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殄瘁之悲

"殄瘁之悲"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1 19:10:48


简介: “殄瘁之悲”出自宋代岳珂的《文周翰盛暑帖赞》,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tiǎn cuì zhī bēi,诗句平仄:仄仄平平。
出处: 《文周翰盛暑帖赞》
内容:
同文之狱,诸贤非一族。
殄瘁之悲,独及于禹玉。
岂一人之言,自为之反复。
伤哉利禄。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岳珂
诗人介绍: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翻译:

《文周翰盛暑帖赞》是宋代岳珂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同文之狱的悲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志士辛劳所致的悲伤之情,以及对名利之间抉择的痛惜之意。

诗意:
诗词以同文之狱为背景,同文指的是当时宋徽宗为纠正当时士人的文风而设立的法令。诗中表达了岳珂对同文之狱的不满和悲凉。作者通过诗词表达了自己对志士们为了文学追求而付出的辛劳和牺牲之悲伤,同时也批判了名利之间的抉择。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同文之狱的悲凉景象。作者用简练的词语表达了自己对同文之狱的不满和对牺牲者的悲伤之情。通过揭示同文之狱对志士们的残酷打击,诗词流露出深深的忧愤之情。

诗词中的"独及于禹玉"表达了作者对被牵连的人的同情之情。这句话暗指了被同文之狱所牵连的人们,他们的遭遇和禹玉一样,都是无辜受到牵连和冤屈的。

诗词最后一句"伤哉利禄"则表达了作者对名利之间抉择的痛惜。这句话指出了在名利面前,人们常常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放弃了正义和良知,对此作者深感伤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同文之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志士辛劳所致的悲伤之情和对名利之间抉择的痛惜之意。在简洁明快的语言中,诗词流露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tóng wén zhī yù, zhū xián fēi yī zú.
同文之狱,诸贤非一族。
tiǎn cuì zhī bēi, dú jí yú yǔ yù.
殄瘁之悲,独及于禹玉。
qǐ yī rén zhī yán, zì wèi zhī fǎn fù.
岂一人之言,自为之反复。
shāng zāi lì lù.
伤哉利禄。
韵脚: 拼音:tiǎn cuì zhī bēi
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殄〈动〉 (形声。剔解后的残骨。隶变人歹”。从歺”多与死亡有关。本义断绝;竭尽) 同本义 殄,尽也。--《说文》 余风未殄。--《书·毕命》 邦国殄瘁。--《诗·大雅·瞻卬》 败国尽民。--《左传·宣公二年》 丁殄地财。--《淮南子·本经》 又如殄瘁(困穷;贫病);殄绝(灭绝);殄世(绝嗣) 消灭 自王泽殄,风人辍采。--《文心雕龙·明诗》 武殄暴逆。--《史记·秦始皇本纪》 又如殄平(消灭);殄熄(消灭;息灭);殄灭(消灭;灭绝);殄夷(杀尽);殄歼(歼灭) 昏迷 如殄靡( 殄tiǎn ⒈消灭,灭绝暴~天物(任意糟蹋物品)。 ⒉昏迷人~不悟(醒)。

:瘁 (形声。从疒,卒声。从疒”,表示与疾病有关。本义困病) 同本义 顇,病也。--《尔雅》 邦国殄顇。--《汉书·王莽传》 又如瘁音(疲病衰弱的声音);瘁瘁(疲病的样子) 劳累 生我劳瘁。--《诗·小雅·蓼莪》 使人心瘁。--《高唐赋》 又如瘁瘅(劳累痛苦);瘁心(犹苦心;劳心);瘁志(谓苦心劳神,一意于某事) 忧愁;悲伤 登高远望,使人心瘁。--宋玉《高唐赋》 又如瘁瘁(忧愁貌);瘁貌(忧愁容);瘁慑(忧伤屈服貌) 憔悴;枯槁 仆夫况瘁。--《诗·小雅·出车》 又如 瘁 cuì过度艰辛鞠躬尽~。

: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悲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同本义 悲,痛也。--《说文》 悲,伤也。--《广雅》 忧心且悲。--《诗·小雅·鼓钟》 我心伤悲。--《诗·召南·草虫》 并于肺则悲。--《素问·宣明五气篇》 至于悲谷。--《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 何哭之甚悲也。--晋·干宝《搜神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悲怆(悲伤);悲怨(悲痛怨恨);悲惋(悲伤惋惜);悲吟(悲伤哀叹);悲忧(悲 悲 bēi ①哀伤~哀、~喜交集。 ②怜悯慈~。 【悲惨世界】法国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写失业者冉阿让受主教感化而成为市长的故事,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表现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悲怆】悲伤曲调~低沉。 【悲悼】悲伤悼念。 【悲愤填膺】悲痛和愤怒充满胸膛。膺胸。 【悲欢离合】悲哀和欢乐,别离和团聚。泛指生活中的种种遭遇和心情人有~。 【悲剧】 ①戏剧类别之一,以表现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主人公的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 ②比喻不幸的遭遇。 【悲苦】悲哀痛苦。 【悲戚】悲痛哀伤。 【悲切】悲痛;悲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 【悲天悯人】对社会腐败和人民疾苦感到悲愤不平。 【悲恸】极其悲哀伤心~欲绝。 【悲喜交集】见【悲喜交加】。 【悲喜交加】悲痛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又作悲喜交集。 【悲喜剧】戏剧类别之一。兼有悲剧、喜剧因素。多指结局圆满的戏剧。通常在轻松的喜剧形式下展示深刻的悲剧性内容。 【悲辛】悲痛辛酸。 【悲咽】悲哀哽咽。 【悲壮】(声音、诗文等)悲哀而雄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