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籁箫吹木末

"籁箫吹木末"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00:11:29


简介: “籁箫吹木末”出自宋代黄庭坚的《外舅孙莘老守苏州留诗斗野亭庚申十月庭坚和》,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ài xiāo chuī mù mò,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出处: 《外舅孙莘老守苏州留诗斗野亭庚申十月庭坚和》
内容:
谢公所筑埭,未叹曲池平。
苏州来赋诗,句与秋气清。
僧构擅空阔,浮光飞栋甍。
维斗天司南,其下百渎倾。
贝宫产明月,含泽遍诸生。
槃礴淮海间,风烟侵十城。
籁箫吹木末,浪波沸庖烹。
我来杪摇落,霜清见鱼行。
白鸥远飞来,得我若眼明。
佳人归何时,解衣绕厢荣。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黄庭坚
诗人介绍: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翻译:

《外舅孙莘老守苏州留诗斗野亭庚申十月庭坚和》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谢公所筑埭,未叹曲池平。
苏州来赋诗,句与秋气清。
僧构擅空阔,浮光飞栋甍。
维斗天司南,其下百渎倾。
贝宫产明月,含泽遍诸生。
槃礴淮海间,风烟侵十城。
籁箫吹木末,浪波沸庖烹。
我来杪摇落,霜清见鱼行。
白鸥远飞来,得我若眼明。
佳人归何时,解衣绕厢荣。

诗意:
这首诗词是黄庭坚在苏州外舅孙莘老守的斗野亭上写下的。诗中描绘了苏州的美景和诗人对于这片土地的赞美之情。诗人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用清新的语言表达对苏州的赞美和敬意,并表达了对佳人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州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苏州的独特之美。诗人首先提到了谢公所筑的埭(水坝),并表达了对曲池平静的景象的赞叹。接着,他描述了来到苏州的僧人擅长构筑高耸的寺庙,寺庙的飞檐流动的光影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人接着以斗野亭为中心,描绘了苏州的百川汇聚,形成了壮丽的景观。

诗中提到了贝宫产生明亮的月光,泽水滋润了生命。淮海之间的风烟弥漫,给十座城市带来了祥和的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相融合,展现了苏州的独特之美。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表达了对远方白鸥的眷恋,白鸥的飞来使他感到眼界开阔。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佳人的思念和期待,希望她早日归来,解开衣裳,围绕在他身边,共享荣华富贵。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苏州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苏州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佳人的思念之情。诗词描绘了丰富多样的景色和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iè gōng suǒ zhù dài, wèi tàn qǔ chí píng.
谢公所筑埭,未叹曲池平。
sū zhōu lái fù shī, jù yǔ qiū qì qīng.
苏州来赋诗,句与秋气清。
sēng gòu shàn kōng kuò, fú guāng fēi dòng méng.
僧构擅空阔,浮光飞栋甍。
wéi dòu tiān sī nán, qí xià bǎi dú qīng.
维斗天司南,其下百渎倾。
bèi gōng chǎn míng yuè, hán zé biàn zhū shēng.
贝宫产明月,含泽遍诸生。
pán bó huái hǎi jiān, fēng yān qīn shí chéng.
槃礴淮海间,风烟侵十城。
lài xiāo chuī mù mò, làng bō fèi páo pēng.
籁箫吹木末,浪波沸庖烹。
wǒ lái miǎo yáo luò, shuāng qīng jiàn yú xíng.
我来杪摇落,霜清见鱼行。
bái ōu yuǎn fēi lái, dé wǒ ruò yǎn míng.
白鸥远飞来,得我若眼明。
jiā rén guī hé shí, jiě yī rào xiāng róng.
佳人归何时,解衣绕厢荣。
韵脚: 拼音:lài xiāo chuī mù mò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七曷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籁 (形声。从竹,赖声。本义古代一种管乐器,三孔) 同本义 吹鸣籁。--《史记·司马相如传》。集解籁,箫也。” 爽籁发而清风生。--王勃《滕王阁序》 又如籁竽(箫与竽,用竹制的管乐器);籁龠(古管乐器。籁,三孔;龠,六孔)。又指箫 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亦泛指一般的声响 籁lài〈古〉一种三孔管乐器吹鸣~。〈引〉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万~俱寂。

