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J 繐帷莫奠知音泪

"繐帷莫奠知音泪"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22:37:40


简介: “繐帷莫奠知音泪”出自宋代姜特立的《闻常伯韩公下世感赋》,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uì wéi mò diàn zhī yīn lèi,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出处: 《闻常伯韩公下世感赋》
内容:
逸轨高标下可扳,风流人物晋唐还。
胸襟磊落尘埃外,尊酒洒淳笔砚间。
英气一朝归碧落,高文千古映青山。
繐帷莫奠知音泪,极目楼边有愧颜。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姜特立
诗人介绍: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丽水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翻译:

《闻常伯韩公下世感赋》是宋代姜特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分析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逸轨高标下可扳,
风流人物晋唐还。
胸襟磊落尘埃外,
尊酒洒淳笔砚间。
英气一朝归碧落,
高文千古映青山。
繐帷莫奠知音泪,
极目楼边有愧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咏史抒怀的方式表达了对常伯韩公(常常伯韩愈)辞世的感慨和敬仰之情。诗人以高远的境界来评价常伯韩公,称他是逸轨高标之人,意味着他在品德和行为上远超常人。他将常伯韩公与晋唐时期的风流人物相提并论,显示出对他在才华和风采上的赞美。

诗中提到常伯韩公胸襟磊落,超越了尘埃的纷扰,意味着他的胸怀宽广,远离了世俗的琐碎。接着诗人提到尊酒洒淳笔砚间,表达了对常伯韩公文学才华的赞赏。他以酒为象征,表示常伯韩公将真诚的情感洒在书写和创作之间。

接下来,诗中表达了对常伯韩公英气归碧落的敬仰。碧落是指天空,意味着常伯韩公的英气返归天际,他的高尚品质将被永远铭记。高尚的文学才华将在千古流传,与青山相映成趣,表达了对他不朽的赞颂。

最后两句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常伯韩公的思念之情。他说不要在华丽的帷幕下奠定知音之泪,表示不要以悲伤的眼泪来缅怀,而应当看到常伯韩公的品德和才华。诗人在望着楼边,感到自愧,意味着自己有所不及,对常伯韩公的崇敬和敬仰之情更加深厚。

这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常伯韩公的崇敬和敬仰之情,描绘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华,展示了对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不朽的价值的认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ì guǐ gāo biāo xià kě bān, fēng liú rén wù jìn táng hái.
逸轨高标下可扳,风流人物晋唐还。
xiōng jīn lěi luò chén āi wài, zūn jiǔ sǎ chún bǐ yàn jiān.
胸襟磊落尘埃外,尊酒洒淳笔砚间。
yīng qì yī zhāo guī bì luò, gāo wén qiān gǔ yìng qīng shān.
英气一朝归碧落,高文千古映青山。
suì wéi mò diàn zhī yīn lèi, jí mù lóu biān yǒu kuì yán.
繐帷莫奠知音泪,极目楼边有愧颜。
韵脚: 拼音:suì wéi mò diàn zhī yīn lèi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繐suì ⒈用纸条、布条或丝线等扎成的装饰品灯~儿。旗~子。

:帷 (形声。从巾,隹声。从巾,与丝织品有关。帷”是帷幕。本义围在四周的布幕) 同本义 帷,在旁曰帷。--《说文》 车帷裳。--《诗·卫风·氓》 蒲蒻蔺席帐帷幢。--《急就篇》 在旁曰帷,在上曰幕。--《说文通训定声》 即将女出帷中。--《史记·滑稽列传》 披帷西向立。--《史记·项羽本纪》 揽辔褰帷。--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帷薄(帐幔叫帷,竹簾叫薄。可供分隔内外之用);帷盖(车上的帷幕和顶盖);帷堂(丧礼所用的帷幕。设在堂上,以分隔内外);帷帏(犹帷幄。借指君主);帷幌(室内的帷幔) 帷 用幕 帷wéi ⒈围在四周的帐幕~帐。车~子。 ⒉

:莫 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莫相知。--唐·柳宗元《三戒》 莫敢过其门。--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故莫能知。--宋·苏轼《石钟山记》 莫能得。--《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莫得(没有);爱莫能助;一筹莫展;莫可奈何(犹言无可奈何);莫之奈何(对它们无可奈何);莫或(没有);莫奈何(无可奈何) 表示劝戒。不要;不可;不能 慎莫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莫相忘。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高适《别董大》 莫用众人。--《资治通鉴》 又如闲人莫入;莫怪(不要怪罪);莫教(休教,别让);莫得(休得,不得 莫mò ⒈不要,不能闲人~进。变化~测。 ⒉无,没有~此为甚。~不称快。 ⒊ ⒋ ⒌ ⒍ ⒎〈古〉同"暮"。日落的时候。 莫mù 1.日落时,傍晩。 2.时间将尽。 3.昏暗。 4.酸模。野菜的一种。 5.通"幕"。参见"莫府"。 6.通"慕"。贪慕。 莫mì 1.封;覆盖。

:奠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酋”(即酒”),下面象放东西的基物。本义设酒食以祭) 同本义。特指初死时的备供品敬礼 奠,置祭也。--《说文》 于以奠之。--《诗·召南·采蘯》 共其奠牛。--《周礼·牛人》。注丧所荐馈曰奠。” 舍奠于其庙。--《礼记·祭统》。注非时不而祭曰奠。” 故既奠。--《礼记·郊特牲》。注谓荐熟时也。” 有司以几宴舍奠于其墓。--《礼记·檀弓》 奠汝又不见汝食。--清·袁牧《祭妹文》 又如祭奠(为死者举行仪式,表示追念);奠馔(置食物以祭 奠 diàn ①对死者陈设祭品表示悼念。 ②奠定~基。 【奠定】建立、打下(基础)~事业的基础。 奠dìng 1.存放食物。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 知zhī ⒈晓得,明了~晓。~道。~己~彼。 ⒉使知道通~。告~。 ⒊感觉,认识到~觉。 ⒋见识,学识,学问~识。求~。真~。 ⒌了解相~。〈引〉相亲新~。~己。~音。~心人。 ⒍主持,主管~县、~事(旧时指县长)。 ⒎〈古〉通"智"。聪明,智慧。 ⒏ ⒐ 知zhì 1.聪明;智慧。 2.姓。春秋时晋有知罃。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 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白虎通·礼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夫音,乐之舆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鸡狗之音相闻。--《庄子》 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鸟兽音迹。--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音颡(喉咙);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也叫响度或音势。音的强弱,因发音体振动 音yīn ⒈声声~。 ⒉消息~讯。佳~。 ⒊音节,听觉上感受到的最小语言单位。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一字一~。双~词。

:泪 (形声。从水,戾声。简化字泪”是个从水”从目”的会意字。本义眼泪) 同本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坠泪碑。--《晋书·羊祜传》 士皆垂泪涕。--《战国策·燕策》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涕泪(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表示眼泪,与涕”同义并用);泪波(泪水如波);泪泉(指眼泪);泪球(泪珠,泪滴);泪晶(泪珠) 引申指某些形似眼泪的东西 泪(渋)lèi ⒈眼泪,泪腺分泌出的液体热~。流~。 ⒉像泪的东西蜡炬成灰~始干。 泪lì 1.疾貌。 2.见"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