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B 搏土造佛徒

"搏土造佛徒"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6 06:43:03


简介: “搏土造佛徒”出自明代邓韨的《慧日寺十八大阿罗塑像》,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ó tǔ zào fú tú,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出处: 《慧日寺十八大阿罗塑像》
内容:
至人自藏珍,古貌元气备。
搏土造佛徒,追真信难事。
亭亭青莲宇,诸天奠其位。
尊者十二辈,高座纳双屣。
巍巍超凡表,尘眼有矇视。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邓韨
诗人介绍: (1473—1561)明苏州府常熟人,字文度,号梓堂。弃举业,以图籍自娱。好宋儒学说,工书画,能诗文。有《常熟志》、《濮州志》、《易解》、《泉坊议事录》、《松韵录》。
翻译:

《慧日寺十八大阿罗塑像》是明代诗人邓韨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至人自藏珍,古貌元气备。
搏土造佛徒,追真信难事。
亭亭青莲宇,诸天奠其位。
尊者十二辈,高座纳双屣。
巍巍超凡表,尘眼有矇视。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慧日寺十八大阿罗塑像》的壮丽场景和佛教信仰的深邃内涵。诗中描绘了至高无上的智慧人物的形象,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敬仰和对修行道路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佛像的庄严和威容,同时表达了对佛教思想的赞美和崇敬。下面对诗的每个句子进行详细解析:

首句“至人自藏珍,古貌元气备。”表达了佛像的尊贵和宝贵,它是智慧至人的化身,拥有古老的容貌和充满生机的气息。这句诗反映了佛像的珍贵价值和保存完好的状态。

接着的两句“搏土造佛徒,追真信难事。亭亭青莲宇,诸天奠其位。”描绘了修行者为了追求真理和智慧而辛勤努力的情景。修行者如同搏击泥土般雕塑佛像,追求真理的道路艰难险阻。佛像高耸在青莲宇宙中,象征着佛教教义的卓越地位,被诸天仰慕和奉为至高。

“尊者十二辈,高座纳双屣。”这两句描绘了佛像的尊贵地位。尊者十二辈指的是佛教中的十二位高僧,高座纳双屣表示佛像的庄严和崇高。这里通过描述佛像的位置和身份,表达了佛教信仰的崇高和尊贵。

最后一句“巍巍超凡表,尘眼有矇视。”表达了佛像的威严和超越尘世的形象。佛像高大威严,凌驾于尘世之上,普通人无法洞察其中的真理和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佛像的庄严和威容,表达了对佛教思想的赞美和崇敬,同时也反映了修行者追求智慧和真理的艰难和壮丽。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佛像的尊贵和超凡的气息。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hì rén zì cáng zhēn, gǔ mào yuán qì bèi.
至人自藏珍,古貌元气备。
bó tǔ zào fú tú, zhuī zhēn xìn nán shì.
搏土造佛徒,追真信难事。
tíng tíng qīng lián yǔ, zhū tiān diàn qí wèi.
亭亭青莲宇,诸天奠其位。
zūn zhě shí èr bèi, gāo zuò nà shuāng xǐ.
尊者十二辈,高座纳双屣。
wēi wēi chāo fán biǎo, chén yǎn yǒu méng shì.
巍巍超凡表,尘眼有矇视。
韵脚: 拼音:bó tǔ zào fú tú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搏 (形声。从手,尃)声。本义搏斗,对打) 同本义 搏,索持也。--《说文》 搏,击也。--《广雅》 屏左右而相搏。--《谷梁传·僖公元年》 晋侯梦与楚子博。--《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鸷虫攫博。--《礼记·儒行》。疏以脚取之为攫,以翼击之为搏。” 搏扶摇羊角而上者。--《庄子·逍遥游》 搏战获王。--《史记·卫将军骠骑传》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捕捉 搏谍贼。--《周礼·夏宫·环人》 又如搏执(拘捕);搏获(捕获);搏撠(揪住);搏 搏 bó ①搏斗;扑上去抓肉~战。 ②跳动脉~。 【搏斗】徒手或用刀、棒等激烈地对打拼死~。 【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长空。

