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岱华扫荡汉旌旗

"岱华扫荡汉旌旗"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01:35:46


简介: “岱华扫荡汉旌旗”出自明代王养端的《都台纪事四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ài huá sǎo dàng hàn jīng qí,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出处: 《都台纪事四首》
内容:
九五黄宫八百姬,臣工拜舞贺昌期。
春回灵囿时颁历,香蔼瑶坛夜受釐。
河渭吐吞秦日月,岱华扫荡汉旌旗
清平乐事何由识,柳暗花明出锁迟。
¤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王养端
诗人介绍: [约公元一一三八年前后在世]字元渤,山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八年前后在世。以省试第二名,中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甲科。绍兴初,累官起居舍人,知制诰,直徽酞阁,膳典三郡。晚守鄱阳,洪皓以使金归,人莫敢过其居,洋独往候。坐免,寓居信州,所居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辟宴坐一室,号半僧寮。家清贫,衣食篓甚。甚好为诗,常兴曾几相唱和。
翻译:

《都台纪事四首》是明代王养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九五黄宫八百姬,
臣工拜舞贺昌期。
春回灵囿时颁历,
香蔼瑶坛夜受釐。
河渭吐吞秦日月,
岱华扫荡汉旌旗。
清平乐事何由识,
柳暗花明出锁迟。

译文:
九五之位黄宫中有八百宫嫔,
臣工们恭敬地跪拜迎接昌盛的时期。
春天回到灵囿,时光流转,
夜晚在香烟缭绕的瑶台上接受皇帝的赏赐。
河水和渭水流淌,见证了秦朝和汉朝的兴衰沉浮,
岱山和华山扫荡着汉朝的旗帜。
清平的快乐事物如何能够理解,
只有在柳暗花明的时刻才能揭开迟锁。

诗意和赏析:
《都台纪事四首》描绘了明代时期宫廷的盛况和政治变迁。诗中提到了九五黄宫和八百姬,暗指皇帝和宫嫔,表达了皇帝权力的威严和宫廷的繁华。臣工们恭敬地跪拜舞蹈,为昌盛的时期庆贺,展示了皇权的荣耀。

随后,诗人描述了春天回到宫廷的灵囿,皇帝颁布历法,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帝王的命令。在香烟缭绕的瑶台上,皇帝夜晚赏赐宠幸,展示了宫廷的奢华和娱乐。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历史的变迁。河渭是中国古代两大河流,通过吐吞的形象,表现了秦朝和汉朝兴衰的历史进程。岱山和华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扫荡汉朝的旗帜,象征着汉朝的辉煌和征战的历程。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平时期的疑问和思考。清平指的是没有战乱的和平时期,诗人在其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这样的和平时期,人们如何能够真正理解和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和宫廷的盛况?只有在柳暗花明的时刻,才能揭开历史的迟锁,看到历史的真相。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明代宫廷的繁华和历史的变迁,表达了对于权力和历史真相的思考。诗人以独特的笔墨展示了宫廷的奢华和政治的变幻,同时也引人深思历史的意义和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iǔ wǔ huáng gōng bā bǎi jī, chén gōng bài wǔ hè chāng qī.
九五黄宫八百姬,臣工拜舞贺昌期。
chūn huí líng yòu shí bān lì, xiāng ǎi yáo tán yè shòu lí.
春回灵囿时颁历,香蔼瑶坛夜受釐。
hé wèi tǔ tūn qín rì yuè, dài huá sǎo dàng hàn jīng qí.
河渭吐吞秦日月,岱华扫荡汉旌旗。
qīng píng lè shì hé yóu shí, liǔ àn huā míng chū suǒ chí.
清平乐事何由识,柳暗花明出锁迟。
¤
韵脚: 拼音:dài huá sǎo dàng hàn jīng qí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岱 (形声。从山,代声。本义泰山的别称。也叫岱宗”、岱岳”。) 同本义 岱,太山也。从山,代声。--《说文》。朱按,在今山东泰安府泰安县北。 河东岱。--《尔雅》。按,此言岱与华岳恒衡为五镇之一也。 则有九镇。又泰山为东岳。--《周礼·职方式》。按,此言岱与华霍恒嵩为五岳之长也。唐虞则言四岳,霍即衡山。 东方为岱宗者,言万物更相代于东方也。--《白虎通·巡狩》 太山王者告代之处,为五岳之宗,故曰岱宗。--《后汉书·安帝纪》注 古树森齐,聒聒幽禽鸣远岱。--《西游记》 又如岱斗(泰山、北 岱dàī泰山的别称.也叫岱宗、岱岳。 岱dài泰山的别名。 【岱人】一译"岱依人"。越南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越北地区和北部中游各省。 【岱山】县名。在浙江省东北部,舟山群岛中部。 【岱岳】即泰山。 【岱庙】在山东省泰安县城内。祀泰山神。 【岱宗】即泰山。古代以为诸山之宗。

