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Z 纂组失天趣

"纂组失天趣"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2 18:30:31


简介: “纂组失天趣”出自宋代方回的《秋晚杂书三十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uǎn zǔ shī tiān qù,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出处: 《秋晚杂书三十首》
内容:
人言太白豪,其诗丽以富。
乐府信皆尔,一扫梁隋腐。
余编细读之,要自有朴处。
最于赠答篇,肺腑露情愫。
何至昌谷生,一一雕丽句。
亦焉用玉溪,纂组失天趣
沈宋非不工,子建独高步。
画肉不画骨,乃以帝闲故。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方回
诗人介绍: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翻译:

《秋晚杂书三十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组诗词作品。这组诗词以描绘太白(指李白)的豪放诗风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李白豪放不羁的诗才的赞美,并将其与乐府诗相对比,称赞李白的诗歌作品一扫了梁隋时期的腐朽。诗人方回在对李白的诗词进行细读之后,发现其中的朴素之处,尤其是在赠答诗中表露出真挚的情感。他将李白的诗句形容为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其中每一句都充满了生动的意象。然而,方回也指出了一些问题,认为有些诗句过于华丽而失去了自然之趣。他将自己与李白相比较,认为自己在表达情感方面更为真切。最后,诗人提到了沈宋两位著名的诗人,认为他们的诗歌虽然工艺精湛,但却缺乏李白的豪放风格。

这组诗词通过对李白诗才的赞美,展示了方回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观点。诗中融入了对古典文学的审美标准和对个人情感表达的思考,既赞美了李白的诗歌才华,又对自己的创作有所反思。通过对比不同诗人的风格,诗人表达了对李白豪放诗风的喜爱,同时也对自己的创作方向有所思考。整首诗词以李白诗歌的形象为线索,通过对诗人创作风格的评述,展现了对古代文学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

这首诗词在表达上相对简洁明了,却蕴含了深刻的意蕴。通过赞美李白和对自我创作的反思,诗人传达了对古代文学的敬仰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同时,他也提出了对诗词创作的一些思考,对于如何表达情感和追求自然之趣有着独到的见解。这种对文学和创作的思考,使得这首诗词既具有赏析价值,又能引发读者对诗歌的思考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rén yán tài bái háo, qí shī lì yǐ fù.
人言太白豪,其诗丽以富。
yuè fǔ xìn jiē ěr, yī sǎo liáng suí fǔ.
乐府信皆尔,一扫梁隋腐。
yú biān xì dú zhī, yào zì yǒu pǔ chù.
余编细读之,要自有朴处。
zuì yú zèng dá piān, fèi fǔ lù qíng sù.
最于赠答篇,肺腑露情愫。
hé zhì chāng gǔ shēng, yī yī diāo lì jù.
何至昌谷生,一一雕丽句。
yì yān yòng yù xī, zuǎn zǔ shī tiān qù.
亦焉用玉溪,纂组失天趣。
shěn sòng fēi bù gōng, zi jiàn dú gāo bù.
沈宋非不工,子建独高步。
huà ròu bù huà gǔ, nǎi yǐ dì xián gù.
画肉不画骨,乃以帝闲故。
韵脚: 拼音:zuǎn zǔ shī tiān qù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纂 (形声。从糸,算声。本义赤色的丝带) 同本义 纂,似组而赤。--《说文》 锦乡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缕纂以为奉。--《国语·齐语》 又如纂组(赤色绶带。亦泛指精美的织锦) 织物,织品 给张姑娘插在纂儿上。--《儿女英雄传》 又如纂儿(妇女的一种发髻);纂心(妇女发髻的中心部分) 纂 收集;汇集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楚辞·天问》 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韩愈《毛 纂zuǎn ⒈〈古〉赤色的丝带锦绣~组,害女红者也(女红纺织刺绣的女工)。 ⒉收集,编辑编~。 ⒊集中~集。

