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W 吾亦上东楼

"吾亦上东楼"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7:41:32


简介: “吾亦上东楼”出自宋代戴复古的《侄孙子直家有西阁吾有东楼相望秋来景物佳甚》,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ú yì shàng dōng lóu,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出处: 《侄孙子直家有西阁吾有东楼相望秋来景物佳甚》
内容:
逼仄人间世,思从造物游。
君方倚西阁,吾亦上东楼
挹彼千峰秀,森然万象秋。
相看成二老,更有几年留。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戴复古
诗人介绍: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翻译:

诗词:《侄孙子直家有西阁吾有东楼相望秋来景物佳甚》
朝代:宋代
作者:戴复古

中文译文:
侄孙子直家有西阁,我有东楼相望,秋天来临,景色非常美好。
在这狭隘的人间世界里,我思考着要向造物主寻求游玩之道。
你依偎在西阁,我也登上东楼。
凝视着那千峰秀丽的景象,森然蔓延的秋色万物。
我们相互对望,变成了两位年迈的老人,还有多少年可以相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与侄孙子直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诗中通过对西阁和东楼的对比,表达了两个人在不同地点欣赏秋天美景的情景。

诗人戴复古以狭隘的人间世界作为开头,表达了对尘世的压抑和对超脱的渴望。他思索着要从这个狭小的世界中解脱出来,向造物主寻求一种更高尚、更自由的境界。

作者与侄孙子直分别在西阁和东楼,通过对景物的观赏,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妙。诗中的“千峰秀”和“万象秋”形容了秋天景色的壮美和多样性。这些景色使两人感到震撼和振奋,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自然的伟大和变幻无穷。

诗的最后两句“相看成二老,更有几年留”表达了两位老人相互陪伴、相互扶持的情感。他们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共同欣赏自然的美景,共度余生。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人与人之间深厚感情的思考。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两位老人的对话,诗人传递了对美好生活、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世界的敬畏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bī zè rén jiān shì, sī cóng zào wù yóu.
逼仄人间世,思从造物游。
jūn fāng yǐ xī gé, wú yì shàng dōng lóu.
君方倚西阁,吾亦上东楼。
yì bǐ qiān fēng xiù, sēn rán wàn xiàng qiū.
挹彼千峰秀,森然万象秋。
xiāng kàn chéng èr lǎo, gèng yǒu jǐ nián liú.
相看成二老,更有几年留。
韵脚: 拼音:wú yì shàng dōng lóu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吾 (形声。从口,五声。本义我) 同本义 吾,我自称也。--《说文》 吾,我也。--《尔雅·释诂》 愿吾子之教之也。--《仪礼·士冠礼》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老子》 莫吾知兮。--《楚词·屈原·涉江》 毋吾以也。--《论语·先进》 不吾知也。 按,在上古时代,吾”和我”在语法上有别,吾不用于动词后作宾语 今者吾丧我。--《庄子·齐物论》 又如吾侪(我等,我辈,我们);吾当(我);吾侬(我);吾谁与归(我将从谁);吾爱(我所爱的人);吾兄(对朋友的称呼;称自己的兄长);吾祖(我的祖先);吾与(我的同伴、同伙);吾庐 ( 吾wú我,我的~友。 吾yú 1.见"吾吾"。 2.通"虞"。兽名用字。 3.通"虞"。见"吾丘"。 4.通"鱼"。参见"吾山"。 吾yá 1.见"吾子"。 2.地名用字。

:亦 (指事。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加两点,指示两腋所在。腋”的本字。本义人腋窝) 同本义 亦,人之臂亦也。--《说文》。字俗作腋 胳谓之腋。--《广雅》 腋在肘后。--《埤苍》 亦 也;也是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战国策·魏策》 亦盛矣哉。(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也就是为了用它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以,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 亦yì也,同样,也是人云~云。反之~然。~步~趋(形容处处摹仿,追随他人)。 亦yī 1.人的腋窝。 2.副词。也;也是。 3.副词。又。 4.副词。尚;犹。 5.副词。已;已经。 6.副词。仅仅;只是。 7.副词。皆。 8.连词。假如,如果。 9.助词 ,无义。 10.实在;毕竟。 11.犹以。 12.通"奕"。大。 13.通"奕"。重,累。参见"亦世"。 14.通"易"。 15.姓。宋有进士亦尚节。见《万姓统谱》。

:上〈名〉 (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同本义 上,高也。--《说文》 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 施于松上。--《诗·小雅·顁弁》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疾医》 云上于天干。--《易·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上荣(飞檐。屋檐两端的挑角);上柽(门框上端的横梁);上漏下湿(形容屋舍破旧,不蔽风雨);上网(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上丹田(道家谓人的两眉之间为上丹田);上 上shàng ⒈位置在高处的,跟"下"相对~面。~边。〈引〉质量、等级、地位高的或次序在前的~乘。~品。~等。~策。~级。~司。~行下效。~册。~月。~半天。 ⒉从低处到高处~山。~楼。〈引〉去,到,进呈,向前进~船。~北京。~农村。~书。献~。赶~。你快~。 ⒊增添,安装~油。~菜。~门窗。 ⒋登载,登记~报纸。~帐簿。 ⒌按规定时间进行活动~课。~操。~班。 ⒍指方面领导~。实际~。东面~。 ⒎指时间、处所、部位、范围等早~。课堂~。大路~。火车~。墙头~。书本~。心坎~。城市~。 ⒏指物体表面脸~。包装~。表面~。 ⒐涂,擦涂~。~药膏。~油漆。 ⒑拧紧~琴弦。~闹钟。 ⒒〈表〉动作趋向或达到、完成泡~茶。爬~来。坐~去。登~高峰。考~了研究生。当选~人民代表。 ⒓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够了。~满了。成千~万。 ⒔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1"。 ⒕ ⒖ 上shǎng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

:楼 (形声。从木,娄声。本义楼房,两层以上的房屋) 同本义 楼,重屋也。--《说文》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古诗十九首》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教室楼;办公楼;科技楼;楼额(楼上的匾额);楼观(高楼的泛称;道观的观名);楼外楼(楼外有楼。楼房相连属);楼角(高楼的檐角);楼舍(楼房) 楼房的一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又如一楼;二楼 房间上部空间附设的可供藏物或住人的分层结构 建筑在高处的建筑物 楼(樓)lóu ⒈两层及两层以上的房屋~房。高~。又指楼房的一层我住二~。他住四~。 ⒉建筑物有上层结构的鼓~。城~。 楼lǘ 1.见"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