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X 恤隐安疲民

"恤隐安疲民"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20:38:12


简介: “恤隐安疲民”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初下汉江舟中作,寄两省给舍》,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ù yǐn ān pí mí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出处: 《初下汉江舟中作,寄两省给舍》
内容:
秋水淅红粒,朝烟烹白鳞。
一食饱至夜,一卧安达晨。
晨无朝谒劳,夜无直宿勤。
不知两掖客,何似扁舟人。
尚想到郡日,且称守土臣。
犹须副忧寄,恤隐安疲民
期年庶报政,三年当退身。
终使沧浪水,濯吾缨上尘。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白居易
诗人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翻译:

《初下汉江舟中作,寄两省给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在船中初次顺流而下的情景,并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思考。

诗词中的“秋水淅红粒,朝烟烹白鳞”描绘了秋天江水的颜色,画面感强烈。诗人一食饱至夜,一卧安达晨,生活无忧无虑。然而,他认为自己与两府大员相比,无论是朝无谒劳还是夜无直宿勤,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他仍然怀念着在郡任职的日子,自称守土臣,意味着他热爱国家、尽职尽责。他希望能够尽快回到郡里,同时也希望能够帮助那些困苦的百姓。他决心承担起政治责任,为民众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诗词的译文大致意思是:秋天的江水红得像粟粒,晨雾煮白云。我一顿饱饭一直到了夜晚,一眠至天亮。早晨不需朝谒事务,夜晚也不需直宿工作。不知两府之客,何如在船上的人。仍然怀念当官的时候,自称是守卫领土的臣民。还需要带上忧虑寄托,关心隐姓埋名、疲惫的人们。期待年底得到政绩的报酬,再现三年之后的退隐身份。最终,让浩瀚的江水洗净我头上的尘土。

这首诗词展现了白居易对自己身份和责任的思考。他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安逸满足,但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希望能够通过官职来为国家和百姓做贡献。他表达了希望能够尽快回到郡里工作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切。诗人以自己富裕的生活和舒适的睡眠与皇家要员的劳作对比,突出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整首诗词创作巧妙,用词精练,意蕴丰富,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又投射出了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qiū shuǐ xī hóng lì, cháo yān pēng bái lín.
秋水淅红粒,朝烟烹白鳞。
yī shí bǎo zhì yè, yī wò ān dá chén.
一食饱至夜,一卧安达晨。
chén wú cháo yè láo, yè wú zhí sù qín.
晨无朝谒劳,夜无直宿勤。
bù zhī liǎng yē kè, hé sì piān zhōu rén.
不知两掖客,何似扁舟人。
shàng xiǎng dào jùn rì, qiě chēng shǒu tǔ chén.
尚想到郡日,且称守土臣。
yóu xū fù yōu jì, xù yǐn ān pí mín.
犹须副忧寄,恤隐安疲民。
qī nián shù bào zhèng, sān nián dāng tuì shēn.
期年庶报政,三年当退身。
zhōng shǐ cāng láng shuǐ, zhuó wú yīng shàng chén.
终使沧浪水,濯吾缨上尘。
韵脚: 拼音:xù yǐn ān pí mín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恤 (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同本义 恤,忧也。--《说文》 勿恤其孚。--《易·泰》 不印自恤。--《书·大诰》 告而忧恤。--《诗·大雅·桑柔》 不恤国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望者豪杰事功。--明·张煌言《复郎廷佐书》 又如恤功(担忧民众的事务);恤恤(忧虑的样子);恤民(忧虑人民的疾苦) 体恤 朝廷竟无恤赠之典。--《隋唐演义》 恤病讨贰。--《左传》 不知存恤。--《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恤近忽远(体恤亲近的人而忽略疏远的人);恤金 怜悯 恤(卹、? ⒈怜悯,同情怜~。体~。 ⒉救济,周济抚~。有无相~,患难相救。 ⒊担忧,忧虑~国事。 恤sū 1.见"恤勿"。

:隐 藏匿;隐蔽 隐,蔽也。--《说文》 隐,微也。--《尔雅》 隐五刃。--《国语·齐语》。注隐藏也。” 则事可以隐定。 隐忌雍蔽之人。--《荀子·致仕》。注隐,亦蔽也。” 桓公管仲虽善匿,弗能隐矣。--《吕氏春秋·重言》。注隐,蔽也。” 则盘纡隐深。--《文选·嵇康·琴赋》。注隐,幽深邃也。”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左传·文公十八年》 故隐居屠间。--《史记·魏公子列传》 可以隐形。--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日月隐耀。--宋·范仲淹《岳阳楼 隐(? ⒈藏匿,潜伏,不显露~藏。~匿。~伏。~居。~患。 ⒉不明显,不清楚~痛。~约其辞。 ⒊不说出来,不让人知道~讳。~情。~瞒。 隐yìn 1.依据;凭依。 2.筑,击。

:安〈形〉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安,定也。--《尔雅》 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 好和不争曰安。--《周书·谥法》 心皆安下切上。--《仪礼·少牢礼》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辞下》 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然后得一夕安寝。--宋·苏洵《六国论》 谢庄遂安。--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安睡;安寝;安抵(平安地抵达);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稳稳) ⒈平静,稳定平~ 。 ~定团结。 ⒉使平静,使稳定~慰。~民。 ⒊处理,放置,装设~排。~置。~装。~机器人。 ⒋存着,怀着~心赖账。 ⒌治理治~。~天下。 ⒍疑问词。哪里?怎么而今~在?~能见死不救? ⒎电流强度单位名称,安培的简称,代号a。

:疲〈形〉 (形声。从疒,皮声。病字旁念 档芿杮L据甲骨据甲骨文,象人躺在床上害病的样子。以它作形旁的字一般与疾病有关。本义疲乏;困倦) 同本义 疲,劳也。--《说文》 疲,乏也。--《玉篇》 苶然疲役。--《庄子·齐物论》 疲马之死也。--《淮南子·俶真》 士民疲病于内。--《韩非子·初见秦》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资治通鉴》 又如筋疲力尽;疲敝(疲乏困苦);疲玩(疲塌轻忽);疲曳(疲弱困顿,比喻年老);疲钝(疲倦困顿);疲顽(疲困倦怠);疲匮(疲累困乏);疲弊(困苦穷乏,是疲敝);疲人(疲困之人);颇(困顿耗损) 疲pí ⒈累,劳累,倦怠,乏力~累。~劳。~惫。~倦。~乏无力。筋~力尽。~于奔命。 ⒉[疲癃]衰老多病。 ⒊[疲塌][疲沓]懈怠,不起劲再不能~塌的工作。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 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 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 黎民阻饥。--《书·舜典》 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民可使由之, 民mín ⒈〈古〉指奴隶或没做官的众百姓。现指人民,即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基本成员拥政爱~。军~鱼水情。 ⒉指人或人群~众。居~。~族。 ⒊劳动大众的~歌。~间故事。 ⒋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农~。渔~。盐~。 ⒌非军事的~用。~航。 ⒍通"苠" ~高粱。 ⒎ ①指人民有管理国家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加强~主和法制建设。 ②根据大多数群众意愿处理问题的工作方式~主气氛。~主作风。办事~主。 民mián 1.通"绵"。参见"民民"。 2.通"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