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P 捧檄三牲养

"捧檄三牲养"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5 06:26:11


简介: “捧檄三牲养”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太宜人程氏挽词》,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pěng xí sān shēng yǎng,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出处: 《太宜人程氏挽词》
内容:
我昔官黟歙,人传女训芳。
尊章宜小妇,孙子寿高堂。
风木真无定,冰鱼已不尝。
遥怜霜露感,何必薤歌伤。
捧檄三牲养,称觞百岁期。
身犹孺子泣,世已隙驹驰。
吉梦青衣卜,丰碑黄绢辞。
佳城有奇事,应足洗余悲。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范成大
诗人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翻译:

诗词:《太宜人程氏挽词》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中文译文:
我曾在黟县和歙县任官,人们传颂着女子的美德。敬爱的丈夫像小妇人一样,孙子享受着长寿之福。风吹树木摇曳不定,冰冷的鱼已不再品尝。我遥想起霜露的滋润,何必悲伤于薤歌之中。我捧着檄文祭奠祖先,举杯庆祝百岁之期。我的身体还像孩童一样哭泣,而世事已如疾驰的马匹。吉祥的梦预示着贵人的到来,丰美的碑文和黄绢的离别辞。美丽的城市中有着奇妙的故事,应该足够洗净我内心的悲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的作品,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境遇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自己曾经的官职、传颂的美德以及家族的兴旺,呈现了一个幸福美满的画面。然而,诗人也意识到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用风吹树木、冰鱼不尝等形象来表达生活的无常和变化。他怀念过去的美好,但同时也感叹现实的残酷和自己的无奈。

诗词中运用了诸多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借物抒怀、对仗和比喻等,增强了表达的艺术感和感染力。通过对霜露、檄文、百岁之期等形象的运用,诗人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并以此对比出自己的忧伤和无奈。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家族兴衰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深切感受。同时,诗人也以个人的经历反映了整个时代的转变和社会的变迁,展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触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范成大作为宋代文人的独特风采,呈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思考,使人产生共鸣和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wǒ xī guān yī shè, rén chuán nǚ xùn fāng.
我昔官黟歙,人传女训芳。
zūn zhāng yí xiǎo fù, sūn zi shòu gāo táng.
尊章宜小妇,孙子寿高堂。
fēng mù zhēn wú dìng, bīng yú yǐ bù cháng.
风木真无定,冰鱼已不尝。
yáo lián shuāng lù gǎn, hé bì xiè gē shāng.
遥怜霜露感,何必薤歌伤。
pěng xí sān shēng yǎng, chēng shāng bǎi suì qī.
捧檄三牲养,称觞百岁期。
shēn yóu rú zǐ qì, shì yǐ xì jū chí.
身犹孺子泣,世已隙驹驰。
jí mèng qīng yī bo, fēng bēi huáng juàn cí.
吉梦青衣卜,丰碑黄绢辞。
jiā chéng yǒu qí shì, yīng zú xǐ yú bēi.
佳城有奇事,应足洗余悲。
韵脚: 拼音:pěng xí sān shēng yǎng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二养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捧〈动〉 (形声。从手,奉声。本义两手承托。古多作奉”) 同本义 捧,两手承也。--《广韵》 捧馈而哭。--《穆天子传》。注捧,两手持也。” 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后汉书·朱浮传》 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两手捧头及剑奉之。--晋·干宝《搜神记》 又如捧戴(托举;扶拥);捧脚(捧承他人的脚。形容随从众多);捧檄(接受诏书为官就任);捧头鼠窜(形容抱头而逃、狼狈至极);捧茗(端茶) 拱手 掬 捧pěng ⒈两手托着~书。 ⒉奉承,替人吹嘘吹~。~场。 ⒊量词。指用手能捧的两~瓜子。 ⒋

:檄 (形声。本义檄文) 同本义 太祖得书,便命移檄。--《英烈传》 制府檄下。--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文檄”即檄文。古代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奉檄守御。--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传檄(传布檄文);羽檄(上插鸟羽的古代征兵军书) 泛指信函 使君子年善?来檄可求。--王安石《寄丁中允》 檄 用檄文晓谕或声讨 按察司行文檄了知县去。--《儒林外史》 檄其人士,于政治宗教,皆欲 檄xí〈古〉用于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文。传~声讨。

:三〈数〉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 三sān ⒈数目字~个。~人行必有我师。 ⒉多次再~叮嘱。~番五次。~思而行。~令五申。~复斯言。 ⒊[三甲]〈古〉"殿试"中榜者(进士)的三个等级。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的中榜者,分为三等即"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 出身"。每甲各取有若干名,统称进士。元、明、清,殿试的中榜者,一甲只取有三名,二甲、三甲则各取有若干名。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三sàn 1.多次;再三。

:牲 (形声。从牛,从生。本义古代供祭祀用的全牛) 同本义 牲,牛完全也。--《说文》。按,牛完全当为字之训。 全曰牲,伤曰牛。--《谷梁传·哀公元年》 始养之曰畜,将用之曰牲,是牲者,祭祀之牛也。--《周礼·庖人》注 用大牲。--《易·萃》。郑注大牲,牛也。” 礼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左传·僖公三十一年》 又如牲体(古时祭祀用的牺牲的躯体);牲礼(祭祀时的用牲之礼);牲玉(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牲事(古代祭祀中有关准备牺牲的事) 泛指供祭祀、盟誓及食用的家畜,包括牛、羊、豕、 牲shēng ⒈〈古〉指供祭祀和宴享用的牛羊猪,统称"三牲"。 ⒉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养,供养也。--《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 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礼记·郊特牲》 殳能生之不能养之。--《荀子·礼论》 养不亏。--《韩非子·五蠹》 监门之养。 不食力而养足。--《韩非子·五蠹》 养公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供养卒大恩。 归养。--《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养父母。--宋·王安石《伤仲永》 又如养娇囡(因父母溺爱而性格骄纵的姑娘);养家人(担负赡养全家生计的人);养济院(孤老院 养(餬)yǎng ⒈抚育,供给~育。供~。 ⒉生育,生小孩生~。 ⒊教育,培育教~。培~。从小~成劳动习惯。 ⒋喂动物,培植花草饲~。~鸭。~猪。~殖。~鸟。~花。~草。 ⒌休息,调理,滋补。休~。保~。滋~。〈引〉保护修理 修~。~路。 ⒍扶助,帮助以工~农。 ⒎非亲生的但有抚育关系的~母。~女。 养yàng 1.(今读yǎng)奉养;事奉。 2.引申为祭祀。参见"养鬼"﹑"养神"。 3.古代役卒的通称。 4.特指伙夫。 5.培育木柴的山地。 6.通"恙"。忧愁。 7.通"羕"。 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