过描写高楼、凉风、池塘和游鱼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凉的氛围。诗词中流露出作者超然物外的心态,他放下了繁琐的礼仪和世俗的牵绊,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作者以澹泊无忧的态度对待生活,感激与朋友们的相聚,常常共同欢乐。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朴素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意境,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受,使人产生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án yuè kǔ bù chuò, xiá rì dēng zī lóu.
炎月苦不辍,暇日登兹楼。
gāo dòng duō liáng qì, hù yǒu pì sì zhōu.
高栋多凉气,户牖辟四周。
fǔ kǎn jiàn fāng táng, yuān rán yǔ xīn móu.
俯槛见方塘,渊然与心谋。
yóu yú bù jīng rén, zǎo xià zì chén fú.
游鱼不惊人,藻下自沉浮。
zì yǔ qì zān zǔ, jiǎn dú guǎ suǒ tóu.
自予弃簪组,简牍寡所投。
yǒng xiè chē mǎ kè, dàn rán wú shì yōu.
永谢车马客,澹然无世忧。
rù shǔ zì hūn jù, wú yì liáng yōu yōu.
溽暑自昏剧,吾意良悠悠。
xié rǔ èr sān zi, cháng de lái yàn yóu.
偕汝二三子,常得来宴游。
韵脚: 拼音:rù shǔ zì hūn jù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溽 (形声。从水,辱声。本义湿热) 同本义 溽,湿暑也。--《说文》 土润溽暑。--《礼记·月令》。注;润溽谓涂湿也。” 又如溽夏(湿热的夏天);溽景(溽暑的烈日);溽蒸(溽热,湿热);溽润(湿润);溽露(繁多的露水) 味浓厚,尤指美味 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礼记·儒行》 溽 古水名,溽水。在今江苏省溧阳县 己酉,天子饮于溽水之上。--《穆天子传》 溽rù ⒈湿润~暑(闷热的天)。 ⒉浓厚。

:暑 (形声。从日,者声。本义炎热) 同本义 暑,热也。--《说文》。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 一寒一暑。--《易·系辞》 六月徂暑。--《诗·小雅·四月》 土润溽暑。--《礼记·月令》 寒暑燥湿风火。--《《素问·天玄纪大论》 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韩非子·人间训》 乌兽稀毛,其性能暑。--晁错《言守边备塞疏》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宋·苏轼《教战守》 又如暑溽(夏天闷热的气候);暑岁(炎热干旱的年岁);暑夏( 暑shǔ炎热~天。耐~。防~。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自,鼻也。--《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 始;开头 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韩非子》 起源 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礼记》 又如自顷(近来) 自 自己,自我;本身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诗·小雅 ·节南山》 自引而起,绝袖。--《战国策·燕策》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自zì ⒈本人,己身~己。亲~。~作~受。~成一家。~强不息。 ⒉从,由~从。~始至终。~成都到武汉。 ⒊当然~属无妨。~有话说。 ⒋ ⒌ ①自己主动。 ②不依靠人为的力量水会~动下流。 ③全部是机械操作~动化。 ⒍ ①自己负担。 ②自以为了不起。 ⒎ ⒏ ①天然存在的~然界。 ②不造作,不勉强听凭~然。 ③当然~然好办。 ⒐ ①自己感觉到。 ②自己认识和觉悟到~觉地遵纪守法。 ⒑ ⒒ ⒓ ⒔ ①自己制造。 ②克制自己。 ⒕ ⒖ ⒗ ①不受约束,不受限制请大家~由发表意见。 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愿活动的权利人身~由。~由选举。 ③哲学上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了客观规律并能掌握它,自觉地运用它来改造世界。 ⒘ ⒙

:昏 (会意。从日,从氐省。氐”是下的意思∠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昏,日冥也。--《说文》 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淮南子·天文训》 昏以为期。--《诗·陈风·东门之杨》 与曛黄以为期。--《楚辞·思美人》 在昼犹昏。--吴均《与朱元思书》 昏晨之往来。--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风雨晨昏。--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昏旦(黄昏和早上);昏晚(天刚黑);昏黄(暮色,天色暗淡) 昏 引申为昏暗;无光 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过午 昏hūn ⒈天将黑,傍晚黄~。晨~(早晚)。〈引〉黑暗,无光~暗的灯光。~天黑地。 ⒉惑乱,糊涂~乱。利令智~。 ⒊神志不清,失去知觉~ ~沉沉。~迷。~厥。 ⒋〈古〉通"婚"。 昏mǐn 1.通"?"。勉力,尽力。 2.通"泯"。轻蔑。参见"昏弃"。 3.通"泯"。没;死。

:剧 (形声。本义甚;厉害,严重) 同本义 剧,甚也。--《文选》注引《说文》。朱骏声曰即勮字之误文。” 何其剧欤。--《剧秦美新》 口吃不能剧谈。--《汉书·扬雄传》 即疾剧,留屯毋行。--《汉书·赵充国传》 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荀子·解蔽》 又如剧论(激烈的论辩);剧难(激切地质问论难);剧疵(严重的过失);剧暑(酷暑);剧寒(严寒);剧艰(激烈诘难);剧药(毒性轻于毒药,但作用剧烈,容易产生中毒、成瘾或如腐蚀 、起火爆炸等其他事故的一类药品。如山道年,可待因,乙醚,火棉,盐酸等) 繁多;繁忙 剧(劇)jù ⒈极,猛烈,厉害~变。~烈。~疼。 ⒉指戏剧。一种文艺形式,依照剧本,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演出演~。歌~。川~。独幕~。 ⒊复杂,繁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