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Y 援枹即九原

"援枹即九原"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4 23:27:50


简介: “援枹即九原”出自明代阮自华的《落第客塞下代卢龙诸将寄京洛相知四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uán bāo jí jiǔ yuá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出处: 《落第客塞下代卢龙诸将寄京洛相知四首》
内容:
报国惟四体,援枹即九原
洗兵星海色,漂杵月支痕。
圣主如信目,孤臣甘丧元。
玉关谁望入,但愿少流言。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阮自华
诗人介绍: 字坚之,怀宁人。万历戊戌进士由推官迁户部郎中出知庆阳邵武有雾灵集。
翻译:

《落第客塞下代卢龙诸将寄京洛相知四首》是明代诗人阮自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报国惟四体,
援枹即九原。
洗兵星海色,
漂杵月支痕。
圣主如信目,
孤臣甘丧元。
玉关谁望入,
但愿少流言。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君主和忠臣的思念之情。诗中提到了代表忠诚的四体(指四肢)和代表战争的九原(指九原山),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的决心。洗净战争的血色,让星辰和海洋都显得清澈明亮,表现了对和平的向往。诗中还提到了援枹(古代的一种弓弩),以及月亮上的漂杵(指月亮上的阴影),这些形象描绘了军人在战场上的英勇和留下的痕迹。诗人称赞君主圣明有如明亮的眼睛,而自己作为孤臣甘愿为国家献身。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能够进入玉关(指京洛,即都城)的人的羡慕之情,并希望能够少一些流言蜚语的干扰。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忠臣的忠诚和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一系列充满意象的描写,如星海、漂杵等,使整首诗显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诗人通过对君主的赞美和自己的甘愿牺牲,展现了忠诚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最后一句表达了对进入京洛的人的羡慕之情,并希望能够减少流言蜚语的干扰,表现了对安定和和谐社会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示了明代时期忠诚和报国精神的价值观,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和平安定的向往。它通过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以及形象生动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国家的赤诚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bào guó wéi sì tǐ, yuán bāo jí jiǔ yuán.
报国惟四体,援枹即九原。
xǐ bīng xīng hǎi sè, piào chǔ yuè zhī hén.
洗兵星海色,漂杵月支痕。
shèng zhǔ rú xìn mù, gū chén gān sàng yuán.
圣主如信目,孤臣甘丧元。
yù guān shuí wàng rù, dàn yuàn shǎo liú yán.
玉关谁望入,但愿少流言。
韵脚: 拼音:yuán bāo jí jiǔ yuán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援 (形声。从手,爰声。本义拉,引) 同本义 援,引也。--《说文》 无然畔援。--《诗·大雅·皇矣》 不援其所不及。--《礼记·缁衣》 不援上。--《礼记·中庸》 男女授受不亲,嫂溺手援非正。--《豆棚闲话》 右抚剑,左援带,命驱之出。--《左传》 又如援及(动起);援推(引之使来,推之使去) 攀援 猱蝯善援。--《尔雅》 桃李之垂行者,莫之援也。--《吕氏春秋·下贤》 夫为四邻之援。--《国语·鲁语上》 猿猱欲渡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石崖侧削则援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援yuán ⒈拉,拽,牵引攀~。~引。 ⒉引用~用。~例。 ⒊帮助,救助~助。求~。支~。 援huàn 1.见"畔援"。

:枹 枹树。有的地区叫小橡树 可以制栲胶 枹 fú ⒈鼓槌~鼓相应(互相应和,配合紧密)。 枹bāo 1.落叶乔木。叶互生,略呈倒卵形,边缘有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种子可提取淀粉,树皮可制栲胶。有的地方叫小橡树。

:即 (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同本义 即,就食也。--《说文》 席末取粮即稻。--《仪礼·公食礼》 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易·鼎》。高亨注《说文》‘即,就食也。’此用其本义。” 基本义是接近、靠近、走向,与离”对举。 将即席。--《礼记·曲礼》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卫风·氓》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范缜《神灭论》 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柳宗元《童区寄传》 又如若即若离 登上;走上 即jí ⒈便,立刻,马上立~办。用后~还,丰收~在眼前。 ⒉当时,当前,当地~刻就走。~日到达。~景赋诗。 ⒊就是武林~杭州。 ⒋靠近,接近若~若离。可望而不可~。 ⒌则,那就且壮士不死~已,死~举大名耳。 ⒍ ⒎ ⒏ ①入席就坐。 ②当场~席讲演。 ⒐ ①就位。 ②〈古〉指封建统治者开始做君主或诸侯。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易·文言》传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楚辞·九辨》序 天道以九制。--《管子·五行》 又如九伯(宋时把痴傻人叫九伯。也写作九百”);小九九(珠算的乘法口诀;方言中比喻算计);九九(算法名。称一至九每二数相乘之数为九九;九的自乘数);九地(九种土地) 第九 可数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数。如九连 《周易》以阳爻为九 初九,潜龙勿用 九jiǔ ⒈数目字~鼎。泛指多数、多次或多层~牛二虎之力。~死一生。~霄云外。 ⒉时令。 九jiū 1.聚。

:原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原,水泉本也。--《说文》。俗字作源”。 原泉混混。--《孟子》 原流、泉浡。--《淮南子·原道》 犹塞川原为潢洿也。--《汉书·食货志》 有本有原。--唐·韩愈《原毁》 又如原泉(源泉);原流(源流) 起源;根本;根由 必达于礼乐之原。--《礼记·孔子闲居》。注犹本也。” 原小则鲜。--《史记·货殖列传》。 又 衣食之原。 原yuán ⒈水源,源泉水有~。 ⒉开始,最初的~始。〈引〉没有加工的~件。~料。~油。 ⒊本来,早先的~来。~先。~籍。请放~处。 ⒋根源,追究根源~因。~本穷末。 ⒌谅解,宽容~谅。情有可~。 ⒍宽广平坦的地方~野。草~。平~。高~。 ⒎四周陡,顶面平之高地。这也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此种地貌。 ⒏ ⒐ ①言行所持的准则按~则办事。 ②指总的方面,不是具体细节~则上应允。 ⒑ 原yuàn 1.谨慎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