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G 改作常为法吏绳

"改作常为法吏绳"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9 20:55:20


简介: “改作常为法吏绳”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次韵召之才将流民过悬帛岭均田》,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ǎi zuò cháng wèi fǎ lì shéng,诗句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
出处: 《次韵召之才将流民过悬帛岭均田》
内容:
独贤从是出荒城,下马携筇上石层。
幽洞寻花疑阮肇,断崖长啸想孙登。
欲超浮世挂冠绂,未决重云抚剑棱。
经雨晓烟寒索寞,顺风樵叟震碐磳。
山形春到添高秀,瀑溜冰消转沸腾。
行有流移携襁褓,坐看憔悴拾薪蒸。
素餐每愧斯民病,改作常为法吏绳
官小责轻须自慰,得逢佳处几人曾。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黄庭坚
诗人介绍: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翻译:

诗词:《次韵召之才将流民过悬帛岭均田》

独贤从是出荒城,
下马携筇上石层。
幽洞寻花疑阮肇,
断崖长啸想孙登。

欲超浮世挂冠绂,
未决重云抚剑棱。
经雨晓烟寒索寞,
顺风樵叟震碐磳。

山形春到添高秀,
瀑溜冰消转沸腾。
行有流移携襁褓,
坐看憔悴拾薪蒸。

素餐每愧斯民病,
改作常为法吏绳。
官小责轻须自慰,
得逢佳处几人曾。

中文译文:
孤独的贤才从荒凉的城市出发,
下马带着竹杖登上层峦石岩。
在幽深的洞穴中寻找花朵,仿佛看到了阮肇,
站在断崖上长啸,想起了孙登。

渴望超越尘世的名利,但仍挂着冠绂,
心中犹豫着,手抚重重云雾中的剑锋。
经历了雨水,黎明的烟雾中寒冷而寂寞,
顺着风声,樵夫的斧头震撼着山谷。

山峰的形状在春天变得更加峻峭美丽,
瀑布的冰消融,转变为沸腾的水流。
行走中带着流离失所的人们和婴儿,
坐下来看着憔悴的样子,捡起柴火蒸煮。

素朴的饭食每次都感到惭愧,
改变为常做法律的官吏束缚。
官职微小,责任轻微,需要自我安慰,
在得到美好的时刻,有几人曾经历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题。诗人通过描绘山林、洞穴、断崖等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超越尘世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孤独贤才代表了黄庭坚自身的心境和追求。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诗人离开繁华城市,独自上山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诗人对自然的探索和幻想,通过寻找花朵和长啸来联想到历史上的文人阮肇和孙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向往和敬仰。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绘山水的美景,如山形的高秀、瀑布的冰消转沸腾,表达了自然的壮丽和变化。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流离失所的人们和自身处境的思考,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索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思考。他以素朴的饭食来自责,认为自己应该为民众的疾苦感到愧疚,并决心改变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位能够为民众公正执法的官吏。尽管官职微小、责任轻微,但诗人仍然寻找自我安慰,同时也渴望在美好的时刻能有几人能够体会到这种心境。

