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Z 灾是旄头出

"灾是旄头出"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1 23:39:53


简介: “灾是旄头出”出自宋代刘克庄的《杂咏一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āi shì máo tóu chū,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出处: 《杂咏一首》
内容:
晴是羲和喜,阴是嫦娥妒。
暖是青帝来,凉是赤熛去。
灾是旄头出,祥是奎星聚。
雷是阿香嗔,涛是灵胥怒。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刘克庄
诗人介绍: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翻译:

《杂咏一首》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刘克庄。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晴是羲和喜,
阴是嫦娥妒。
暖是青帝来,
凉是赤熛去。
灾是旄头出,
祥是奎星聚。
雷是阿香嗔,
涛是灵胥怒。

译文:
晴朗的天气是羲和(太阳神)的喜悦,
阴云的天气是嫦娥(月亮女神)的嫉妒。
温暖来临是青帝(春天之神)的到来,
凉爽离去是赤熛(秋天之神)的离去。
灾难的出现是旗帜的升起,
吉祥的聚集是奎星(星宿之神)的相聚。
雷鸣是阿香(雷神之一)的愤怒,
波涛汹涌是灵胥(海神)的怒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天象和自然现象为主题,通过对不同天气和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神和神话人物的崇敬和想象。诗中使用了对偶的手法,将正面和负面、喜悦和嫉妒、温暖和凉爽等相对的事物进行对比,以展现出自然界的变化和平衡。

诗中提到的羲和、嫦娥、青帝、赤熛、奎星、阿香和灵胥等,都是中国神话和传说中的神祇和人物。通过将这些神话元素融入诗词中,刘克庄表达了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读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神话和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倾慕。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不同天气和自然现象的特征,展示了自然界的丰富多样和变幻无穷。通过对天象和自然元素的人化描绘,诗中透露出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折射出宋代文人对自然和神话的浓厚兴趣。这首诗词既有着文人对自然的观察和理解,又折射出对神话和传统文化的情感追溯,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qíng shì xī hé xǐ, yīn shì cháng é dù.
晴是羲和喜,阴是嫦娥妒。
nuǎn shì qīng dì lái, liáng shì chì biāo qù.
暖是青帝来,凉是赤熛去。
zāi shì máo tóu chū, xiáng shì kuí xīng jù.
灾是旄头出,祥是奎星聚。
léi shì ā xiāng chēn, tāo shì líng xū nù.
雷是阿香嗔,涛是灵胥怒。
韵脚: 拼音:zāi shì máo tóu chū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四质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灾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同本义 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说文》。或体灾。 大者曰灾,小者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释名》 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左传·昭公九年》 又如灾火(火灾);灾燀(火灾) 灾害,祸患 大烖。--《周 灾(災、烖)zāi ⒈水、火、荒、旱、虫等所造成的祸害~害。火~〉 ~ 。 虫~。救~。 ⒉人为的祸害~及其身。招~惹祸。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是,直也。--《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 而疑是精粗之体。--《礼记·玉藻》。疏谓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济》 对的,正确的 王弗是。--《国语·楚语》。注;理也。”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荀子·劝学》。注谓正道也。”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注善也。” 彼人是哉。--《诗·魏风·园有桃》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清·林觉民《与妻书》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是shì ⒈对,正确,合理,跟"非"相对~的。分清~非。今~昨非。 ⒉这,这个,这样~日天晴。如~也行。~可忍,孰不可忍。 ⒊〈表〉解释或分类她~学生。这瓶墨水~红的。 ⒋〈表〉存在满园~果树。遍街都~人。 ⒌〈表〉答应~,我马上去办。 ⒍〈表〉赞同,认为对~的。话~说得好。 ⒎〈表〉让步,含"虽然"之义这椅子旧~旧,但很结实,还能用。 ⒏〈表〉适合味道~爽口。他走的~时候。 ⒐〈表〉凡是,一切~重活他都抢着干。~节假日她照常忙。 ⒑〈表〉加重语气今天~热。惟你~问。 ⒒〈表〉判断共产主义~人们的最高理想。 ⒓用于问句你~坐火车还~坐飞机? ⒔ ①正确和错误明辨~非。 ②争执,纠纷招惹~非。搬弄~非。 ⒕ ⒖ 是tí 1.月边。参见"是月"。

:旄 同本义 旄,幢也。--《说文》。本用妈犛牛尾,注于旗之竿首,故曰旄◇又用羽,或兼用氂与羽焉。 右秉白旄。--《书·牧誓》 建彼旄矣。--《诗·小雅·出车》 见羽旄之美。--《孟子》 总光耀之采旄。--《史记·司马相如传》 乐师有旄舞。--《周礼·旄人》 上将拥旄西出征。--岑参《轮台歌》 又如旄钺(本为旗帜和兵器。代指军权);旄麾(即旌麾。帅旗);旄象(饰以象牙的旌旗) 牦牛尾 羽旄齿革。--《国语·晋语》 又如旄羽(牦牛尾和雉羽);旄狄(即旄羽) 旄máo ⒈〈古〉用牦牛尾做装饰的旗帜。泛指大旗拥~出征。 ⒉牦牛尾~羽。 旄mào 1.年老。 2.眼睛昏花。 3.昏乱。

:头〈名〉 (形声。从页,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同本义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 头(頭)tóu ⒈脑袋,人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体的最前部分~颅。特指头发梳~。 ⒉物体的顶端、前端或事情的起点、终点山~。车~。有~有尾。一年到~。 ⒊第一,开初的~号。~班。~等舱。~半月。 ⒋以前,在前面的~三年。~里走的是她。 ⒌为首的(多用于贬义)~领。~儿。把~。盗窃~子。 ⒍方面他们几个是一~的。 ⒎接近事到临~。 ⒏物品的残存部分粉笔~。布~儿。 ⒐量词。指牲畜、像头的、不定数量等五~猪。四~蒜。百来~。 ⒑词尾(读轻声)石~。拳~。苦~儿。有看~。在上~。放外~。看后~。 ⒒ ⒓ ⒔ ⒕ ①脑筋,理智或思想不要昏~昏脑。 ②要领,门路这件事还没有摸着~脑。 ③首领她是这儿的~脑。 头tou 1.名词后缀。接于名词性词根之后。 2.名词后缀。接于动词词根之后。 3.名词后缀。接于形容词词根之后。 4.方位词后缀。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季春》 万物出乎震。--《易·说卦》 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我出我车。--《诗·小雅·出车》 出车彭彭。 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