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J 枷锁自然脱免

"枷锁自然脱免"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4-28 22:59:41


简介: “枷锁自然脱免”出自元代马钰的《姚源忆故人 赴黄?醮赠道众》, 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jiā suǒ zì rán tuō miǎn,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出处: 《姚源忆故人 赴黄?醮赠道众》
内容:
寻神救苦酬予愿。
海角天涯心遍。
暗诱人离火院。
物外真修炼。
寻思地狱心寒颤。
救拔亡灵经念。
枷锁自然脱免
总赴蓬莱宴。
朝代: 元代
分类: 忆故人
诗人: 马钰
诗人介绍: 凤翔扶风人,徙居登州宁海,字元宝,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海陵王贞元间进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阳子王哲,从其学道术,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后游莱阳,入游仙宫。相传妻孙氏与钰先后仙去。赐号丹阳顺化真人、抱一无为真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等。
翻译:

《姚源忆故人 赴黄?醮赠道众》是元代马钰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寻找神明,救助苦难的人,以此回报心愿。心灵穿越海角天涯。暗暗引诱人们离开尘世,走向火焰的殿堂。超越尘世的修炼之道。思索着地狱的恐惧,心灵寒颤。挽救、解救亡灵的经文回忆。枷锁自然解脱,摆脱束缚。最终前往蓬莱仙境的盛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马钰对于寻找神明、救助苦难的人的思考和追求。诗中的姚源是马钰的友人,诗人通过回忆姚源的经历,表达了对于心灵追求和救度的渴望。

诗词的开篇,“海角天涯心遍”,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追求的广阔和不断探索的愿望。接着,诗人描述了神秘的火焰殿堂,将人们引离尘世,进入修炼之地,寻求超越物质世界的真谛。这里的火院象征着宗教或道教中的修行之地,以及超越尘世的境地。

诗词的下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于地狱的恐惧和对亡灵的关怀。他思索着地狱的可怕,心灵颤抖。然而,他并不满足于停留在恐惧和忧虑之中,而是通过回忆救度亡灵的经文来寻求拯救。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束缚的解脱,枷锁自然脱免,意味着心灵的解放和超越。

最后一句“总赴蓬莱宴”,表达了诗人最终前往蓬莱仙境的愿望,蓬莱被视为仙境,象征着超脱尘世的幸福和境地。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寻求神明和超凡境地的追求,表达了人们对于心灵拯救和超越尘世的向往。它展现了诗人的宗教情怀和对于超越世俗束缚的追求,同时也是对友人姚源的怀念和敬意。整首诗词以清晰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诗情融入了宗教信仰、修行与超脱的主题,给人以思考和沉思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ún shén jiù kǔ chóu yǔ yuàn.
寻神救苦酬予愿。
hǎi jiǎo tiān yá xīn biàn.
海角天涯心遍。
àn yòu rén lí huǒ yuàn.
暗诱人离火院。
wù wài zhēn xiū liàn.
物外真修炼。
xún sī dì yù xīn hán zhàn.
寻思地狱心寒颤。
jiù bá wáng líng jīng niàn.
救拔亡灵经念。
jiā suǒ zì rán tuō miǎn.
枷锁自然脱免。
zǒng fù péng lái yàn.
总赴蓬莱宴。
韵脚: 拼音:jiā suǒ zì rán tuō miǎn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六铣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枷 (形声。从木,加声。本义连枷。脱粒用的农具) 同本义(农具名) 枷,加也。加杖于柄头,以过穗而出其谷也。--《释名·释器用》 刑具名 枷,枷锁。--《广韵》 凡死罪枷而拳,流罪枷而梏。--《隋书·刑法志》 又如枷杻(刑具。木枷和手铐);枷梢(刑具。枷板);枷棒(枷和木杖);枷楔(上枷和楔手指的刑罚) 通架”。支持或置物的用具,衣架 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礼记·曲礼上》 枷 枷住,上枷 枷jiā ⒈〈古〉套在犯人脖子上的一种刑具。 ⒉ 枷jià 1.衣架。

