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P 披榛欲访梅

"披榛欲访梅"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4 00:28:39


简介: “披榛欲访梅”出自宋代戴复古的《题永州思范堂》,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pī zhēn yù fǎng méi,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题永州思范堂》
内容:
太守能延客,兹堂为我开。
清池照窗户,列嶂带楼台。
剔藓观题字,披榛欲访梅
城根数株石,曾识范公来。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戴复古
诗人介绍: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翻译:

《题永州思范堂》是宋代诗人戴复古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太守能够招待客人,这座堂宇为我敞开。
清澈的池塘映照在窗户上,山峦环绕着楼台。
拨开青苔观赏字画,穿过丛林欲寻访梅花。
城墙根下有几株石头,曾经见证过范公的到来。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来到永州思范堂的景象。诗人赞美了太守的好客之道,他为来访的客人打开了这座堂宇的大门。诗人观赏着窗户上清澈的池水倒映的景色,四周是连绵的山峦和高耸的楼台。他剔去青苔,仔细观赏堂宇内的字画,同时也渴望着穿过丛林去寻找盛开的梅花。在城墙的根部,有几株石头,它们见证了范公曾经来到这里的事实。

赏析:
《题永州思范堂》通过描绘诗人参观永州思范堂的场景,展现了一种恬静、优美的意境。诗中运用了具体的景物描写,如清池、窗户、山峦、楼台、青苔和梅花等,给读者带来了清新、宁静的感受。诗人在观赏字画的过程中,表达了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追寻。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太守好客之道和范公的景仰之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诗人展示了对人文环境的关注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整首诗结构紧凑,意境清新,给人以愉悦的阅读体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tài shǒu néng yán kè, zī táng wèi wǒ kāi.
太守能延客,兹堂为我开。
qīng chí zhào chuāng hù, liè zhàng dài lóu tái.
清池照窗户,列嶂带楼台。
tī xiǎn guān tí zì, pī zhēn yù fǎng méi.
剔藓观题字,披榛欲访梅。
chéng gēn shù zhū shí, céng shí fàn gōng lái.
城根数株石,曾识范公来。
韵脚: 拼音:pī zhēn yù fǎng méi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披〈名〉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披,从旁持曰披。--《说文》 设披周也。--《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 执披。--《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 执披者旁四人。--《仪礼·士丧礼》 设披。--《仪礼·既夕礼》 披 〈动〉 分开;裂开 而披其地。--《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 又披其邑。--《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 不折必披。--《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 柳条 披pī ⒈穿,覆盖在肩背上~衣。~红。~星戴月(形容早出晚归或连夜奔走或在野外辛勤劳动)。 ⒉翻阅,揭开~卷。~露。~肝沥胆(〈喻〉非常忠诚)。 ⒊分开,劈开~沙拣金(〈喻〉细心挑拣,去粗取精)。~荆斩棘(〈喻〉创业艰辛)。 ⒋裂开木头~了。竹棍~了。 ⒌ ⒍ ①显示,揭露。 ②发表,公布~露新闻。 披bì 1.古丧具。用帛做成,系于柩车两侧,备牵挽之用,以防倾覆。

:榛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结球形坚果,称榛子”,果仁可食。木材可做器物。 丛杂的草木~芜。莽~。~薄(草木丛生的地方,引申为指幽僻的地方)。 榛zhēn ⒈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早春先开花后生叶,花单性,黄褐色,雌雄同株。果实叫"榛子",近球形,果皮坚硬。果仁可吃或榨油。木材可做器物。树皮、枝、叶可提取鞣质和生物碱。 ⒉丛生的荆棘~莽。 ⒊草木丛杂茂盛的样子草木~ ~。~狉(草木丛杂,野兽出没)。

:欲 (形声。从欠,谷声。欠”表示有所不足,故产生欲望。本义欲望;嗜欲) 同本义 欲,贪欲也。--《说文》。俗字亦作慾。 欲者,情之应也。--《荀子·正名》 六欲。--《吕氏春秋·贵生》。注生死耳目口鼻也。” 以欲竭其精。--《论语》。注乐色曰欲。”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苏洵《六国论》 厉而不刚者,则欲夺之也。--三国魏·刘劭《人物志》 又如欲令智昏(欲火使人丧失理智);欲障(嗜欲);欲海(佛教语。情欲令人迷本性,沉沦于生死大海);欲界(佛教语。三界之一,在色界 欲yù ⒈想要,想得到,想达到~要。~罢不能。~擒故纵。 ⒉希望,愿望~望。上下同~者胜。 ⒊需要胆~大而心~细。智~圆而行~方。 ⒋将要天~堕。东方~晓。 ⒌贪心,感情过盛贪~。利~。情~。

访 :访 (形声。从言,方声。本义广泛地征求意见) 同本义 詌,泛谋也。--《说文》 詌,谋也。--《尔雅》 王访于箕子。--《书·洪范》 访予落止。--《诗·周颂·访落》 受纳访--《周礼·内史》 使访物官。--《国语·楚语》 穆公访诸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又如访断(咨询决疑);访覃(问及);访讯(讯问;打听) 引申为访问、拜访(敬词)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 时余方访君寓。--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径造庐访成。--《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访 访 fǎng ⒈询问,调查~贫济困。查~。采~。 ⒉探望~亲会友。相~。探~。拜~。〈引〉寻求~求。 ⒊查,侦察明察暗~。 ⒋ 【访问】有目的地探望~问水稻专家。

:梅 (形声。从木,每声。本义楠木) 同本义 其木多梅梓。--《山海经·中山经》 有条有梅。--《诗·秦风·终南》 墓门有梅。--《诗·陈风·墓门》。按,子青不可食。 梅树 酸 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山海经·中山经》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 梅(榤、槑)méi ⒈落叶乔木。早春先开花,后生叶,花有白、红等色,香味浓。果实青色,熟时黄色,味酸甜,可吃或制蜜饯、果酱等。未成熟的果实,加工制成"乌梅",供药用或饮料用。也 特指梅花或梅的果实腊~。望~止渴。 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