:箫 (形声。从竹,肃声。从竹,与乐器有关。本义洞箫,竹制的管乐器) 同本义 箫,参差管乐也。象凤之翼。--《说文》 箫管弦歌。--《周礼·小师》。注编小竹。” 若风之过箫。--《淮南子·齐俗》 箫,编竹为之。长尺五寸。--《五经通义》 秦地吹箫女,湘波鼓瑟妃。--唐·韩愈《梁国惠康公主挽歌》 箫韶以随。--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箫韶(大磬。泛指乐器;又指舜的乐曲。借指乐声);箫笛(箫与笛。泛指管乐器) 弓 箫(簫)xiāo一种管乐器。〈古〉用多个竹管排在一起,叫"排箫"◇来只用一根竹管,上开小孔,下不封底,直吹,又叫"洞箫"。 箫xiǎo 1.小竹。

:吹 (会意。从口,从欠。欠”是出气的意思。本义合拢嘴唇用力呼气) 同本义 吹,嘘也。--《说文》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又如吹火筒;吹火(吹气使火旺盛。古多用竹筒以口吹之);吹网(吹气于网中,欲使之鼓满);吹吁(吹气和哈气) 刮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又如风一阵阵地吹;暴风吹得船搁浅了;吹云(吹起云气;鼓的别称) 引申为吹奏乐器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韩非子·内储说上》 又如吹手(吹鼓手);吹打(吹打乐器。指演奏乐曲); 吹 chuī ①合拢嘴唇用力出气~口哨、~灯。 ②吹气演奏~箫。 ③(风、气流等)流动;冲击风、雨打。 ④夸口;说大话你别、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⑤(事情)不成功他俩的事、了。 【吹笛的男孩】〈美〉油画作品。法国画家马奈创作于1866年。描绘一个正在吹笛的近卫军鼓笛队的少年。 【吹风】 ①被风吹,身体受风寒别坐在门口、,小心着凉。 ②洗发后,用吹风机把头发吹干。 ③有意识地从旁透露意见使人知道你说的那事,他今天来也给我~了。 【吹鼓手】 ①办婚丧喜事时吹奏鼓乐的人。 ②无原则地对他人进行吹捧和宣扬的人(含贬义)。 【吹毛求疵】吹开皮上的毛细找毛病。比喻有意挑剔,寻找差错。疵小毛病。 【吹嘘】夸大地宣扬。 吹chuī ⒈撮起嘴唇用力出气~箫。~毛求疵。 ⒉(使)空气流动风~雨打。~风机。 ⒊宣扬,夸张,说大话大~大雷。~嘘。~捧。~牛。瞎~。 ⒋事情不成功或感情破裂这事~了。她俩~了。 吹chuì 1.管乐器的吹奏。 2.指管乐器。 3.管乐之声。 4.指风。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说文》 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白虎通》 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春秋繁露》 一树十获者木也。--《管子·权修》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庄子·山木》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孟子·尽心上》 草木之花。--宋·周敦颐《爱莲说》 鸟兽木石。--明·魏学洢《核舟 木mù ⒈树栽植树~。封山育林,禁止伐~。 ⒉指木料,砍下的成材的树~头。~材。 ⒊用木料制成的~器家具。~牛流马。 ⒋质朴,朴实此人~实。 ⒌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嘴唇发~。 ⒍棺材寿~。行将就~。 ⒎五行(金~水火土)之一。

:末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同本义 末,木上曰末。--《说文》 不揣其本,而齐其末。--《孟子》 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淮南子·地形》 末大必折。--《左传·哀公十一年》 又如末大(树木枝端粗大。喻部属势力强大);末大必折(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末杪(末尾);末梢(末尾;最后) 泛指物的末端、末尾 元首末要。--《周书·武顺》 风淫末疾。--《左传·昭公元年》。注四肢也。”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孟子 末mò ⒈梢,尖端,跟"本"相对~梢。~大必折。秋毫之~。 ⒉最后,终了,跟"始"相对~尾。~了。岁~。 ⒊碎屑,不重要的事粉~。药~儿。茶叶~。切勿本~倒置。 ⒋轻微,不足道(旧时用作自谦)~议。~将愿往。 ⒌传统戏曲里的一种角色,主要扮演中年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