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H 洪洞山前震鼙鼓

"洪洞山前震鼙鼓"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6 07:33:27


简介: “洪洞山前震鼙鼓”出自明代徐贲的《赠崔孝子》,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óng dòng shān qián zhèn pí gǔ,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出处: 《赠崔孝子》
内容:
洪洞山前震鼙鼓,东家被杀西家虏。
崔郎逃兵山更深,手引诸儿背驮母。
须臾兵急行恐迟,月昏霜滑山险巇。
大儿牵衣小儿哭,心在护母宁恋儿。
仓皇弃儿巅岩里,永割慈情知必死。
明朝邻里忽抱还,全家相看尽惊喜。
我知此事由衷情,不有神护安能生。
儿今拜父孙拜母,一家团栾居乐土。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徐贲
诗人介绍: (1335—1393)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
翻译:

《赠崔孝子》是明代徐贲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写了一个发生在洪洞山前的悲壮故事,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和家庭团结的重要性。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洪洞山前震鼙鼓,
东家被杀西家虏。
崔郎逃兵山更深,
手引诸儿背驮母。
须臾兵急行恐迟,
月昏霜滑山险巇。
大儿牵衣小儿哭,
心在护母宁恋儿。
仓皇弃儿巅岩里,
永割慈情知必死。
明朝邻里忽抱还,
全家相看尽惊喜。
我知此事由衷情,
不有神护安能生。
儿今拜父孙拜母,
一家团栾居乐土。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惊险的战乱场景,展示了一个孝子崔郎为了保护母亲而奋不顾身的故事。诗词以洪洞山的战鼓声开篇,描述了家庭被战乱所困扰的景象,东家被杀,西家被掳。崔郎带领着弟弟们带着母亲逃往山中更深的地方,他们背着母亲,以保护她的安全。

诗词中描绘了逃亡的困难和危险。兵乱急迫,行进恐怕会耽误时间;夜晚月色昏暗,山路险峻。大儿子拉着母亲的衣服,小儿子则哭泣不止,但崔郎始终将心思放在保护母亲上,不舍离开母亲。

然而,在逃避追兵时,崔郎被迫放弃了年幼的弟弟们,使他们躲藏在巅岩之间。崔郎明白自己与母亲的感情是无法割舍的,他知道这个决定意味着他将面临死亡。然而,意外的是,在明朝时,邻里们带着弟弟们回家,全家相聚并感到欣喜。诗人深知这一切都是由于崔郎对母亲的真挚情感,他认为并没有神明的保护,又岂能生存下来。

最后一句表达了崔郎已经成为父亲,他恭敬地向自己的父亲拜礼,向母亲行孝,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生活在幸福的土地上。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一个孝子为了保护母亲而舍弃自己生命的故事,表达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可贵。它揭示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家庭团结和孝道的赞美。整首诗词以悲壮的情感和振奋人心的家庭团聚结局,给人以思绪和感动。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让读者深思家庭的重要性和孝道的力量,同时也唤起了对那些为了家庭付出一切的人们的敬意和敬佩。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hóng dòng shān qián zhèn pí gǔ, dōng jiā bèi shā xī jiā lǔ.
洪洞山前震鼙鼓,东家被杀西家虏。
cuī láng táo bīng shān gēng shēn, shǒu yǐn zhū ér bèi tuó mǔ.
崔郎逃兵山更深,手引诸儿背驮母。
xū yú bīng jí xíng kǒng chí, yuè hūn shuāng huá shān xiǎn xī.
须臾兵急行恐迟,月昏霜滑山险巇。
dà ér qiān yī xiǎo ér kū, xīn zài hù mǔ níng liàn ér.
大儿牵衣小儿哭,心在护母宁恋儿。
cāng huáng qì ér diān yán lǐ, yǒng gē cí qíng zhī bì sǐ.
仓皇弃儿巅岩里,永割慈情知必死。
míng cháo lín lǐ hū bào hái, quán jiā xiāng kàn jǐn jīng xǐ.
明朝邻里忽抱还,全家相看尽惊喜。
wǒ zhī cǐ shì yóu zhōng qíng, bù yǒu shén hù ān néng shēng.
我知此事由衷情,不有神护安能生。
ér jīn bài fù sūn bài mǔ, yī jiā tuán luán jū lè tǔ.
儿今拜父孙拜母,一家团栾居乐土。
韵脚: 拼音:hóng dòng shān qián zhèn pí gǔ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洪〈名〉 (形声。从水,共声。本义大水) 同本义 洪,洚水也。--《说文》 汤汤洪水方割。--《书·尧典》 洪水芒芒。--《诗·商颂·长发》 洪水横流。--《孟子·滕文公上》 又如山洪;防洪;蓄洪;分洪;洪河(大河);洪峰 河道陡窄流急之处 定国既去逾月,复与参寥师放舟洪下,追怀曩游,已为陈迹,喟然而叹。--宋·苏轼《百步洪》 徐州百步洪,吕梁上下二洪。--明·陆容《菽园杂记》 河流分道之处 东江木落水分洪,伐尽黄芦洲渚空。--宋·王安石《东江》诗 姓 洪 〈形〉 大。与小”相对 洪hóng ⒈大~钟万钧(钧三十斤)。革命~流。 ⒉大水山~暴发。特大~峰。抗~大军。

