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X 兄弟皆名士

"兄弟皆名士"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30 22:52:10


简介: “兄弟皆名士”出自宋代戴复古的《杜仲高自鄂渚下仪真》,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iōng dì jiē míng shì,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出处: 《杜仲高自鄂渚下仪真》
内容:
鄂渚三千里,南楼看月回。
东园花政好,去岁客重来。
兄弟皆名士,文章动上台。
倾城倾国色,也用觅良媒。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戴复古
诗人介绍: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翻译:

《杜仲高自鄂渚下仪真》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戴复古。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鄂渚三千里,南楼看月回。
东园花政好,去岁客重来。
兄弟皆名士,文章动上台。
倾城倾国色,也用觅良媒。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杜仲高自鄂渚返回仪真的情景。诗人站在南楼上观赏月亮的回转,欣赏着东园花卉的繁盛景象。去年曾经离开的客人又重回来了。诗人的兄弟们都是有名望的士人,他们的文章在朝廷上引起了轰动。美丽的女子倾国倾城,也在寻找合适的媒人。

赏析:
这首诗词以鄂渚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来展现诗人的感慨和思考。诗中的鄂渚是指江南地区的湖泊和岛屿,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南楼观月的场景传递出诗人的闲适心境和对自然美的赞叹。

诗中提到的东园花政好,暗示着花木繁盛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去岁客重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欢迎和对友情的重视。

诗人的兄弟们都是名士,他们的文章受到了朝廷的重视和赞扬,凸显了诗人对家族的骄傲和对文化的推崇。倾城倾国色,指的是美丽的女子,诗人希望她们也能找到合适的媒人,展现了诗人对婚姻和家庭的关注。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传递出诗人对家乡、友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采和情感世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è zhǔ sān qiān lǐ, nán lóu kàn yuè huí.
鄂渚三千里,南楼看月回。
dōng yuán huā zhèng hǎo, qù suì kè chóng lái.
东园花政好,去岁客重来。
xiōng dì jiē míng shì, wén zhāng dòng shàng tái.
兄弟皆名士,文章动上台。
qīng chéng qīng guó sè, yě yòng mì liáng méi.
倾城倾国色,也用觅良媒。
韵脚: 拼音:xiōng dì jiē míng shì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兄 (会意。据甲骨文,上为口”,下为匍伏的人。小篆从口,从儿(人)。象一人在对天祈祷,是祝”的本字。本义兄长) 同本义 兄,长也。--《说文》 男子先生为兄。--《尔雅》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诗·小雅·斯干》 又如乃兄(你的哥哥);令兄(尊兄,尊称对方的哥哥);愚兄(哥哥自己谦称);家兄(谦称自己的哥哥) 亲戚中同辈男性中年龄比自己大的 表兄下马步堤岸,上船拜吾兄。--唐·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 又如表兄;内兄;姻克;堂兄 对他人的尊称 兄知之,勿为他人言也。--柳宗元《与 兄xiōng ⒈哥哥吾~。 ⒉敬词老~。仁~。赵~。 ⒊ ①弟弟。 ②兄和弟。 ③有亲密关系的亲如~弟。~弟之邦。 兄kuàng 1.滋,更加。 2.引申为旷远,广大。 3.何况。

: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象竖立有杈的短木桩。绳索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第”。本义次第) 同本义 弟,韦束之次第也。--《说文》 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吕氏春秋·原乱》 弟弟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尔雅·释亲》 如兄如弟。--《诗·邶风·谷风》 称小功以下为兄弟,大功以上为昆弟。--《仪礼·丧服》 联兄弟。--《周礼·大司徒》。注兄弟婚姻嫁聚也。” 又如弟老的(排行最小的);弟郎(兄弟);弟兄相狱(兄弟相互诉讼);弟昆(弟兄);弟息(弟弟与 弟 dì ①同父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小~。 ②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堂~、表~。 ③同辈朋友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同辈朋友之间亲切的称呼。 ④姓。 【弟兄】 ①弟弟和哥哥。 ②比喻关系亲密的人阶级~、哥们~。 【弟子】学生;徒弟。 弟tì 1.顺从和敬爱兄长。 弟tuí 1.见"弟靡"﹑"弟佗"。

:皆〈副〉 (会意。从比,从白。从比”,有并”的意思。本义都,全) 同本义 皆,俱词也。--《说文》 百堵皆兴。 皆死皆殡。--《左传·哀公十一年》 予及汝皆亡。--《书·汤誓》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齐策》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左传·隐公元年》 皆以美于徐公。--《战国策·齐策》 皆自于人欤。--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在皆是。--宋·苏轼《石钟山记》 皆托忠烈之名。--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环村居者皆猎户。--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吾村十 皆jiē全,都,俱,同尽人~知。全民~兵。放之四海而~准。桃、李、杏~是水果。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称说;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出名,有名 名míng ⒈人或事物的称谓~字。~称。地~。 ⒉说出,叫出莫~其妙。无以~之。 ⒊声誉,有声誉的出~。有~。~人。~言。~医。~将。 ⒋计人数的量词教师五~。 ⒌ ①借用作某件事的身份、资格我以工会会员的~义。 ②指表面上、形式上的名称,也简作"名"挂~。有~无实。 ⒍

:士〈名〉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士,事也。--《说文》 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白虎通·爵》 学以居位曰士。--《汉书·食货志》 以才智用者谓之士。--《后汉书·仲长统传》 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周书》 是以为大夫卿士。--《书·牧誓》 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礼记·曲礼》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马伶传》 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唐·韩 士shì ⒈〈古〉指男子,特指未婚男子以谷我~女(谷养活)。 ⒉我国商、周时代贵族的最低一级,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 ⒊指读书人学~。硕~。~农工商。 ⒋军衔名。在尉级以下上~。中~。又泛指军人战~。激励~气。 ⒌具有某种专业技术或某种品质的人护~。技~。院~。以(因)才智用者谓之~。 ⒍对人的美称人~。壮~。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