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C 朝来兀兀三杯後

"朝来兀兀三杯後"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7:38:17


简介: “朝来兀兀三杯後”出自宋代范成大的《题醉道士图》,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āo lái wù wù sān bēi hòu,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出处: 《题醉道士图》
内容:
蜩鷃鹏鶤任过前,壶中春色瓮中天。
朝来兀兀三杯後,且作人间有漏仙。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范成大
诗人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翻译:

《题醉道士图》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的中文译文为:

蜩鷃鹏鶤任过前,
壶中春色瓮中天。
朝来兀兀三杯後,
且作人间有漏仙。

诗意和赏析如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醉倒的道士的画面,表达了对人间繁华的隐退和追求仙境的向往之情。

首句“蜩鷃鹏鶤任过前”以四种鸟类的名字来形容醉倒的道士,蜩(一种小鸟)、鷃(鸟名,指麻雀)、鹏(传说中的大鸟,象征高飞)和鶤(又称鹬鸵,指迷失方向的鸟)象征着道士在酒后行为不羁、轻浮,形象生动。

接下来的两句“壶中春色瓮中天”,通过比喻描绘出道士内心的世界。壶中春色指的是道士醉心于壶中的春日景色,瓮中天则象征道士将自己的世界局限在了一个小小的容器中,追求超脱凡尘、飞升仙境。

末句“朝来兀兀三杯後,且作人间有漏仙”表达了道士在酒后的陶醉状态。朝来指的是清晨,兀兀表示独饮、痴醉。三杯後表明道士已经喝了三杯酒。且作人间有漏仙则表明道士在人间过得潇洒自在,心境超然,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仙境的滋味。

整首诗描绘了一位醉倒的道士,通过丰富的象征意义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尘世繁华的超然态度和追求仙境的向往之情。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展现了道士的独特性格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给人以思考和遐想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tiáo yàn péng kūn rèn guò qián, hú zhōng chūn sè wèng zhōng tiān.
蜩鷃鹏鶤任过前,壶中春色瓮中天。
zhāo lái wù wù sān bēi hòu, qiě zuò rén jiān yǒu lòu xiān.
朝来兀兀三杯後,且作人间有漏仙。
韵脚: 拼音:zhāo lái wù wù sān bēi hòu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朝 chao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在草中,从月。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本义早晨) 早晨省亲,子、媳向父母、公婆请安 晨见曰朝…子于父母、妇于舅姑皆是。--《说文解字注笺》 昧爽而朝。(昧爽黎明。朝省视父母)--《礼记·内则》 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夕指晚上省视帝王)--《诗·小雅·雨无止》 朝见,封建时代臣见君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宣公二年》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燕、赵、韩、魏闻之

: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黣”(或写作牟”)) 同本义 來,周所受瑞麥來黣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段注武王渡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殻俱来,此谓遗我来牟。”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 又如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 未来,将来 来日方长。--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来代(后代;后世);来 来(來)lái ⒈从甲方到乙方,跟"去"、"往"相对~电传。~到了天安门广场。 ⒉来到,发生~临。雨~了。~了险情。 ⒊〈表〉时间,某段时间以后,今后古~。近~。二十年以~。将~。未~更加美好。~年(明年)要取得更大的成绩。 ⒋〈表〉动作(代替另一具体的动词)再~下盘棋。我不行,你~吧!我们去游泳,你~不~? ⒌在动词前,〈表〉要做某事我~帮你。大家都~献计献策。 ⒍在动词后,〈表〉趋向,继续做或曾经做过请进~。拿过~。一路走~。这衣服哪儿买~? ⒎〈表〉粗略估计的数目两米~长。三十~岁。 ⒏助词。在一、二、三等数词后,〈表〉列举获得这一成果的原因一~是领导的关怀支持,二~是同志们的共同努力。 ⒐助词。诗歌里用着衬托,配合音节正月里~是新春。 ⒑[来回] ①去了再回来。 ②往返一次。 ⒒[来往] ①来和去。 ②交际。 ⒓[来历]人或事物的由来或经过。 ⒔[来源]事物的起源、根源。 ⒕[来着]助词。用于词尾。〈表〉已发生过的事昨天我们在这儿开会~着。 来lài 1.慰劳;劝勉。 2.通"赉"。送给;赐予。

:兀 (指事。从一,在人上。人头上一横,表示高平。本义高耸特出的样子) 同本义 兀,高而上平也。--《说文》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兀岸(直耸挺拔);兀嵝(险峻) 光秃(如毛发)的 蜀山兀。--唐·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兀首(头发脱落) 茫然无知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天。--柳宗元《读书》 又如兀兀陶陶(醉酒);兀楞楞(痴呆) 不够稳定 独立 焉有翡翠横肩,援琴合膝,而能兀焉自立者也?-- 兀wù ⒈高而上面平坦的样子,秃突~。蜀山~。~鹫(猛禽,头和颈上的羽毛退化而裸露)。 ⒉茫然无知的样子~若无。 ⒊ ⒋元曲里用作发语词。

:兀 (指事。从一,在人上。人头上一横,表示高平。本义高耸特出的样子) 同本义 兀,高而上平也。--《说文》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兀岸(直耸挺拔);兀嵝(险峻) 光秃(如毛发)的 蜀山兀。--唐·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兀首(头发脱落) 茫然无知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天。--柳宗元《读书》 又如兀兀陶陶(醉酒);兀楞楞(痴呆) 不够稳定 独立 焉有翡翠横肩,援琴合膝,而能兀焉自立者也?-- 兀wù ⒈高而上面平坦的样子,秃突~。蜀山~。~鹫(猛禽,头和颈上的羽毛退化而裸露)。 ⒉茫然无知的样子~若无。 ⒊ ⒋元曲里用作发语词。

:三〈数〉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 三sān ⒈数目字~个。~人行必有我师。 ⒉多次再~叮嘱。~番五次。~思而行。~令五申。~复斯言。 ⒊[三甲]〈古〉"殿试"中榜者(进士)的三个等级。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的中榜者,分为三等即"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 出身"。每甲各取有若干名,统称进士。元、明、清,殿试的中榜者,一甲只取有三名,二甲、三甲则各取有若干名。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三sàn 1.多次;再三。

:杯 (形声。从木,不声。本义盛酒、茶或其他饮料的器皿) 同本义,也称耳杯” 执觞觚杯豆而不醉。--《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注杯,盘盎盆盏之总名也。” 杯圈不能饮焉。--《礼记·玉藻》 停杯投箸不能食。--唐·李白《行路难》 又如茶杯;杯茗(茶杯与茶水);杯酒戈矛(比喻为一件小事大动干戈);杯杓(酒杯和杓子。借指饮酒) 酒 比赛中发给胜利者的杯状奖品 杯 bēi ①盛液体的器皿。多为圆柱状,或下端略细水~。 ②杯状的锦标金~。 【杯弓蛇影】晋朝乐广请客吃饭,挂在墙上的弓照在酒杯里,有一个客人以为是蛇,回去疑心中了蛇毒,就生病了。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惊自怕。 【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解除其将领兵权的事件。建隆二年(961),太祖宴请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许以高官厚禄,然后解除其兵权。开宝二年(969)又用同样手段,罢免王彦超等节度使,消除藩镇割据的隐患。 【杯盘狼藉】】形容酒饭后,桌上的杯子盘子乱七八糟。狼藉杂乱的样子。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後 (后)hòo ①背面,同前相对~边│~方│~台│~门│向~转. ②晚,未来的,同先相对~来│~天│~代│先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