整首诗以山水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追求,同时融入了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诗中的孤独贤才形象代表了诗人自身的心境和追求,使诗意更加深邃和丰富。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基础,通过描绘山林、洞穴、断崖等景物,以及表达对历史文化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世界。同时,诗词的意境深邃、意义丰富,值得欣赏和品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dú xián cóng shì chū huāng chéng, xià mǎ xié qióng shàng shí céng.
独贤从是出荒城,下马携筇上石层。
yōu dòng xún huā yí ruǎn zhào, duàn yá cháng xiào xiǎng sūn dēng.
幽洞寻花疑阮肇,断崖长啸想孙登。
yù chāo fú shì guà guān fú, wèi jué zhòng yún fǔ jiàn léng.
欲超浮世挂冠绂,未决重云抚剑棱。
jīng yǔ xiǎo yān hán suǒ mò, shùn fēng qiáo sǒu zhèn léng zēng.
经雨晓烟寒索寞,顺风樵叟震碐磳。
shān xíng chūn dào tiān gāo xiù, pù liū bīng xiāo zhuǎn fèi téng.
山形春到添高秀,瀑溜冰消转沸腾。
xíng yǒu liú yí xié qiǎng bǎo, zuò kàn qiáo cuì shí xīn zhēng.
行有流移携襁褓,坐看憔悴拾薪蒸。
sù cān měi kuì sī mín bìng, gǎi zuò cháng wèi fǎ lì shéng.
素餐每愧斯民病,改作常为法吏绳。
guān xiǎo zé qīng xū zì wèi, dé féng jiā chù jǐ rén céng.
官小责轻须自慰,得逢佳处几人曾。
韵脚: 拼音:gǎi zuò cháng wèi fǎ lì shéng
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改〈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改,更也。--《说文》 敝予又改为兮。--《诗·郑风·缁文》 盖改葬也。--《公羊传·庄公三年》 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改取一个挟之。--《仪礼·乡射礼》。注更也。” 改居则请退可也。--《仪礼·士相见礼》 执政未改。--《国语·鲁语下》 前图未改。--《楚辞·九章·怀沙》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盘庚不为怨者故 改gǎi ⒈变革,更换~变贫穷。~革开放。~名换姓。更~不合理的制度。 ⒉纠正~正。~过自新。~恶从善。 ⒊修订,更正修~。~文稿。~童衣。

:作 作坊,手工业工场 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合,…而礼径至所作,不复重奏,称诏罢民。--《三国志·魏志》 又如作房(作坊);作分(作坊);木工作;油漆作;洗衣作 作坊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作,起也。--《说文》 明两作。--《易·离》 作其即位。--《书·无逸》 与子偕作。--《诗·秦风·无衣》 或作而行之。--《考工记》 凡作民。--《周礼·士师》 三献作止爵。--《仪礼·特牲礼》 后圣有作 作zuō作坊,旧指手工业制造或加工的地方榨油~。洗染~。酿造~。 作zuò ⒈起,兴起振~。枪声大~。 ⒉做成,成品~成。~品。创~。佳~。名~。 ⒊写,画写~。~词。~论文。~曲。~画。 ⒋举行,进行~演讲。~斗争。 ⒌发生,装做发~。装~。~怪。装腔~势。 ⒍ ⒎ ①功能,使人物发生影响或变化的力量起~用。带头~用。 ②用意,用心另有~用。 ⒏ ①做出成绩,做出供献大有~为。 ②当做她把步行~为强身的一种方法。 ⒐ ⒑ ①做了古人。死了。 ②创始自我~古。 作zuó 1.见"作践"。 2.见"作料"。 3.见"作兴"。

:常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同本义 纪于太常。--《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 载是常服。--《诗·小雅·六月》 裙子 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对。--《逸周书》 常,下裙也。--《说文》。朱骏声曰常裳二字,经传截然分开,并不通借。” 规则,规律 陈常于时夏。--《诗·周颂·思文》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又如常古(旧法,常法);常故(旧例;常例);常式(法式) 封建社会宣扬的所谓恒久不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即伦常;纲常 常 cháng ①一般;普通;平常~识、~态。 ②不变的;永久的~数。 ③时常;常常~来~往。 ④姓。 【常备不懈】时刻有所准备,丝毫不松懈。 【常备军】国家平时经常保持的正规军队。 【常规能源】广泛使用、技术上比较成熟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又称传统能源。 【常规战争】用常规武器进行的战争(区别于核战争)。 【常轨】正常的、平常的方法或途径。 【常量】考察过程中保持不变或只能取一个数值的量叫常量。如等速运动中的速度。 【常绿阔叶林】亚热带湿润地区植被类型。乔木层多为樟科、壳斗科、山茶科、木兰科等常绿阔叶树种。在我国分布于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 【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以外的染色体。 【常数】固定不变的数值,如圆周率π。 【常数列】每一项都相等的数列,如1,1,1,…。 【常数项】在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4x-5,-5是常数项。 【常数项矩阵】参见【线性方程组】。 【常微分方程】数学的一门分科,研究常微分方程的解法及解的性质。主要有定性理论、稳定性理论、解析理论等部分。 【常温动物】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体温受环境影响较小,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鸟类、哺乳类是常温动物。又称温血动物、恒温动物。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 【常用对数表】数学用表之一,供查找常用对数之用,列有正实数的常用对数的尾数数值。又叫常用对数的尾数表。简称对数表。 常cháng ⒈随时,时时时~。经~。~ ~在一起工作。 ⒉永久的,固定的~绿。~在。松柏~青。 ⒊规律,准则天行有~。 ⒋普通,一般通~。平~。反~。~识。~态。寻~。 ⒌〈古〉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两寻为~。 ⒍〈古〉通"尝"。曾经。 ⒎

