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F 蜂黄涂额半含蕊

"蜂黄涂额半含蕊"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0:37:25


简介: “蜂黄涂额半含蕊”出自宋代戴复古的《寄寻梅》,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ēng huáng tú é bàn hán ruǐ,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出处: 《寄寻梅》
内容:
寄声说与寻梅者,不在山边即水涯。
又恐好枝为雪压,或生幽处被云遮。
蜂黄涂额半含蕊,鹤膝翘空疏带花。
此是寻梅端的处,折来须付与诗家。
朝代: 宋代
分类: 寻梅
诗人: 戴复古
诗人介绍: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翻译:

诗词:《寄寻梅》

寄声说与寻梅者,
不在山边即水涯。
又恐好枝为雪压,
或生幽处被云遮。

蜂黄涂额半含蕊,
鹤膝翘空疏带花。
此是寻梅端的处,
折来须付与诗家。

中文译文:
给那些寻找梅花的人致辞,
无论是在山边还是水边。
我担心美丽的枝条被雪压弯,
或者生长在幽静之地被云遮蔽。

蜂黄色的花瓣微微露出花蕊,
鹤膝般的枝条高高翘起,稀疏地挂满花朵。
这里是寻找梅花的终点,
折下的梅花应该送给诗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寄寻梅》是宋代诗人戴复古创作的。诗人以寄语的形式表达了对那些寻找梅花的人的问候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诗中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与坚韧。诗人提到不论是在山边还是水边,那些寻找梅花的人都可以找到梅花的踪迹。然而,诗人又担心梅花的枝条被雪压弯,或者生长在幽静之地被云遮蔽,暗示了梅花在严寒的冬季中依然能够傲立不摇,展示了梅花的坚强和不屈的品质。

诗中描述了梅花的形态。蜂黄色的花瓣微微露出花蕊,鹤膝般的枝条高高翘起,稀疏地挂满花朵。这种描写展示了梅花的娇艳和高洁之美,也暗示了梅花独特的姿态和独立的性格。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将折下的梅花献给诗人的愿望。梅花被视为诗人的象征,因为梅花在寒冷的季节中仍然能够绽放,象征着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品质。通过将梅花赠与诗人,诗人希望能够将梅花的美丽与自己的诗作相结合,以表达对梅花的赞美和对诗歌创作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对诗歌创作的思考,展示了梅花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它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传达出坚韧不拔、高洁独立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和对诗歌的崇敬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ì shēng shuō yǔ xún méi zhě, bù zài shān biān jí shuǐ yá.
寄声说与寻梅者,不在山边即水涯。
yòu kǒng hǎo zhī wèi xuě yā, huò shēng yōu chù bèi yún zhē.
又恐好枝为雪压,或生幽处被云遮。
fēng huáng tú é bàn hán ruǐ, hè xī qiào kōng shū dài huā.
蜂黄涂额半含蕊,鹤膝翘空疏带花。
cǐ shì xún méi duān dì chù, zhé lái xū fù yǔ shī jiā.
此是寻梅端的处,折来须付与诗家。
韵脚: 拼音:fēng huáng tú é bàn hán ruǐ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蜂 (形声。从虫,夆声。本义蜂,一种昆虫。有蜜蜂、胡蜂、细腰蜂等。特指蜜蜂”) 同本义 蜂,飞虫螫人者。--《说文》 蜂虿有毒。--《左传·僖公十二年》 蜂目而豺声。--《汉书·文元传》 蜜为液,蜂则阳物也。--《论衡·言毒》 又如蜂虿(蜂与蝎子。泛指小毒虫);蜂臣(指蜂王以外的众蜂);蜂扇蚁聚(蜂翅扇动,蚂蚁聚合。比喻人虽众多起不了大作用) 特指蜜蜂 蜂〈形〉 比喻众多成群 楚蜂起之将。--《史记·项羽本纪》 蜂午并起。--《汉书·刘向传》 谗言之 蜂 fēng ⒈昆虫。有两对膜质的翅,会飞。尾部多有毒刺,能蜇人。有胡~、熊~、蜜~。细腰~。寄生~等多种。多群居。寄生~可用来防治农林害虫。 ⒉特指蜜蜂~糖。~蜡。~王浆。养~致富。 ⒊〈喻〉众多豪杰~起。~拥而来。

