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跏趺刎坐听鸣蛙

"跏趺刎坐听鸣蛙"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3 22:59:34


简介: “跏趺刎坐听鸣蛙”出自宋代张嵲的《赠南回了丰上人三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ā fū wěn zuò tīng míng wā,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出处: 《赠南回了丰上人三首》
内容:
连阶澹澹方江水,拥槛煌煌百日花。
遥想老丰秋雨夜,跏趺刎坐听鸣蛙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张嵲
诗人介绍: 张嵲(1096—1184),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翻译:

《赠南回了丰上人三首》是宋代张嵲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连绵的台阶上,江水平静而宁和,映衬出辉煌的百日花。远远地想起了老丰秋雨夜,我跏趺坐下,静静地倾听着蛙声。

诗意: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和回忆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南归的朋友以及丰上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连绵的台阶、宁静的江水和辉煌的百日花,诗人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人回忆起与南归的朋友在丰上人共度的秋雨夜晚,表达了对友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作者的感怀之情。首先,诗人通过描绘连阶澹澹、方江水的景象,创造了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江水平静如镜,映衬着台阶上盛开的百日花,给人一种美好而宜人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回忆的方式,勾起了对友谊和过去时光的思念之情。他遥想起与南归的朋友在丰上人共度的秋雨夜晚,以及他们一起坐在一起,聆听鸣蛙的声音。这种回忆带给诗人温暖和安慰,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回忆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这首诗词表达了友谊之美、时光之恋,让人感受到岁月流转中的温情和珍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lián jiē dàn dàn fāng jiāng shuǐ, yōng kǎn huáng huáng bǎi rì huā.
连阶澹澹方江水,拥槛煌煌百日花。
yáo xiǎng lǎo fēng qiū yǔ yè, jiā fū wěn zuò tīng míng wā.
遥想老丰秋雨夜,跏趺刎坐听鸣蛙。
韵脚: 拼音:jiā fū wěn zuò tīng míng wā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跏 行走时脚向内拐 跏坐 跏jiā

:趺〈名〉 同跗”。脚背 摩趺,攘臂以游其间。--欧阳修《送方希则序》 又如趺踝(脚背和踝骨。指趺坐) 同跗” 脚 昧爽窗前,双趺独立。--《刻兵略纂闻述》 又如趺迹(脚) 山脚 桥在山趺之次,故流颇急。--清·平云《孤儿记》 花萼 足迹 在南安十四年,每执书就明,倚立庭砖,岁久双趺隐然。--《宋史》 碑下的石座 趺上不得过四尺。--封演《封氏闻见记·碑碣》 又如趺坐(石碑底座。也作趺座);趺莲(莲座);螭首龟趺。又指器物的底座。如趺架(放置物件的座架 趺fū ⒈脚背~面。 ⒉ 【~骨】跖骨和胫骨之间的骨,构成脚跟和脚面的一部分,由七块小骨组成。

:刎 (形声。从刀,勿声。本义割脖子) 同本义 刎,刭也。--《说文新附》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种霸越而灭吴兮,终刎颈于属镂。--刘基《述志赋》 又如自刎(割颈部自杀);刎脰(刎颈。割脖子,自杀) 割断 刎,断也。--《博雅》 刎,亡粉切,割也。--《玉篇》 马前不得进,后不得退,遂避而逸,因下抽刀而刎其脚。--《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刎wěn割颈部自~。泛指割断~其脚。

:坐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像二人对坐土形。--林义光《文源》 坐而迁之。--《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 退而坐,取屦。--《礼记·玉藻》 受立、授立,不坐。--《礼记·少仪》 武坐致右宪王。--《礼记·乐记》。疏坐,跪也。” 坐行而入。--《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 坐zuò ⒈跟"立"相对~下。请~。〈引〉 ①乘,搭~车。~飞机。〈引〉 ②位置~落。~北朝南。 ⒉物体下沉或向后施压力这房子~了。那门炮~力大。 ⒊将锅、壶等放到炉火上。 ⒋旧指犯罪,定罪~陷。连~。随~。 ⒌因,因为~罪解职。 ⒍植物结子实~瓜。~果。 ⒎自然而然孤蓬自振,惊沙~飞。 ⒏同"座 ⒈"。座位。 ⒐ ⒑ ⒒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听,聆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无稽之言勿听。--《书·大禹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听妇前致词。--唐·杜甫《石壕吏》 夜阑卧听风吹雨。--《资治通鉴·唐纪》 听于庭。 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又如听知(听到);听受(聆听,用耳感受声音 听(聽)tīng ⒈用耳朵接受声音~录音。兼~则明。偏~则暗。 ⒉顺从,接受~话。~从。~指挥。言~计从。 ⒊随,任凭~便。~凭。~之任之。 ⒋治理,处理兼~万事(兼同时)。~政(旧指封建帝王处理政事)。 ⒌判决断狱~讼(狱、讼官司,诉讼)。 ⒍等候~回音。~候分派。 ⒎马口铁筒(英语tin的译音)。也用作量词两~汽油。三~饼干。 听yǐn 1.笑貌。 2.见"听听"。

:鸣 (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同本义 鸣,鸟声也。--《说文》 鸟兽之音曰鸣。--《管辂别传》 鸣鹤在阴。--《易·中孚》 凤皇鸣矣。--《诗·大雅·卷阿》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诗·鸡鸣》 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陶渊明《归园田居》 又如∶鸣管(鸟类的发声装置);鸣凤(凤鸟鸣叫);鸣雁(雁鸣叫) 泛指发声 震为鸣。--《易·说卦传》 萧萧马鸣。--《诗·小雅·车攻》 鸣玉者,佩玉也。--《南子·贾经》 驴一鸣。--唐·柳宗元《三戒》 虽大风不能鸣也。--宋· 苏轼《石钟山记》 又 鸣míng ⒈禽兽或虫叫鸡~。鹿~。蝉~。 ⒉发响,使发响雷~。自~钟。~礼炮。 ⒊〈表〉感情,喊叫~谢。~不平。~冤叫屈。 ⒋表达意见、主张等百家争~。

:蛙 (形声。从虫,圭声。本义田鸡类动物。青蛙) 同本义 …苏俗谓之田鸡,扬州谓之水鸡,亦曰吠蛤。--《说文》 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又如蛙市(夜晚蛙群聚集而鸣,称为蛙市);蛙吹(蛙鸣);蛙角(将头发束起,形状宛如青蛙头上左右凸出而对称的部分);蛙怒(形容青蛙叫声很大,有如鼓气发怒);蛙蛤(蛙的一种) 蛙 淫邪 凹隐。扳着脸的样子 那陈经济把脸儿蛙着不言语。--《金瓶梅》 蛙人 蛙wā两栖动物。卵孵化为蝌蚪,成长时生出后肢、前肢、尾巴消失,变化成蛙。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青蛙、金线蛙等。捕食害虫,对农作物有益,要保护,禁止捕杀食用。今已 有人工养殖的"牛蛙",供食用。 蛙jué 1.见"蝭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