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辋川朝伐木

"辋川朝伐木"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1 09:45:55


简介: “辋川朝伐木”出自唐代宋之问的《蓝田山庄》,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ǎng chuān cháo fá mù,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出处: 《蓝田山庄》
内容:
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
考室先依地,为农且用天。
辋川朝伐木,蓝水暮浇田。
独与秦山老,相欢春酒前。
朝代: 唐代
分类: 乐府,仕途,感伤
诗人: 宋之问
诗人介绍: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翻译:

《蓝田山庄》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远离尘世的生活态度和对农耕生活的热爱。

中文译文:
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
Considering I am not a reclusive official, I am fond of seclusion and privacy.
考室先依地,为农且用天。
I take the earth as my primary classroom, so I remain a farmer and make use of the natural forces.
辋川朝伐木,蓝水暮浇田。
In the morning, I chop wood in Wang River; in the evening, I irrigate my fields with Lantian water.
独与秦山老,相欢春酒前。
Solitary, I meet an old friend from Qin Mountains and we enjoy drinking together before the springtime.

诗意:
《蓝田山庄》以作者宋之问亲身经历的宦游生活为背景,描绘了他渴望远离俗世的心态,并表达了他对农耕生活的情感和向往。诗人认为宦官的生活并非是他的选择,他更喜欢独自隐居在偏僻的地方,追求宁静与自由。他将考试的地点设在农田中,强调了农耕的重要性,并融入了大自然的力量。诗中写道他清晨在辋川一带砍柴,傍晚则用蓝水灌溉自己的田地,这表明他不仅喜爱农业生活,也能从中获得满足感。诗的结尾,诗人独自与来自秦山的老友欢聚,共同品味春酒,展现了他对友情和人际交往的重视。

赏析:
《蓝田山庄》展示了诗人宋之问的独立人格和对农耕生活的热爱。通过描绘自然生活和友情,诗中传递出了追求自由、回归自然、避世而居的主题。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与大自然和友情相处的向往。同时,诗人运用了风景描写和人物情感的交融,给人以宁静、舒适、明朗的感觉。从整篇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农耕生活的真挚情感,以及对自由、自然、友情的向往,呈现出了一种闲适的田园风光,给人带来心灵的宁静和放松的想象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huàn yóu fēi lì yǐn, xīn shì hǎo yōu piān.
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
kǎo shì xiān yī dì, wèi nóng qiě yòng tiān.
考室先依地,为农且用天。
wǎng chuān cháo fá mù, lán shuǐ mù jiāo tián.
辋川朝伐木,蓝水暮浇田。
dú yǔ qín shān lǎo, xiāng huān chūn jiǔ qián.
独与秦山老,相欢春酒前。
韵脚: 拼音:wǎng chuān cháo fá mù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一屋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辋 车轮周围的框子『代以前叫牙” 辋wǎng车轮周边的边框。

:川〈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本义河流) 同本义 川,贯川通流水也。--《说文》。按,象水直达之形。 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管子·度地》 有川衡。--《周礼·地官》 利涉大川。--《易·需》 百川沸腾。--《诗·小雅·十月之交》 如川之方至。--《诗·小雅·天保》 川壅为泽。--《左传·宣公十二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又如川源(河川的源头);顺尊(取自河川的祭品);川游(游泳渡河);川口(河口);川水(江河之水);川防(河堤 川 chuān ①河流百~归海。 ②山间或平原间平坦而低的地带米粮~。 ③指四川~菜。 【川鼻草约】见【穿鼻草约】。 【川剧】戏曲剧种。流行于四川省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形成于清代中叶。由高腔、昆腔、胡琴戏、弹戏和灯戏,种声腔综合而成。剧目和音乐均以高腔最丰富。 【川流不息】像河水般流动不停。多用于形容车船行人来往不断。 【川藏公路】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萨的公路。全长2413公里。1954年通车。沿途道路曲折,先后翻越14座大山和跨越12条水流湍急的河流。对西藏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川资】路费。 川chuān ⒈水道,河流~流。百~归海。 ⒉平原,平地米粮~。平~(也指平地的河流)广野。 ⒊四川的简称~芎。~盐。入~。 ⒋

:朝 chao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在草中,从月。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本义早晨) 早晨省亲,子、媳向父母、公婆请安 晨见曰朝…子于父母、妇于舅姑皆是。--《说文解字注笺》 昧爽而朝。(昧爽黎明。朝省视父母)--《礼记·内则》 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夕指晚上省视帝王)--《诗·小雅·雨无止》 朝见,封建时代臣见君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宣公二年》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燕、赵、韩、魏闻之

:伐〈动〉 (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同本义 伐,击也。--《说文》 伐,杀也。--《广雅》 为酒醴,伐豚羔,舞长袖。--宋·苏辙《太白山祈雨词》 又如伐祭(砍头祭天);伐杀(杀戮) 砍伐 伐竹取道。--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坎坎伐檀兮。--《诗·魏风·伐檀》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伐薪烧炭南山中。 --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伐取(砍伐取得);伐炭(伐木烧炭);伐薪(砍柴) 讨伐,进攻 伐 fá ⒈砍砍~。采~。~木。〈引〉敲打~鼓。 ⒉征讨,攻打讨~。兴兵而~。〈引〉声讨口诛笔~。 ⒊夸耀自~其功。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说文》 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白虎通》 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春秋繁露》 一树十获者木也。--《管子·权修》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庄子·山木》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孟子·尽心上》 草木之花。--宋·周敦颐《爱莲说》 鸟兽木石。--明·魏学洢《核舟 木mù ⒈树栽植树~。封山育林,禁止伐~。 ⒉指木料,砍下的成材的树~头。~材。 ⒊用木料制成的~器家具。~牛流马。 ⒋质朴,朴实此人~实。 ⒌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嘴唇发~。 ⒍棺材寿~。行将就~。 ⒎五行(金~水火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