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M 幕僚秉烛争入贺

"幕僚秉烛争入贺"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3 06:42:52


简介: “幕僚秉烛争入贺”出自宋代杨万里的《贺吉州李守腊雪》,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ù liáo bǐng zhú zhēng rù hè,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出处: 《贺吉州李守腊雪》
内容:
仁侯妙手作庐陵,民歌敏惠如神明。
歌声动天天降瑞,一夜幻出琼瑶城。
丽谯一新玉楼观,郡治别起银设厅。
晓上青原台上望,千门万户皆水晶。
八邑山川一千里,尽种琪树玑为英。
幕僚秉烛争入贺,老夫抱病独僵卧。
寄言贺客此未奇,来年玉粒滑流匙。
万艘真珠贡京师,老夫已草周颂丰年诗。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杨万里
诗人介绍: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翻译:

《贺吉州李守腊雪》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贺吉州李守腊雪,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仁侯妙手作庐陵,
民歌敏惠如神明。
歌声动天天降瑞,
一夜幻出琼瑶城。

丽谯一新玉楼观,
郡治别起银设厅。
晓上青原台上望,
千门万户皆水晶。

八邑山川一千里,
尽种琪树玑为英。
幕僚秉烛争入贺,
老夫抱病独僵卧。

寄言贺客此未奇,
来年玉粒滑流匙。
万艘真珠贡京师,
老夫已草周颂丰年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杨万里以贺吉州李守腊雪为题材创作的。诗中描绘了李守腊的仁德和治理能力,以及他的功绩给庐陵带来的繁荣景象。

诗的开头,杨万里称赞李守腊是一个有着神奇手艺的仁侯,他的治理使得庐陵的民歌敏捷聪慧,宛如神明。接着,诗人描述了李守腊的歌声动人,天降祥瑞,一夜之间幻化出了琼瑶般的城池。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庐陵的景象。丽谯一新,玉楼观耀眼夺目,郡治别具风采,银设厅熠熠生辉。清晨,站在青原台上望去,千门万户都闪烁着水晶般的光芒。

诗的后半部分,杨万里描绘了庐陵的山川景色,山川纵横交错,绵延千里,种满了琪树,使得这里的景色更加美丽。幕僚们争相前来祝贺,而杨万里因病独自躺在床上,无法亲自前去。

最后,诗人寄语贺客们,称这样的贺礼并不稀奇,明年将会有更多的贺礼如同玉粒般滑流而来。万艘真珠将被献给京师,而杨万里已经写好了《周颂丰年诗》。

这首诗词以李守腊雪为背景,通过描绘庐陵的繁荣景象和李守腊的仁德治理,表达了对李守腊的赞美和对丰年富饶的祝愿。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词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韵律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rén hóu miào shǒu zuò lú líng, mín gē mǐn huì rú shén míng.
仁侯妙手作庐陵,民歌敏惠如神明。
gē shēng dòng tiān tiān jiàng ruì, yī yè huàn chū qióng yáo chéng.
歌声动天天降瑞,一夜幻出琼瑶城。
lì qiáo yī xīn yù lóu guān, jùn zhì bié qǐ yín shè tīng.
丽谯一新玉楼观,郡治别起银设厅。
xiǎo shàng qīng yuán tái shàng wàng, qiān mén wàn hù jiē shuǐ jīng.
晓上青原台上望,千门万户皆水晶。
bā yì shān chuān yī qiān lǐ, jǐn zhǒng qí shù jī wèi yīng.
八邑山川一千里,尽种琪树玑为英。
mù liáo bǐng zhú zhēng rù hè, lǎo fū bào bìng dú jiāng wò.
幕僚秉烛争入贺,老夫抱病独僵卧。
jì yán hè kè cǐ wèi qí, lái nián yù lì huá liú shi.
寄言贺客此未奇,来年玉粒滑流匙。
wàn sōu zhēn zhū gòng jīng shī, lǎo fū yǐ cǎo zhōu sòng fēng nián shī.
万艘真珠贡京师,老夫已草周颂丰年诗。
韵脚: 拼音:mù liáo bǐng zhú zhēng rù hè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一个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幕 (形声。从巾,莫声。本义覆布,帐篷的顶布) 同本义 幕,帷在上曰幕。--《说文》 舞于鲁君之幕下。--《谷梁传·定公十年》 楚幕有乌。--《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举袂成幕。--《战国策·齐策一》 又如幕幕(覆布周密的样子);幕燕(筑巢于幕上的燕子);幕下(帐幕之下;幕府中) 帐幕;篷帐 风动将军幕。--杜甫《西山》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杜甫《后出塞》 又如幕庭(营帐前的空地);幕帷(帐幕);幕席(帐幕和座席;幕宾的职位) 幕mù ⒈帐篷帐~。 ⒉垂帘银~。开~。帘~。 ⒊覆盖解朝服而~之。 ⒋戏剧中较完整的段落独~剧。五~话剧。 ⒌〈古〉军中张幕居住,叫"幕府"◇泛指军政大官的衙门,简称"幕"~府新开,广延群俊(延引进。俊人才)。~宾。~僚。 ⒍ ⒎〈古〉通"漠"。沙漠。 幕màn 1.金属币的背面。

