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S 税足了无徵欠吏

"税足了无徵欠吏"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8:22:12


简介: “税足了无徵欠吏”出自宋代陆游的《初春》,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uì zú liǎo wú zhēng qiàn lì,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出处: 《初春》
内容:
春入陂湖已折冰,流年谁解系长绳?土膏动後麦苗长,桑眼绽来蚕事兴。
税足了无徵欠吏,饭香时有乞斋僧。
开正父老频占候,已决今年百稼登。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初春》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关注和对丰收的期盼。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春天初到,陂湖的冰已经开始融化,
时光流转,谁能解开命运的长绳?
土地肥沃,动了一下,麦苗就长出来了,
桑树的眼睛也开放了,蚕丝的事业兴旺。
税收足够,没有征收额外的负担给官吏,
饭菜的香气时常有乞讨斋僧来享用。
老百姓积极开垦土地,频繁占卜天气,
今年的百谷丰收已经决定了。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关注和对丰收的期盼。诗中描述了冰开始融化、麦苗生长、桑树开花等春天的迹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诗人关注农田的情况,提到了税收和农民的生活,表达了对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期望。诗的结尾预示着今年的丰收已经注定,给人以希望和喜悦的感觉。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初春的景象,通过对自然和农耕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盼。同时,诗中融入了对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整体上,这首诗词既展示了自然的美丽,又抒发了对社会的关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chūn rù bēi hú yǐ zhé bīng, liú nián shuí jiě xì zhǎng shéng? tǔ gāo dòng hòu mài miáo zhǎng, sāng yǎn zhàn lái cán shì xìng.
春入陂湖已折冰,流年谁解系长绳?土膏动後麦苗长,桑眼绽来蚕事兴。
shuì zú liǎo wú zhēng qiàn lì, fàn xiāng shí yǒu qǐ zhāi sēng.
税足了无徵欠吏,饭香时有乞斋僧。
kāi zhèng fù lǎo pín zhàn hòu, yǐ jué jīn nián bǎi jià dēng.
开正父老频占候,已决今年百稼登。
韵脚: 拼音:shuì zú liǎo wú zhēng qiàn lì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税 (形声。从禾,兑声。本义田赋,征收的农产品) 同本义 税,租也。--《说文》 敛财曰赋,敛谷曰税,田税曰租。--《急就篇》注 初税亩。--《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税十取一。--《大戴礼记·主言》 有税有赋。--《汉书·食货志》。注税者,田租也。” 论九税之利。--《周礼·掌交》 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汉书·刑法志》 泛指一切赋税 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汉书·食货志》 后世有关税、牙税、契税及芦课、茶课、矿课之类,亦税也。--《说文通训定声》 省刑罚,薄税敛 税shuì国家向企业、集体、个人等按法规征收的货币或实物自觉缴~。营业~。农业~。严惩偷~漏~。 税tuō 1.解;脱下。参见"税甲"﹑"税冕"。 2.过量而溢出。 税tuì 1.古代丧礼规定的追服。 2.变易,改变。 税tuàn 1.镶有赤边的黑衣。参见"税衣"。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折臂断足。--清 足zú ⒈脚~迹。手舞~蹈。 ⒉满,够量,充分满~。~够。充~。富~。 ⒊补上补~。以昼~夜。 ⒋完全此项工作一人~可完成。 ⒌尽情地,尽量地他们~玩了半天。 ⒍值得不~为奇。微不~道。 ⒎够得上这本书~有八万字。 ⒏ 足jù 1.(今读zú)补足;凑满。 2.拥,增益。参见"足本"。 3.过分。参见"足恭"。

:了〈助〉 le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完成 了 〈语气〉 表示肯定语气 表示促进或劝止 表示感叹语气 了 〈动〉 (象形。从子,无臂。小篆字象婴儿束其两臂形。初生的婴儿,往往束其两臂而裹之。本义束婴儿两臂) 手弯曲 了liǎo ⒈懂得,明白~然。明~。~如指掌。不甚~ ~。 ⒉结束,完毕此事已~。没完没~。不~ ~之。 ⒊全,完全~无惧色。 ⒋在动词后,跟"不"、"得"连用,〈表〉可能,可以他做不~。她办得~。 ⒌ ①很明白,知道得很清楚。 ②调查,打听。 ⒍ ⒎ ①能干,厉害她可~得。 ②"能办"、"可以"的意思。多见于反诘句中,〈表〉不平常,严重那还~得。 ⒏ 了le ⒈助词。 ①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事情完成买~两件衣服。节省~五斤汽油。 ②在句末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肯定的语气天晴~。他走~。她想~许久,终于想起~那件事。算~,你们不必争吵~。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无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 无(無)wú ⒈没有,跟"有"相对~粮~钱。~穷~尽。 ⒉不~仿说出。 ⒊不分,不论,不外~分。~论,地~四方。民~异国。事~大小。~非如此。 ⒋通"毋"。不,不要~往。 ⒌ 无mó 1.见"南无"。

:欠〈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张着口打呵欠。小篆字形下面是人(儿),上面象人呼出的气。本义打呵欠) 同本义 欠,张口气悟也。--《说文》 肾为欠。--《素问·宣明五藏论》 君子欠伸。--《仪礼·士相见礼》。注志倦则欠。体倦则伸。” 惊觉欠伸。--《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呵欠(哈欠) 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稍微向上移动 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红楼梦》 又如欠体(欠身) 亏欠;欠债 须欠郑大官人典身钱。--《水浒传》 又如拖欠(欠款不还);欠折(短少;亏 欠qiàn ⒈借而未还或当给未给~款。~粮。拖~。 ⒉短少,不够,缺少亏~。~妥。~安。~考虑。 ⒊身体的一部分稍稍抬起移动~身。~腿。 ⒋疲倦时张口呼气呵~。眠多爱~伸(伸伸懒腰)。

:吏〈名〉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官员的通称『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吏,治人者也。--《说文》 吏者,名之师也。--《汉书·景帝纪》 吏所以治民也。--《汉书·惠帝纪》 吏者,民之所悬命也。--《管子·朋法》 王使委于三吏。--《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 百吏庶民。--《国语·周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韩诗外传》 君既为府吏,守节 吏lì官员。春秋以前大小官员都可称"吏",战国以后一般指低级的官员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