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D 对他人墓亦沾巾

"对他人墓亦沾巾"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08:34:12


简介: “对他人墓亦沾巾”出自宋代戴复古的《清明感伤》,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uì tā rén mù yì zhān jī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出处: 《清明感伤》
内容:
客中今日最伤心,忆着家山松树林。
白石冈头闻杜宇,对他人墓亦沾巾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戴复古
诗人介绍: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翻译:

诗词:《清明感伤》
朝代:宋代
作者:戴复古

中文译文:
客中今日最伤心,
In this foreign land, today is the most sorrowful,
忆着家山松树林。
Remembering the pine forests of my homeland.
白石冈头闻杜宇,
On the hill of white stones, I hear the cries of the cuckoo,
对他人墓亦沾巾。
Even the tombs of others make my handkerchief damp.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诗人戴复古创作的《清明感伤》。诗人身处异乡,感到异常伤感。他怀念家乡的松树林,特别是在清明节这样的传统节日里,思念之情更加浓烈。诗中的"白石冈头"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地方,他在那里听到了杜宇的啼鸣声。这种寂寞的声音使诗人更加思念家乡,也让他对他人的墓地产生了共鸣,感触颇深。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他身处客中,与家乡的松树林相比,异国的风光显得陌生而凄凉。清明节是一个扫墓祭祖的传统节日,而在这个节日里,诗人无法亲自回到家乡,只能远离故土,感受着浓烈的思乡之情。他通过闻到杜宇的声音,抒发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人逝去的哀悼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既有对家乡的眷恋,又有对他人的同情和思念。通过描写自己在异乡的心境,诗人唤起了读者对家乡的思考和对离故园的人们的关怀。整首诗抒发了对故土的深情,以及对生命的短暂和离别的思考,给人以深深的感慨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kè zhōng jīn rì zuì shāng xīn, yì zhe jiā shān sōng shù lín.
客中今日最伤心,忆着家山松树林。
bái shí gāng tóu wén dù yǔ, duì tā rén mù yì zhān jīn.
白石冈头闻杜宇,对他人墓亦沾巾。
韵脚: 拼音:duì tā rén mù yì zhān jīn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对 (会意。从口,从乹”,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对,答也。--《广韵》 听言则对。--《诗·大雅·桑柔》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论语·述而》 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 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孟子·梁惠王下》 冠者对。--《仪礼·士冠礼》。注应也。” 对曰非礼也敢辞。”--《仪礼·曲礼》。注答问也。” 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三国演义》 又如无言以对;对当(

:他〈代〉 (本作佗”。形声。从人,它”省声。本义负担) 古代、近代泛指男女及一切事物,现代则用于称代自己和对方以外的男性第三者 某以非他故。--《仪礼·士昏礼》。注弥亲之辞。” 他用刚日。--《仪礼·士虞礼记》 又如他家(他或她);他每(他们,他懑);他爹(他大。方言、子的爹);他俩(他们两人)。任指第三者。当没有必要区分性别或性别不明时用他”。如他谁(犹言何人、谁);他适(指女子改嫁他人,改嫁) 表示指称,相当于别的”、其他的”,与此”相对 又况于他物乎?--《吕氏春秋·贵生》。注犹异 他tā ⒈称第三人,一般指男性,有时也不分性别~的。~们。~来了。 ⒉别的,另外的~人。其~。 ⒊另外的地方久已~往。 ⒋虚指(无意义)喝~两杯。玩~一会儿。 他tuó 1.见"他他籍籍"。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 人rén ⒈能制造工具且能使用工具从事劳动的动物~类。 ⒉指每一个人~手一册。~自为战。 ⒊指别人,他人助~为乐。专门利~。 ⒋指人的品质、表现那个~挺好。 ⒌指人格或面子真丢~。 ⒍指人的身体~不舒服。 ⒎ ⒏ ⒐ ⒑ ⒒ ①关于人员的录用、培养、管理、调配、奖惩等工作~事工作。 ②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事变化。 ③人情事理不懂~事。 ④人的意识不省~事。 ⑤人力所能做的事聊尽~事。 ⒓ ⒔ ⒕ ①人的道德品质~格高尚。 ②人的权利和义务尊重~格。 ⒖

:墓 (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墓。泛指坟墓) 同本义◇不加区别,统称作墓 墓,丘也。--《说文》 墓,冢也。--《广雅》 墓,土也。--《论衡·讥日》 冢茔之地。--《周礼·墓大夫》注 适墓不登垄。--《礼记·曲礼》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注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古诗十九首》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上》 且立石于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墓庐(墓旁的房屋);墓隧(墓前或墓室 墓mù埋葬死人的地方~地。坟~。公~。烈士~。

:亦 (指事。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加两点,指示两腋所在。腋”的本字。本义人腋窝) 同本义 亦,人之臂亦也。--《说文》。字俗作腋 胳谓之腋。--《广雅》 腋在肘后。--《埤苍》 亦 也;也是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战国策·魏策》 亦盛矣哉。(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也就是为了用它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以,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 亦yì也,同样,也是人云~云。反之~然。~步~趋(形容处处摹仿,追随他人)。 亦yī 1.人的腋窝。 2.副词。也;也是。 3.副词。又。 4.副词。尚;犹。 5.副词。已;已经。 6.副词。仅仅;只是。 7.副词。皆。 8.连词。假如,如果。 9.助词 ,无义。 10.实在;毕竟。 11.犹以。 12.通"奕"。大。 13.通"奕"。重,累。参见"亦世"。 14.通"易"。 15.姓。宋有进士亦尚节。见《万姓统谱》。

:沾 古水名 沾,沾水,出上党壶关东入淇。从水,占声。--《说文》 淇水支流。源出山西省壶关县南赵掌尖老山南麓,东流入河南省,至鹤壁市西注入淇水。今上流建有弓上水库 沾 假借为霑”。浸润;浸湿 沾,一曰益也。--《说文》 惠沾渥。--《汉曹全碑》 澍雨沾洽。--《白石神君碑》 汗出沾背。--《史记·陈丞相世家》 泣下沾衿。--《汉书·李广苏建传》 长夜沾湿何由彻!--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泣下沾襟。--宋·欧阳修《伶官传》 不终朝日,而澍雨沾洽。--《白石神君碑》 沾zhān ⒈浸润,浸湿~润。~衣」出~背。〈引〉布施,施与~赐。 ⒉因接触而附着上或染上~墨水。~染上。拒腐蚀,永不~。 ⒊微微碰上或挨上脚不~地。 ⒋ ⒌ ⒍ ⒎ 沾tiān 1.增添。《楚辞.大招》"吴酸蒿蒌,不沾薄只。"洪兴祖补注"沾,音添。益也。"一说为多汁。见王逸注。 沾chān 1.观看;观察。

:巾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布巾下垂之形。本义佩巾,拭布,相当于现在的手巾) 同本义 巾,佩巾也。--《说文》 沐巾一。--《仪礼·士冠礼》 盥卒授巾。--《礼记·内则》 布巾环幅不凿。--《仪礼·士丧礼》 静其巾幂。--《仪礼·特牲馈食礼》 儿女共沾巾。--《战国策·魏策》 归来泪满巾。--宋·张俞《蚕妇》 巾短情长。--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花巾;小丝巾;巾栉(梳洗用品,即手巾和梳子;梳洗打扮);巾帚(拭巾和扫帚);巾帨(毛巾) 缠束或覆盖用的织物 巾袖无光。--唐·李朝威《柳毅 巾jīn用于擦、抹、包裹、覆盖等的纺织物手~。抹桌~。头~。枕~。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