:黄〈形〉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黄色 黄,地之色也。--《说文》 黄为土色,位在中央。--《论衡·騰符》 黄中之色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者中也。--《礼记·郊特牲》 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易·坤》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绿衣黄裳。 千里黄云白日曛。--唐·高适《别董大》 地履其黄。--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得张黄盖。--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黄烘烘(形容金黄色);黄干干(形容很黄);黄骝(黄红色的骏马);黄盖(帝王车上所用的 黄huáng ⒈像油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金~。~金。菜花~。 ①黄的颜色。 ②腐朽堕落的收缴及焚烧~色书刊。 ⒉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此事~不了。 ⒊指黄河引~工程。 ⒋ ①菊花。 ②黄花菜,又名"金针菜"。 ⒌ ⒍ ①地下的泉水。 ②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者所谓的"阴间"。 ⒎黄山,在安徽省~山天下绝。 ⒏黄帝(传说中的古代帝王)的简称。

:涂〈名〉 (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 同本义 古水名。即今云南省之牛栏江。发源于寻甸,北流至威宁折向西北,至鲁甸县注入金沙江 涂,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渑。--《说文》 洞涡水支流。在山西省榆次县境 道路。也作途” 出于玉之涂。--《孟子·梁惠王上》 乡也混然涂之人也。--《荀子·儒效》 涂巷之人也。--《荀子·劝学》 故辟门除涂,以迎吾人。--《荀子·王霸》 又如涂次(路上;途中);涂夫(路人);涂巷(道路;街坊);涂轨(本指车行之道。引申谓路子,途径);涂数(途程);涂迹(轨迹,途径);涂辙(车轮 涂(塼)tú ⒈抹刷,粉饰~抹。~刷。~饰。~油漆。 ⒉抹去~掉。~改。 ⒊乱写,乱画~鸦。不要乱~。 ⒋泥,烂泥~炭(〈喻〉困苦或污浊)。 ⒌通"途"。道路。 涂dù 1.以金饰物◇作"镀"。 涂chú 1.通"除"。扫除。 2.古月名。称十二月。参见"涂月"。 3.古水名。即今安徽省合肥市东北之滁河,至江苏省六合县东南流入长江。 涂yé 1.见"涿涂山"。

:额 (形声。从页,客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额头,脑门) 同本义 頿,颡也。从页,各声。字亦作额。--《说文》 封说为龙頿侯。--《汉书·卫青传》 龙额。--《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又如额颅(额头,前额);额颅盖(前额);额花(妇女用来贴在额上的以纸、绢、玉等做成的装饰花);额黄(六朝至唐时的妇女,喜欢在额间涂上黄颜色作为装饰,称为额黄。也称 额山”) 店铺或厅堂正面和顶部挂的有字的板,牌匾 规定的数目 额 é ①人脸眉毛之上头发之下的部分。也指某些动物头部与人额相当的部分。俗称脑门子。 ②牌匾门~。 ③规定的数量定~、超~。 【额外价值】见【剩余价值】。

:半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同本义 半,物中分也。--《说文》 今汉有天下太半。--《汉书·高帝纪上》 士卒食半。--《汉书·项籍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半匹红绡一丈绫。--唐·白居易《卖炭翁》 身已半入,只露尻尾。--《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太半(三分之二);半日;半工;半升 中 部分的,不完全的 犹抱琵琶半遮面。

:含〈动〉 (形声。从口,今声。本义含在嘴里) 同本义 含,嗛也。--《说文》 含,口也,合口亭之也。衔亦然也。--《释名·释饮食》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庄子·马蹄》 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庄子·外物》 含杜若,握玉环。--《韩非子·内储说下》 吾但当含饴弄孙。--《后汉书·明德马皇后传》 口如含朱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儿含乳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含乳啼声。 又如含哺(口衔食物);含殓(含口;含口垫背。死人入殓时,把珍珠等物放在死人嘴里,叫含口”。把金钱 含hán ⒈嘴里放着东西,不咽下去,也不吐出来~水漱口。~服药片。〈引〉藏在眼眶里饱~着泪。 ⒉带着,心里怀着~笑点头。~羞掩面。~怒日久。 ⒊包藏,里面存有包~。内~奶粉100克。 ⒋ ①不清楚,不明确话说得~ ~糊糊。 ②马虎,不认真这件事我们可不能~糊。 ③胆怯,懦弱比赛分胜负,我们绝不~糊。 ⒌ 含hàn 1.古代放在死者口中的珠﹑玉﹑米﹑贝等物。 2.指把琱放入死者口中。

:蕊 (形声。从苃,惢声。)声。本义花蕊,植物的生殖器官) 同本义 蕊,聚也。--《苍颉篇》 蕊,华也。--《广雅》 贯薜荔之落蕋。--《楚辞·离骚》 又如蕊香(花蕊的芬芳);蕊黄(古代妇女装饰面容时,以黄点额,其形似花蕊,故名蕊黄) 花苞 嫩蕊商量细细开。--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蕊 草木果实累累貌 草木丛生貌 蕊,草木丛生貌。--《广韵》 蕊(蕋、蘥)ruǐ ⒈ ⒉未开放的花苞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