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F 抚长剑兮玉珥

"抚长剑兮玉珥"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20:41:58


简介: “抚长剑兮玉珥”出自先秦屈原的《九歌 东皇太一》, 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fǔ cháng jiàn xī yù ěr,诗句平仄:仄平仄平仄仄。
出处: 《九歌 东皇太一》
内容: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1]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2],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3],莫桂酒兮椒浆;
扬枹[4]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朝代: 先秦
分类:
诗人: 屈原
诗人介绍: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翻译: 【注释】:
[1]:音“求”。
[2]:音“阵”。
[3]:音“界”。
[4]:音“福”。

【简析】:

《星经》记载:“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天帝神,主十六神。”
《庄子·天地篇》云:“主之以太一”,成玄英注:“太者,广大之名。一以不二为称,言大道旷荡,无不制围,囊括万有,通而为一,故谓之太一也。”王逸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
《汉书·郊祀志》曰:“天神贵者太一。”“皇”是最尊贵的神的通称,“太一”在楚人中是东方最尊贵的天帝之神。
-------------------------------------------
①吉日:吉祥的日子。辰良:即良辰。②穆:恭敬肃穆。愉:同“娱”,此处指娱神,使神灵愉快、欢乐。上皇:即东皇太一。③珥指剑柄上端像两耳突出的饰品。④璆(qiu2求):形容玉石相悬击的样子。锵:象声词,此处指佩玉相碰撞而发出的声响。

⑤瑶席:珍贵华美的席垫。瑶,美玉。玉瑱(zhen4镇):同“镇”,用玉做的压席器物。⑥盍(he2合):同“合”,聚集在一起。琼芳:指赤玉般美丽的花朵。琼,赤色玉。⑦蕙:香草名,兰科植物。肴蒸:大块的肉。藉:垫底用的东西。⑧椒浆:用有香味的椒浸泡的美酒。

⑨枹(fu2伏):鼓槌。拊(fu4附):敲击。⑩安歌:歌声徐缓安详。⑾陈:此处指乐器声大作。浩倡:倡同“唱”;浩倡指大声唱,气势浩荡。


⑿灵:楚人称神、巫为灵,这里指以歌舞娱神的群巫。偃蹇:指舞姿优美的样子。姣服:美丽的服饰。⒀芳菲菲:香气浓郁的样子。⒁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调。繁会:众音汇成一片,指齐奏。⒂君:此处指东皇太一。

吉祥日子好时辰,
恭敬肃穆娱上皇。
手抚长剑玉为环,
佩玉铿锵声清亮。

华贵坐席玉镇边,
满把香花吐芬芳。
蕙草裹肉兰为垫,
祭奠美酒飘桂香。

高举鼓槌把鼓敲,
节拍疏缓歌声响,
竽瑟齐奏乐音强。

群巫娇舞服饰美,
香气四溢香满堂。
众音齐会响四方,
上皇欢欣乐安康。

【赏析】
  作为《九歌》的开首篇,《东皇太一》在全诗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意义。虽然自东汉王逸以来,历代注家对东皇太一是天神的说法,并无歧异之见,然而它究竟是什么神,却诸说不一。《文选》唐五臣注云:“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认为东皇太一是东帝;洪兴祖《楚辞补注》与朱熹《楚辞集注》皆承袭其说,何焯《义门读书记》与马其昶《屈赋微》则认为是战神;闻一多又以为是伏羲;还有以为太乙、齐国上帝的,不一而足。

  其实,“太一”在屈原时代并不是神,它在“东皇太一”中不可能充当神的称谓;而“东皇”,由于先秦时代的东——春对应等关系,表明了它乃是春神的指称。在没有更确凿材料发现之前,“东皇太一”应是春神的说法可以成立。至于“太一”,在这里的含义是始而又始,象征起始与开端。

  诗一开首,先交待祭祀的时日——因是祭春神,故时日当在春天。选择春日的吉良时辰,人们准备恭恭敬敬地祭祀上皇——春神——东皇太一,让其愉悦地降临人世,给人间带来万物复苏、生命繁衍、生机勃发的新气象。主持祭祀的主祭者抚摸长剑上的玉珥,整饬好服饰,恭候春神降临。开头四句,简洁而又明了地写出了祭祀的时间与祭祀者们对春神的恭敬与虔诚。

  继而描述了祭祀所必备的祭品:瑶席,玉瑱,欢迎春神的楚地芳草以及款待春神的佳肴美酒。这一切,配合着繁音急鼓、曼舞浩唱,告诉人们,春神将要降临了。整个祭祀气氛开始进入高潮。

  末尾四句,是全诗的尾声,也是祭祀的高潮——春神于此时降临了。“偃蹇兮姣服”——是春神美妙动人的舞姿与外表,“芳菲菲兮满堂”——是春神带来的春的气息与氛围。欢迎祈盼的人们于是钟鼓齐奏、笙箫齐鸣,使欢乐气氛达到最高潮。末句“君欣欣兮乐康”,既是春神安康欣喜神态的直接描绘,也是祭祀的人们对春神降临所表露的欣喜心态。

  全诗篇幅虽短,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气氛热烈,给人一种既庄重又欢快的感觉,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春神的敬重、欢迎与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赐福人间,给人类的生命繁衍、农作物生长带来福音。