:锁 (形声) 置于可启闭的器物上,以钥匙或暗码(如字码机构、时间机构、自动释放开关、磁性螺线管等)打开的扣件 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锁管(锁簧插入的锁身);锁孔(锁眼);锁梃儿(锁的销子);上锁 一种用铁环钩连而成的刑具 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汉·王充《论衡·订鬼篇》 又如锁靠(束缚手腕的刑具);锁韁(枷锁和韁绳) 链子 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全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锁子(锁链);锁 锁suǒ ⒈安在门、箱、柜等的开合处,使人不能随便打开的器具铁~。弹子~。 ⒉用锁锁住~门。~好箱子。 ⒊封闭封~。 ⒋链子~链。枷~。 ⒌紧皱眉头双眉深~。 ⒍一种缝纫法,针脚密,线斜交或钩连,多用于衣物边沿上~边。~扣眼。 ⒎像锁的东西石~。金~。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自,鼻也。--《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 始;开头 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韩非子》 起源 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礼记》 又如自顷(近来) 自 自己,自我;本身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诗·小雅 ·节南山》 自引而起,绝袖。--《战国策·燕策》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自zì ⒈本人,己身~己。亲~。~作~受。~成一家。~强不息。 ⒉从,由~从。~始至终。~成都到武汉。 ⒊当然~属无妨。~有话说。 ⒋ ⒌ ①自己主动。 ②不依靠人为的力量水会~动下流。 ③全部是机械操作~动化。 ⒍ ①自己负担。 ②自以为了不起。 ⒎ ⒏ ①天然存在的~然界。 ②不造作,不勉强听凭~然。 ③当然~然好办。 ⒐ ①自己感觉到。 ②自己认识和觉悟到~觉地遵纪守法。 ⒑ ⒒ ⒓ ⒔ ①自己制造。 ②克制自己。 ⒕ ⒖ ⒗ ①不受约束,不受限制请大家~由发表意见。 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愿活动的权利人身~由。~由选举。 ③哲学上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了客观规律并能掌握它,自觉地运用它来改造世界。 ⒘ ⒙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然,烧也。--《说文》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 可以照见怪物◇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明白 夫燧之取火于日, 然rán ⒈是,对以为~。 ⒉如此,这样当~。不尽~。 ⒊(表示转折)但是,不过,可是~而。~后。 ⒋(表示进一层)那么,这样就~则。 ⒌在词尾。〈表〉状态忽~。显~。欣~。偶~。 ⒍〈古〉通"燃"。燃烧。

:脱〈动〉 (形声。从肉,兑声。本义肉去皮骨) 同本义 脱,消肉舑也。--《说文》 肉去骨曰脱。--《尔雅》 肉曰脱之,鱼曰作之,枣曰新之。--《礼记·内则》 其状若脱。--《列子·天瑞》 筋骨尽脱矣。--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离;脱离 则脱然愈。--《公羊传·昭公十九年》。注疾除貌也。” 言脱于口。--《管子·霸形》 蠃蚌脱壳。-- 鱼不可脱于深渊。--《韩非子·喻老》 善建不拔,善抱不脱。 又如脱祸(摆脱祸害);脱了干系;脱凡(脱离凡俗); 脱tuō ⒈离开,落掉~离。~去。~落。~掉。~粒。~皮。~节。~身。~逃。 ⒉遗漏~误。这儿~了两个字。 ⒊取下,去掉~帽。~去外衣。 ⒋说出,冒出~口而出。~颖而出。 ⒌ 脱tuì 1.见"脱脱"。 2.同"蜕"。

:免 (会意。金文字形,下面是人”,上面象人头上戴帽形,是冠冕的冕”本字。由于假借为免除”义,另造冕”字。假借义免除,避免) 脱掉;脱落 免,脱也。--《广雅·释诂四》 左右免胄而下。--《国语·周语中》 其将不免乎!--《左传·襄公十年》 免使者而复鼓。--《左传·成公十六年》 免胄而听命。--《国语·晋语六》 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谓身不死得免去皮肤也?--《论衡·道虚》 又如免胄(脱下头盔);免丧(脱去丧服);免绖(脱去麻带而仅着丧服) 赦免,释放 免miǎn ⒈去除,去掉~去。~除。~费。~税。~职。~官。罢~。 ⒉防止~疫。避~。 ⒊勿,不要闲人~进。~开尊口。 免wèn 1.古代丧服。去冠括发,以布缠头。 2.物之新生﹑稚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