:为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徐珂《清稗类钞·战 为(為、爲)wéi  ⒈做,干事在人~。敢作敢~。 ⒉有能力,有贡献,做出成绩年轻有~。大有作~。 ⒊看成,当作认~。以~。不足~凭。霓~衣兮风~马。 ⒋充当,担任,治理能者~师。她~校长已三年。善~国事。 ⒌成,变成变荒坡~花果山。 ⒍是十两~一斤。 ⒎被~人所耻。 ⒏助词。〈表〉疑问、程度、范围、加强语气等何乐不~?大~不幸。广~流传。极~紧要。 为(為、爲)wèi ⒈给,替~国争光。~人民服务。 ⒉〈表〉目的~了治病救人。 ⒊向,对且~众人言。不足~外人道。 ⒋帮助,卫护~人作嫁(〈喻〉没有自己的好处,白给别人操劳)。~虎作伥(〈喻〉做坏人的帮凶)。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廳”,即解廳,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廳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说文》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易·蒙》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书·吕刑》 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盐铁论·诏圣》 杀戮禁诛谓之法。--《管子·心术》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大戴礼记》 失期 法 fǎ ⒈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颁布后强制执行的规则~令。~律。宪~。民~。刑~。犯~∠~。 ⒉规律~则。 ⒊处理事物的手段方~。办~儿。乘~。疗~。想个~子。 ⒋标准,仿效,可仿效的~帖。~书。效~。便国不必~古。 ⒌佛教的教义佛~。 ⒍封建迷信的骗人把戏~术。作~。 ⒎ 【法宝】 ①佛教用语。指佛说法,也指僧尼的衣钵、锡杖等。 ②宗教或神魔、童话小说中所谓的法力、宝物等。〈喻〉特别有效的思想、事物、方法等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宝。 ⒏ 【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 ⒐ 【法家】 ①对书法家、画家的尊称。 ②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法治"的一个学派,以商鞅、韩非等为代表。

:吏〈名〉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官员的通称『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吏,治人者也。--《说文》 吏者,名之师也。--《汉书·景帝纪》 吏所以治民也。--《汉书·惠帝纪》 吏者,民之所悬命也。--《管子·朋法》 王使委于三吏。--《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 百吏庶民。--《国语·周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韩诗外传》 君既为府吏,守节 吏lì官员。春秋以前大小官员都可称"吏",战国以后一般指低级的官员胥~。

:绳 (形声。从糸,蝇省声。本义绳子) 同本义 绳,索也。--《说文》 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小尔雅》 巽为绳直。--《易·说卦》 作结绳而为网罟。--《易·系辞传》 言纶之绳。--《诗·小雅·采绿》 民结绳而用之。--《庄子·胠箧》 病者困剧…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汉·王充《论衡·订鬼篇》 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绳床(交床;交椅);绳缢跌扑(用绳子吊死,跌倒摔死);绳文(文字未创造以前,结绳代替文字,称为绳文);绳桥(用绳索连结两岸的桥);绳头(绳的 绳(纊)shéng ⒈由两股或两股以上的棉、麻、棕、草、金属丝、化学纤维等拧成的条状物~索。棕~子。尼龙~。 ⒉木工用的墨线~墨。〈喻〉标准,规矩,法则,法度有~可依。 ⒊制裁,约束~之以法。 绳yìng 1.草结籽。《周礼.秋官.藄氏》"秋绳而芟之。"郑玄注"含实曰绳。"陆德明释文"绳音孕,以证反。" 绳mǐn 1.见"绳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