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Y 一日复一日

"一日复一日"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9:25:11


简介: “一日复一日”出自宋代刘黻的《赋顽石从寄中上人》,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rì fù yī rì,诗句平仄:平仄仄平仄。
出处: 《赋顽石从寄中上人》
内容:
一日复一日,坐来空世尘。
清潭常见月,老木不知春。
室静佛为证,山深石作邻。
莫询门外路,风雨暗荆榛。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刘黻
诗人介绍: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翻译:

《赋顽石从寄中上人》是宋代刘黻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天又一天,坐着渐渐空了尘世。
清潭里常常见到月亮,老树却不知道春天。
房中的静谧是佛法的证明,山深处的石头成了伴侣。
不要问外面的路途,风雨中荆棘丛生。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思考人生的状态,表达了对尘世的厌倦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诗人坐在室内,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空虚和繁杂,与外界隔绝,与佛法相伴,试图摆脱尘世的纷扰。他看到清潭中的月亮,却又感叹老树无法感受到春天的到来,暗示人世间的事物变化无常,而内心的安宁是久远而恒定的。山深处的石头成为诗人的伴侣,象征着他追求的孤独和静谧。最后,诗人告诫人们不要问外面的路途,意味着追求内心宁静的人应当超越尘世的纷扰,不被外界的风雨所困扰。

赏析:
《赋顽石从寄中上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展示了他与尘世的隔绝和内心的孤独。清潭中的月亮和老树的对比,突显了人世间的变化与内心的恒定之间的矛盾。诗人通过将佛法与山深处的石头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追求宁静和超脱的愿望。最后一句“莫询门外路,风雨暗荆榛”是诗人的警示,告诫人们不要被外界的纷扰所迷惑,而是应当坚守内心的宁静。整首诗情感淡然,语言简练,给人以安静的思考空间,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尘世的情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ī rì fù yī rì, zuò lái kōng shì chén.
一日复一日,坐来空世尘。
qīng tán cháng jiàn yuè, lǎo mù bù zhī chūn.
清潭常见月,老木不知春。
shì jìng fú wèi zhèng, shān shēn shí zuō lín.
室静佛为证,山深石作邻。
mò xún mén wài lù, fēng yǔ àn jīng zhēn.
莫询门外路,风雨暗荆榛。
韵脚: 拼音:yī rì fù yī rì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四质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说文》 离为日,为火。--《易·说卦》 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周礼·大司徒》 天无二日,太阳也。--《孟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又如日冠(太阳上方的光体);日昃(日斜,日过中午);日昫儿(太阳;日光);日月交食(对头;互相争斗);日头搁山(太阳落山);日头趖西(太阳偏西);日居月诸(日落月出,一天又一 天) 白天,白昼 夏之日。--《诗·唐风·葛生 日rì ⒈太阳~出。~落。 ⒉白天,跟"夜"相对夜以继~。 ⒊天,一昼夜今~。明~。〈引〉某一天生~。纪念~。 ⒋〈表〉一段时间夏~。昔~。来~方长。 ⒌ ⒍ ⒎ ⒏ ①天这些~子太忙。 ②生活~子会越来越好。 ③指某一天今天是她过生的~子。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来繁化,加义符彳 ”,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復,往来也。--《说文》 反复其道。--《易·复》 公归不复。--《诗·豳风·九羘》 扬触捆復。--《仪礼·大射仪》 无往不復。--《易·泰》 卒乃復。--《书·舜典》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南朝梁《与陈伯之书》 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史记·魏公子列传》 死者不可復生。 复(復) fù ⒈返,回去往~。至今五十年而不~。 ⒉回答,回报~命。~信。报~。~仇。 ⒊还原,使回归恢~。~原。~员军人。 ⒋又,再死灰~燃。冀~得兔,兔不可~得(冀希望)。 ⒌重叠,繁多的,不是单一的~杂。~层。~句。重~。山重水~疑无路。~式立交桥。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说文》 离为日,为火。--《易·说卦》 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周礼·大司徒》 天无二日,太阳也。--《孟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又如日冠(太阳上方的光体);日昃(日斜,日过中午);日昫儿(太阳;日光);日月交食(对头;互相争斗);日头搁山(太阳落山);日头趖西(太阳偏西);日居月诸(日落月出,一天又一 天) 白天,白昼 夏之日。--《诗·唐风·葛生 日rì ⒈太阳~出。~落。 ⒉白天,跟"夜"相对夜以继~。 ⒊天,一昼夜今~。明~。〈引〉某一天生~。纪念~。 ⒋〈表〉一段时间夏~。昔~。来~方长。 ⒌ ⒍ ⒎ ⒏ ①天这些~子太忙。 ②生活~子会越来越好。 ③指某一天今天是她过生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