  屈原以不同于《九歌》它篇的写法,在短小精悍的篇幅中,生动展现了祭神的整个过程和场面,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徐志啸)
读音: jí rì xī chén liáng, mù jiāng yú xī shàng huáng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fǔ cháng jiàn xī yù ěr, qiú 1 qiāng míng xī lín láng
抚长剑兮玉珥,璆[1]锵鸣兮琳琅;
yáo xí xī yù zhèn 2, hé jiāng bǎ xī qióng fāng
瑶席兮玉瑱[2],盍将把兮琼芳;
huì yáo zhēng xī lán jí 3, mò guì jiǔ xī jiāo jiāng
蕙肴蒸兮兰藉[3],莫桂酒兮椒浆;
yáng bāo 4 xī fǔ gǔ, shū huǎn jié xī ān gē
扬枹[4]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chén yú sè xī hào chàng
陈竽瑟兮浩倡;
líng yǎn jiǎn xī jiāo fú, fāng fēi fēi xī mǎn táng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wǔ yīn xī fán huì, jūn xīn xīn xī lè kāng.
五音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韵脚: 拼音:fǔ cháng jiàn xī yù ěr
平仄:仄平仄平仄仄
韵脚*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扶〈动〉 (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同本义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 车至门扶。--《战国策·卫策》。注扶,谓下车。” 遂扶以下。--《左传·宣公二年》 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又如扶绰(搀扶,扶托);扶策(扶助,搀扶);扶掖(搀扶;扶助);扶挈(以手搀扶);扶将(搀扶) 扶持;护持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又如扶树(扶持培植);扶舁(扶持;搀扶);扶舁(护持扛抬);扶倾(扶 抚(撫) fǔ ⒈扶持,保护,养育~养。~育。~其老弱。 ⒉慰问~恤。安~。优~。 ⒊按摩,轻轻地摸~摩。~摸。 ⒋拍,击~背。~掌欢笑。 抚mó 1.仿效。 2.临摹。

:长 chang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披长发之形,以具体表抽象,表示长短的长”。本义两点距离大) 同本义。与短”相对 巽为长,为高。--《易·说卦》 顺彼长道。--《诗·鲁颂·泮水》 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长毂九百。--《左传·昭公五年》 布帛长短同。--《孟子》 长三尺。--《仪礼·士冠礼》 长丈二尺。--《周礼·凌人》注 长一身有半。--《论语》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又如狭长(窄而长);长铗(剑的一种。刀身剑锋长的叫长铗,短的叫短铗) 时间久

:剑 (形声。从刀,佥声。本义古代兵器。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短柄) 同本义 劒,人所带兵也。--《说文》。注今之匕首。” 昔葛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为剑。--《管子》 负剑辟咡诏之。--《礼记·曲礼》 疆花不落,弓晓月逾明。--虞世南《从军行》 又如剑锷(剑的锋刃);剑首(剑环。用玉或金属制成,上面镂刻有花纹);剑气(剑的光芒;比喻人的声望) 剑术 剑 以剑杀人 剑斩虞常。--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剑(劍、劒)jiàn〈古〉一种兵器,长条形,两面有刃,前端尖利。有柄。有剑鞘。现已作为体育运动用品拔~。 比~。

:兮 啊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诗·周南·葛覃》 兮xī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缘天梯~北上。登太乙~ 玉台。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 玉yù ⒈一种珍贵的矿石,质细而坚硬,有光泽,微透明,可雕琢成簪、环等装饰品。〈喻〉洁白、美丽~颜。~龙。~人。 ⒉敬词~体。~照(人像照片)。 ⒊ 、穗可作饲料用。

:珥 中国古代的珠玉耳饰 珥,珠在珥也。耳珰垂珠者曰珥。--《苍颉篇》。按,玉之似珠圆者。” 傅玑之珥。--《史记·李斯传》 设笄珥。--《列子·周穆王》 日、月两旁的光晕,即位于太阳或月亮两侧并凸向太阳或月亮的光弧,与虹的片段相似,与晕相切 月晕有两珥,白虹贯之。--《隋书》 即日珥 珥,气在日两旁之名也。珥,耳也,言似人耳之在两旁也。--《释名·释天》 剑鼻 抚长剑兮玉珥。--屈原《楚辞》 珥 贯耳 珥ěr 1.珠玉做的耳饰。也叫瑱﹑珰。《战国策·齐策三》"薛公欲知王所欲立,乃献七珥。美其一。明日视美珥所在,劝王立为夫人。"《文选·枚乘》"九寡之珥以 为约。"李善注引《苍颉篇》"珥,珠在耳也。"唐韩愈《城南联句》"酣欢杂弁珥,繁价流金琼。"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母脱簪珥付之去,孝廉弗闻也。" 冰心《寄小读者》五"﹝那女儿﹞头上﹑手戴满了簪子﹑耳珥﹑戒指﹑镯子之类,说话时善能作态。"一说为耳珰之垂珠。 2.剑鼻。 3.日﹑月两旁的光晕。 4.插;戴。 5.通"衈"。古代祭祀杀牲取血以供衅礼之用。 珥èr 1.通"刵"。古代大猎时,割取禽兽的左耳以计数报功。 2.通"咡"。吐。参见"珥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