:洞 (形声。从水,同声。本义水流急) 同本义 洞,疾流也。--《说文》 幽深 广阔 深 清澈 透彻 洞 窟窿;孔穴 心气内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注洞,谓中空也。” 港洞坑谷。--马融《长笛赋》 距洞百余步。--宋·王安石《 洞 dòng ①物体中间穿通的部分或凹入较深的部分山~。 ②透彻;深入~察。 ③称说数字时用来代替零。 【洞察秋毫】见【明察秋毫】。 【洞房花烛】新婚之夜,洞房里点着花烛。形容结婚时隆重喜庆的景象。洞房深邃的内室,指新房。花烛雕绘着花彩的红烛,表示吉祥喜庆。 【洞见症结】很清楚地观察出或了解到事物的问题和毛病所在。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面积282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4.5米。以产鱼和湘莲著称,是我国最大淡水养殖基地之一。 【洞悉】很清楚地知道。 【洞烛其奸】形容看透了对方的阴谋诡计。烛明亮;清楚。 洞tóng 1.见"澒洞"。 2.见"洪洞"。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前〈动〉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前,进也。--《广雅》 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罗敷前致词。--《乐府诗集·陌上桑》 听妇前致词。--唐·杜甫《石壕吏》 狼不敢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驰而前。--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孔子下车而前。--《庄子》 又如前却(进退);前迈(前行,前进);前旌(仪仗中前行的旗帜) 引导 尸谡祝前。--《仪礼·特牲礼》。注犹导也。” 张若、謵朋前马。 前qián ⒈跟"后"相对 ①〈表〉方向,方位~方。~面。床~。高楼~。向~走。 ②〈表〉时间~天。~年。~些时候。史无~例。 ③〈表〉次序~排。~六名。 ⒉行进~进。勇往直~。 ⒊ ⒋ ⒌ ⒍ ①前面的路程。〈喻〉未来的境遇、成就展望~程,灿烂辉煌。 ②旧时指读书或官吏企图求取的功名职位。 ⒎ 前jiǎn 1.浅黑色。参见"前樊"。 2.消灭。

:震 疾雷(霹雳)使物体振动~夷伯之庙”。~霆。 雷烨烨~电。” 巨大的力等使物体剧烈颤动~撼。~荡。~颤。~响。~动。声~遐迩。 迅速或剧烈地颤动地~。身子不由得一~。 特指地震”~灾。~源。~中。~级。~情。防~。抗~。余~。 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惊。~怒。~骇。~慑。 〔~旦〕佛教经籍中的译名,指中国。 震zhèn ⒈雷~电。 ⒉急速或剧烈地颤动~动。~荡。~耳。地~。~撼人心。 ⒊惊恐,害怕或情绪过分激动~惊。~怖。~怒。 ⒋威风,威严威~。 ⒌八卦之一。代表雷。 震shēn 1.怀孕。

:鼙〈名〉 鼙鼓,中国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汉以后亦名骑鼓 鼙,骑鼓也。--《说文》 旅帅执鼙。--《周礼·大司马》 击雷鼓,振鼙铎。--《六韬·虎韬·军略》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又如鼙角(鼙吹。鼙鼓与号角) 小鼓 鼙pí〈古〉一种军用小鼓鼓~(击~鼓,常用来比喻战争)。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鼓,郭也。春分之音。--《说文》 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释名·释乐器》 击鼓其镗。--《诗·邶风·击鼓》 皮曰鼓。--《汉书·律历志上》 抱玉枪兮击鸣鼓。--《楚辞·屈原·国殇》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百姓阗王钟鼓之乐。--《孟子·梁惠王上》 打击乐器之一。一般由两端绷紧皮面的空心圆筒构成,以一根或一对木槌敲击时发出深沉的咚咚声。如鼓钹(鼓和铙钹。 鼓gǔ ⒈一种击打乐器,多为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战~。堂~。腰~。拨浪~。 ⒉曲艺大~书。~儿词。山东大~。 ⒊敲鼓,击鼓一~作气。〈引〉 ①拍,击,弹热烈~掌。~琴取乐。 ②发动,煽动,振作~动。摇唇~舌。进行~励。欢欣~舞。~足信心。 ⒋凸出,涨大你干吗~起嘴?背包装得~ ~的。 ⒌用风箱等扇~风。 ⒍〈古〉夜晚击鼓报更,因此代"更"三~(三更)。五~(五更)。 ⒎ ①打击乐与管乐合奏。 ②宣传提倡,也指吹嘘、浮夸。 ⒏ ①〈古〉作战擂鼓呐喊,以张声势~噪而进。 ②喧哗,起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