:僚〈名〉 (形声。从人,尞声。本义官,官职) 同本义 百僚师师。--《书·皋陶谟》 百僚是试。--《诗·小雅·大东》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左思《咏史》 又如僚吏(僚属。属官部下);僚佐(僚属,部下);僚侍(侍臣);僚故(故吏);僚品(众官);僚俊(才能杰出的属官) 古代一种服苦役的官奴 隶臣僚,僚臣仆。--《左传·昭公七年》 又如僚朴(同主之仆);僚隶(僚与隶,皆为服苦役的罪人) 一起作官的人 僚友称其弟也。--《礼记·曲礼》 显誉成于僚友。--《后汉书·郑玄传》 又如 僚liáo ⒈官,官吏官~。同~。~属。 ⒉ 僚liǎo 1.美好貌。 僚lǎo 1.魏晋以来对分布于今四川﹑陕西﹑贵州﹑云南﹑广西﹑湖南﹑广东等省(区)部分少数民族的泛称。

:秉 (会意。从又,从禾,表示以手持禾。又”篆体象一只手。本义禾把,禾束) 同本义 秉,禾束也。--《说文》 彼有遗秉。--《诗·小雅·大田》 或取一秉秆焉。--《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又如秉穗(收稻时遗留在田中的禾把与禾实);秉握(一握稻把。言数量少) 量词。十六斛。如秉刍(十庾数量的草把) 通柄”。权力,权柄 治国不失秉。--《管子·小匡》 国子实执齐秉。--《左传·哀公十七年》 秉 手拿着,手持(是一只手从旁边拿着小物) 秉,执也。--《尔雅 秉 bǐng ①手持~烛夜游。 ②掌握;把持~权。 ③姓。 【秉承】承受(意图、旨意等)。又作禀承。 【秉公】按公认的道理或平等的标准#办事。 【秉性】性格~贤良。

:烛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同本义 烛,庭燎大烛也。--《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 执烛于西阶上。--《仪礼·燕礼》 共坟烛庭燎。--《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 独不见跋。--《礼记·曲礼》 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仪礼·士丧礼》注 举烛者,尚明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陆游《雪夜感旧》 又如烛火(火炬,火把);烛 烛(爐)zhú ⒈以线绳或苇子做中心,周围用蜡和油脂包裹,点燃取光的东西蜡~成灰泪始干。 ⒉照见,照耀火光~天。〈引〉明察洞~其奸。 ⒊

:争 (会意。金文字形,上为爪”(手),下为又”(手),中间表示某一物体,象两人争一样东西。从又,义同。本义争夺) 同本义 争,彼此竞引物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争所有余。--《墨子·公输》 几只早莺争暖树。--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民争负薪。--《资治通鉴·唐纪》 人争鬻之。--明·刘基《卖柑者言》 如争座(争座次;争高低);争立(争夺王位);争国(争夺君位);争恶(争夺险要之地);争标(争夺优胜);争重(争夺帝位、王权) 辩论;争论 争者事之末也。--《国语·越语》 争(爭)zhēng ⒈夺,力求得到,互不相让~夺。~取。~先。~气。~斗。力~。为国~光。公平竞~。激烈竞~。 ⒉不同意见相辩~执。~辩。~论。~长论短。 ⒊〈方〉欠,差~十元钱。 ⒋怎么(多见于〈古〉诗词曲中)~奈。~不。~知晓。 争zhèng 1.通"诤"。诤谏;规劝。 2.通"挣"。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入,内也。--《说文》 他人入室。--《诗·唐风·山有枢》 就不欲入。--《庄子·人间世》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左传·文公十六年》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又如入门问讳(到别人家里,先需了解人家先祖名讳,以便谈话);入对(进宫回答皇帝的问题);入览(看到);入迁(从外地迁到京城做官);入学(童生考取秀才);入山;入口;入帘( 科举时期,考官进场阅卷 入rù ⒈进,收进,从外面进到里面,跟"出"相对~室。~场。~库。收~。量~为出。 ⒉参加~学。~会。~党。 ⒊合乎,合于~时。~情~理。 ⒋ ⒌ ⒍ ⒎

:贺 奉送礼物表示庆祝 贺,以礼相奉庆也。--《说文》 不然,则重币帛,以贺其福而吊其凶。--《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诗·大雅·下武》 叔向贺之。--《国语·晋语》 是以贺。 何贺之有。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又如贺敬(贺礼);贺吊往还(庆贺吊唁往来应酬);贺冬(庆祝冬至节);贺厦(庆祝大厦落成) 嘉奖;犒劳 今文余一人贺之。--《仪礼·觐礼》 又如贺彩(奖品);贺功(庆功);贺军(犒劳将士);贺酒(表示庆贺的酒宴) 赞许;附和 贺hè庆祝,祝颂,道喜庆~。祝~。恭~。~电。~新年。~功酒。~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