:土〈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说文》 百谷草木丽乎土。--《易·彖传》 禹敷土。--《书·禹贡》 辨十有二土之名物。--《周礼·大司徒》 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 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不若燔土。--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土膏微润。--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又如土粉(粉刷墙壁用的白垩 土tǔ ⒈沙泥等的混合物~壤。沙~。泥~。粘~。积~成山。 ⒉地域国~。领~。 ⒊故乡,本地的~籍。~话。乡~。年老思~。~生~长。 ⒋民间生产的,出自民间的~产。~布。~专家。 ⒌不开通,不时兴~头~脑。~里~气。 ⒍五行(金木水火~)之一。 ⒎ ①世世代代居住在一定地方的人。 ②世居本地的人。 ⒏ ⒐ 土dù 1.根。《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陆德明释文"土,音杜……《韩诗》作杜,义同。《方言》云东齐谓根曰杜。"一说,指根之皮 。 2.通"杜"。古水名。 土chǎ 1.见"土苴"。 土tú 1.《字汇补.土部》"土门,北方之族也。"参见"土门"。

:造 (形声。从辵,告声。本义到;往某地去) 同本义 造,就也。--《说文》 咸造勿亵在王庭。--《书·盘庚》 凡四方之宾 客造焉。--《周礼·司门》 造于西阶下。--《仪礼·士丧礼》 而造大国之城下。--《战国策·宋策》 造饮辄尽。--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明日造朝。--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造玉清宫。--宋·沈括《梦溪笔谈》 造左公第。--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造劫历世(佛教语。来到人世间经历一番苦难生活);造历幻缘(佛教语。去到 造zào ⒈做,制作制~。~纸。~林。~句。~飞船。 ⒉建设营~。 ⒊编,虚构~谣。捏~。编~。 ⒋成就,培养~诣。深~。 ⒌去,往,到~访。登峰~极。 ⒍两方面,法院指诉讼的两方两~。甲~。乙~。 ⒎时世末~(末世)。 ⒏次,指农作物种植到收获的次数一年两~大丰收。 ⒐ ①仓卒,匆忙~次之间。 ②轻率,鲁莽不可~次。 ⒑ ①构成。 ②致使。 ③培养造就。 ⒒ ①培养使有成就。 ②成就。 ⒓ ①进行反抗。 ②发动叛乱。

:佛〈名〉 梵文 buddha音译佛陀”的简称 缺此三项,声闻、缘觉缺后二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 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 十方,到处有佛 西方有神,名曰佛。--《后汉书·西域传》 又如佛天(佛;西天;美好的地方);佛化(佛的教化);佛光(佛所带来的光明);佛会(佛菩萨众圣会聚的地方);佛图(佛塔);佛位(成佛正果之位) 佛教 佛 fó ⒈梵语"佛陀"的简称。"佛"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得道者)的称呼拜~。特用于尊称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祖。 ⒉ 【佛教】〈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宗教。 ⒊见fú。 佛(彿、髴) fú ⒈ 【仿佛】见"fǎng仿"。 ⒉见fo。 佛bó 1.兴起貌。 佛bì 1.见"佛脄"﹑"佛狸"。 2.通"弼"。辅助。《诗.周颂.敬之》"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郑玄笺"佛,辅也。"陆德明释文"郑音弼。"马瑞辰通释"古弼字其音均 与佛近,故弼可借作佛也。"一说,佛训为"大"。《诗.周颂.敬之》"佛时仔肩"毛传"佛,大也。"参阅清钱大昕《潜研堂集.答问》。

:徒〈动〉 (形声。从辵,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徒,步行也。--《说文》 我徒我御。--《诗·小雅·黍苗》 君子耆老不徒行。--《礼记·王制》 徒递来告。--《国语·吴语》 无徒骥于锱坛之宫。--《庄子·徐无鬼》 败其徒兵于洧上。--《左传·襄公元年》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 贲其趾,舍车而徒。--《易·贲》 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顾炎武《复庵记》 又如徒徙(无舟船乘载而徒步过水);徒跣(赤足步行);徒践(赤足步行);徒杠(供徒步行走的小桥);徒负(徒步负荷);徒行(步行; 徒tú ⒈步行~行。~步。〈引〉步兵帥~以往(帅率领)。 ⒉空,白白地~手。~劳。马齿~增。 ⒊只,仅仅~托空言。家~四壁。 ⒋跟师傅学习的人学~。尊师爱~。 ⒌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党。信~。教~。 ⒍人(多指坏人)聚~。赌~。暴~。 ⒎刑罚无期~刑。有期~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