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簸箕有唇

"簸箕有唇"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0:10:25


简介: “簸箕有唇”出自宋代释昙华的《偈颂六十首》,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bò ji yǒu chún,诗句平仄:仄仄平。
出处: 《偈颂六十首》
内容:
簸箕有唇,米跳不出,天下衲僧赤{左骨右乞}{左骨右历}。
更须拨转上头关,十方世界黑似漆。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释昙华
诗人介绍: 释昙华(一一○三~一一六三),号应庵,俗姓江,蕲州黄梅(今属湖北)人。年十七于东禅寺去发。首依随州水南遂禅师。历谒湖南北、江东西诸老宿。至云居,礼圆悟禅师。入蜀,往见彰教绍隆,侍隆移虎丘。辞游诸方,初分座于处州连云寺,继住处州妙严寺。孝宗隆兴改元卒,年六十一。为南岳下十六世,虎丘绍隆禅师法嗣。有宋守铨等编《应庵昙华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宋李浩撰《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翻译:

诗词的中文译文:

簸箕有唇,米跳不出,
天下衲僧赤左育右毛。
更须拨转上头关,
十方世界黑似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释昙华创作的偈颂六十首之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僧人生活的思考和颂扬。

诗的第一句“簸箕有唇,米跳不出”意味着簸箕有嘴唇,米却跳不出来,就像衲僧在佛门之中不得自由,受到束缚。这句话抓住了衲僧生活的局限性和苦闷感。

第二句“天下衲僧赤左育右毛”,形象地描绘了衲僧的形象,将他们展示为身着红衣(赤)的僧侣,左育和右毛则可能指他们剃发修道的状态。这句诗中的"左育右毛"可能是一个笔误,正确的可能是"左骨右乞"或"左骨右历",但具体含义不太清晰。

接下来的两句“更须拨转上头关,十方世界黑似漆”,描绘了悟道的追求。这句话意味着僧人必须通过拨转心灵的开关,超越物质世界中的黑暗和枷锁,进入真理之境。"十方世界黑似漆"传递了追求真理的艰辛和难度。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生动的表达,展示了衲僧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和苦楚,同时也突显了修行者必须要超越物质世界的意愿和决心。这首诗虽然言简意赅,但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寓意,颂扬了僧人为了追求真理而放下一切的精神。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bò ji yǒu chún, mǐ tiào bù chū,
簸箕有唇,米跳不出,
tiān xià nà sēng chì zuǒ gǔ yòu qǐ zuǒ gǔ yòu lì.
天下衲僧赤{左骨右乞}{左骨右历}。
gèng xū bō zhuǎn shàng tou guān,
更须拨转上头关,
shí fāng shì jiè hēi shì qī.
十方世界黑似漆。
韵脚: 拼音:bò ji yǒu chún
平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簸 (形声。从箕,皮声。本义用簸箕盛粮食等上下颠动,扬去糠粃尘土等物) 同本义 簸,扬米去糠也。--《说文》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诗·小雅·大东》 或舂或揄,或簸或蹂。--《诗·大雅·生民》 又如簸秕,簸扬糠秕(扬米去糠,糠在米上);簸箩(盛物的竹筐) 摇动;颠动 宫殿摆簸。--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颠簸;簸行(亿不定的步行) 簸荡 船簸荡得很厉害 簸动 车子簸动得太厉害,坐着很不舒服 簸动 簸 bǒ用簸箕(盛粮食等)上下颠动,扬去粮食等中的糠秕、尘土等。又见bò。 【簸荡】颠簸摇荡。 簸 bò又见bǒ。 【簸箕】 ①用柳条或竹篾编成的器具,也有用铁皮制成的。 ②簸箕形的指纹。卜·bo用于萝卜。又见bǔ。

:箕 (形声。从竹,其声。本义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 同本义 箕,簸也。--《说文》 以箕自乡而报之。--《礼记·曲礼》。注箕去弃物。” 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礼记·学记》 又如箕帚(簸箕和扫帚。借指家务);箕裘(簸箕和皮袍。借指祖先的事业与遗产);箕舌(指簸箕底伸展向前之广处,其状如舌);箕敛(以箕收取。苛敛民财) 畚箕。用竹篾、柳条等制成的清除垃圾的器具 箕,箕帚也。--《广韵》 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礼记·曲礼》 又如箕畚(畚箕);箕帚(畚箕与扫帚);箕扫(箕帚。扫 箕jī ⒈簸箕。扬谷去秕、扬米去糠等的器具。 ⒉畚箕。盛垃圾、土石等的工具。 ⒊不成圆形的指纹。 ⒋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矶(磯)jī江河等水边上突出的岩石(多见于地名)采石~。燕子~。

:有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同本义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竡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 有yǒu ⒈跟"无"相对。 ①〈表〉所属她~部录像机。 ②〈表〉存在~见解。~希望。~花~草。 ③〈表〉发生和出现他~伤了。情况~了变化。 ④〈表〉估量或比较这只鸡~五斤多。他~你那样高了。 ⑤〈表〉大或多~把年纪。富~成效。~的是(多得很)。 ⒉用于某些动词前面。〈表〉客气~请。~坐。~劳。 ⒊占据占~。孙权据~江东。 ⒋跟"某"、"某些"相近或指一部分~一时期。~人不同意。~的(有些)地方工作未做好。 ⒌〈古〉汉语词头,作助词(无义)~夏。~周。 ⒍ ⒎ ⒏ ⒐ ⒑ ①有条件的,有边际的,可以穷尽的~限公司。 ②不多的,有一定限度的。 ⒒ 有yòu同"又"。还有,再加上三十~六。

:唇 (形声。从口,辰声。本义嘴唇) 同本义 脣,缘也,口之缘也。--《释名·释形体》 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左传·僖公五年》 唇焦口燥呼不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唇吻(言语);唇红齿白(形容面貌俊美);唇不离腮(比喻亲密无间,形影不离);唇齿之邦(非常亲密、利害攸关的邻邦) 边缘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沈括《梦溪笔谈》 唇 chún人或某些动物口周围的肌肉组织。通称嘴唇。 【唇齿相依】比喻相互依赖,关系很密切。 【唇枪舌剑】形容辩论时言词激烈,针锋相对。又作舌剑唇枪。 【唇舌】比喻言词费了不少~,事还是没办成。 【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露出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彼此利害关系十分密切。 唇(脣)chún ⒈嘴边缘呈红色的部分嘴~。 ⒉ 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