:组 (形声。从糸,且声。与丝织品有关,故从糸。本义具有文采的宽丝带。古代多用作佩印或佩玉的绶) 同本义 组,绶属。其小者以为冠缨。--《说文》。按,织丝有文以为绶缨之用者也。阔者曰组,为带绶;狭者曰条,为冠缨。 掌组。--《周礼·典丝》 厥篚玄纁玑组。--《书·禹贡》 织纴组紃。--《礼记·内则》 系颈以组。--《汉书·高帝纪》 仓皇展转,竟就死于尺组之下。--唐·陈鸿《长恨传》 系燕父子以组。(组,这里指绳索。)--欧阳修《伶官传序》 又如组帐(系以丝带的华丽帷帐);组缨(系冠的丝带 组zǔ ⒈〈古〉丝带,编织织~。素丝~之。 ⒉结合,构成~合。~成。 ⒊若干人结合成的单位学习~。科研~。 ⒋有规律、有系统的,合为一体的~词。~歌。~画。 ⒌量词两~铅笔。 ⒍ ①有目的、有秩序、有系统的结合起来~织春节晚会。 ②按一定的任务、目的建立起来的集体党~织。体育~织。 ③事物的组成系统或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织庞大。~织关系。 ④多细胞动、植物体中构成器官的基本单位上皮~织。肌肉~织。 ⑤纺织品经纬的结构这是斜纹~织的布。那是平纹~织的布。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失,纵也。--《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 失得勿恤。--《易·晋》 故人情不失。--《礼记·礼运》。注犹去也。” 君子不失足于人。--《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 掌国中失之事。--《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 塞翁失马,今未足悲。--魏泰《东轩笔录》 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资治通鉴》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告子上》 又如失状(丢失财物的清单);失 失shī ⒈丢,掉丢~。遗~。~掉。~物招领。 ⒉疏忽,错过,过错~手。~策。~言。过~。 ⒊耽误,错过,未达目的~期。~机。~望。~意。 ⒋违背,背弃~礼。~信。~约。 ⒌找不着~踪。迷~。 ⒍改变常态~声。~色。 ⒎发生意外~火。~事。 ⒏ ⒐ ①被打败。 ②工作、计划或希望未达到预定的目标。 ⒑ ⒒ ①疏忽,不留神。 ②精神不正常或精神不振。 ⒓ ①失去平衡或调节。 ②身体没有得到适当的调养。 失yì 1.通"逸"。奔跑。 2.通"逸"。逃走。 3.通"逸"。隐遁。 4.通"佚"。放荡;淫佚。 5.通"佚"。安闲,安乐。 6.通"佚"。轻忽。

:天〈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说文解字注》 又如天灵(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天灵盖(头顶骨) 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天,刑名。剠凿其额曰天。--《集韵》 《其人天且劓。--《易·睽卦》。虞注黥额为天。” 天空 天,至高无上。--《说文》 天,气也。--《论衡·谈天》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神话四则·形天》 天似穹庐。--《乐府诗集·杂 天tiān ⒈高空~空。满~星。 ⒉高处,顶部~线。~窗。~桥。~头(书页上头的空白部分)。 ⒊最,极~好,就这么办。 ⒋指自然界,生成的~然。~灾。~险。~生的。人定胜~。 ⒌气象~气。~冷。~晴。 ⒍时间,一昼夜,一段时间一~。今~。白~。过几~。 ⒎季节,时节秋~。冷~。三伏~。 ⒏迷信者所谓的"神、佛、仙人或他们的住地"~神、~意、~堂等都是虚构的、没有的。归~(又指死亡)。 ⒐ ⒑ ①世界上。 ②江山。 ⒒ ⒓ ⒔ ⒕ ⒖ ⒗ ①单纯直率,不虚伪,无做作。 ②用一般的、简单的事物去推断特殊的、复杂的事物想得~真。 ⒘

:趣〈形〉 (形声。从走,取声。本义急,赶快) 同本义 趣,疾也。--《说文》 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若非汉敌也。--《史记》 趣 〈动〉 通促”。催促;督促 趣其稼事。--《周礼·县正》 趣民收敛。--《礼记·月令》 趣为我语。--《汉书·周勃传》 督趣司隶。--《汉书·翟方进传》 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通趋”。趋向;奔向 左右趣之。--《诗·大雅·棫朴》 来朝趣马。--《诗·大雅·棫》 汝先观吾趣。--《列子 趣qù ⒈趋向,意向,奔赴志~。旨~。百里而~利者蹶上将(蹶挫败)。 ⒉兴味,有兴味的~味。~事。~闻。兴~。乐~≤有~。 ⒊〈古〉通"促"。催促。 ⒋ 趣cù 1.督促;催促。 2.促使;逼使。 3.引申为驱赶。 4.赶快;从速。 5.急,急于。 6.拘束;拘谨。 趣qū 1.趋向;归向。 2.引申为赶上;与……相应。 3.赴;前往。 4.小步快走。古代一种示敬的礼节。 5.引申为进见。 6.佛教语。指众生轮回的去处。 趣cǒu 1.周代掌管王马的官员。参见"趣马"。 趣zōu 1.巡夜。参见"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