:华 华丽;光彩美丽 金银华美之服。--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华堂之上。--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华衣乘马。--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华扁(华丽的匾额);华彩(华美;光彩);华服(华丽的服装);华舆(华美的车辆或轿子);华筵(华美的筵席);华观(华丽的观阙,即宫门前的望楼);华毂(华丽的车) 豪华 况我大魏天王,个为华侈。--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称美之词。通常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华(萢)huā〈古〉同"花"桃~。 华(萢)huá ⒈中华民族或中国的简称~夏。~裔。~侨。~南。驻~使馆。 ⒉美丽~丽。〈引〉精美精~。物~天宝。 ⒊文才才~清英。 ⒋光彩~服。光~。〈引〉显贵,显耀荣~富贵。 ⒌奢侈浮~。 ⒍兴旺繁~。 ⒎光阴韶~(青年时代)。 ⒏敬词~诞(生日)。~函(书信)。 ⒐ 华(萢)huà ⒈姓~佗(汉代名医)。 ⒉华山,又称"太华山",五岳中的西岳,在陕西省~山天下险。智取~山。 华kuā 1.见"华离"

:扫 (会意。从手,从帚。手拿扫帚表示打扫。本义打扫) 同本义 埽,弃也。--《说文》。字亦作掃。 埽,除也。--《广雅》 掌五寝之埽除粪洒之事。--《周礼·隶仆》 子有廷内,弗洒弗扫。--《诗·唐风·山有枢》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唐·杜甫《客至》 又如扫径(清洁路径);扫尘(扫去尘垢;比喻扫荡残敌,平定乱事);扫脑儿(秃子);扫道(踩出来的路);扫桃(扫面子);扫花以待(表示主人待客的诚意);扫眉才子(指有文才的女子 ) 掠过 千骑飚扫,万乘雷奔。--李白《大猎赋》 又如扫望(扫视 扫(掃)sào 扫(掃)sǎo ⒈用扫帚等除去尘土、垃圾~地。洒~。 ⒉除掉,消除~除。~盲。~雷。 ⒊迅速掠过,使达到各方面~射。~视人群。 ⒋全,尽,所有的~数归还。

:荡 (会意。从皿,从汤,汤亦声。本义洗涤) 同本义 荡亡秦之毒螫。--班固《西都赋》 动;摇动;震动 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庄子·庚桑楚》 天下不能荡也。--《荀子·劝学》 以荡上心。--《吕氏春秋·季春纪》 以其休止不荡也。--《淮南子·说山》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元思书》 波心荡,冷月无声。--宋·姜夔《扬州慢》 又如;荡突(冲撞);荡心(摇荡心神);荡摇(动摇);荡荡悠悠(摇荡、飘流的样子) 清除 荡平塞表。--曹操《表论田畴功》 又如荡风 荡 dàng ①摇动;摆动动~、飘~。 ②无事走来走去;闲~。 ③清洗~涤。 ④清除全部弄光;扫~。 ⑤放纵;行为不检点放~。 ⑥浅水湖芦苇~。 【荡涤】冲洗;清除。 【荡气回肠】见【回肠荡气】。 【荡然】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消失~无存。 【荡漾】(水波等)轻轻动微波~、春风~。 荡tàng 1.量词。 荡tāng 1.古水名。即今之汤水,在河南省汤阴县北境。

:菡萏 (形声。从苃,函声。菡萏。本义荷花) 同本义 迨至菡萏成花。--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菡萏 汉(漢)hàn ⒈朝代名 ①汉朝(西汉、东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第一代君主是刘邦。 ②五代之一,又称"后汉",公元947-950年。第一代君主是刘知远。 ⒉男子,男人李老~。英雄好~。 ⒊银河,也叫银~或天~气冲霄~。 ⒋"汉语"的简称英~字典。 ⒌汉水,上流在陕西省,流到汉口入长江。 ⒍ ⒎

:旌 (形声。本义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同本义 旌,游车载旌析羽。--《说文》 位所谓緌有虞氏旌也。--《礼记·明堂位》 建旌提鼓。--《国语·吴语》 又如旌旄(古代用牦牛尾与羽毛装饰的军旗,或代指各种旗帜);旌羽(旌旗。因有羽饰,故称) 古代旗的总称 旌蔽日兮敌若云。--《楚辞·九歌·国殇》 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资治通鉴》 又如旌旃(泛指旗帜);旌幡(泛指旗帜);旌帜(旗帜);旌幢(旗幡);旌头(旗杆顶端的矛头)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 王婆道眼望旌节至,耳听到消息。”╠ 旌jīng ⒈〈古〉用五色羽毛装饰的一种旗子建~提鼓。又是旗子的通称~旗招展。 ⒉表扬以~其美(美美德)。 ⒊

:旗〈名〉 同本义 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说文》 熊虎曰旗。--《广雅》 师都建旗。--《周礼·春官》 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周礼·司常》 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泛指各种旗帜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 以为旗章。--《礼记·月令》 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管子·兵法》 又如旗纛(古代军队和仪仗队用的大旗);旗牌(担任传递号令等的武吏);旗鼓(指枪棒等武艺的架式、门户);旗头(旗手);旗麾(将旗) 表识,标志 旗qí ⒈用布、绸、纸等做成的标帜,多为长方形或方形~子。军~。国~。升~。 ⒉清代初期将满族军队和成员编为八旗◇又增编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凡在旗籍的人统称"旗人"。又特指满族的~袍。~装。 ⒊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的一级,相当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