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Z 筑此崔嵬寄远观

"筑此崔嵬寄远观"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6 16:41:30


简介: “筑此崔嵬寄远观”出自宋代戴复古的《定王台》,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ù cǐ cuī wéi jì yuǎn guā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定王台》
内容:
长沙米换长安土,筑此崔嵬寄远观
客子登台千载后,倚栏亦欲望长安。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戴复古
诗人介绍: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翻译:

诗词:《定王台》
朝代:宋代
作者:戴复古

中文译文:
长沙米换长安土,
筑此崔嵬寄远观。
客子登台千载后,
倚栏亦欲望长安。

诗意和赏析:
《定王台》是宋代文人戴复古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长沙米换长安土为开端,通过描述长沙米被交易到长安,从而揭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接着,诗人以崔嵬(定王台的别称)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寄托远方思念的心情。在第三句,诗人提到客子登台千载后,表明自己身为后代子孙,经过千年的岁月,仍然怀念远方的长安。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倚栏的同时,也渴望着长安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朴素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故乡长安的思念之情。长沙米换长安土,显示了长安的重要性和吸引力,使得诗人情不自禁地怀念起遥远的故乡。诗中的崔嵬寓意高远,象征着追求和向往,诗人将自己的思念和向往寄托于崔嵬。最后一句诗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他倚栏凝望着长安,希望能够回到那个向往已久的地方。

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情感真挚而深刻。通过描绘长沙米与长安土的交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同时展现了追求和渴望的情感。整首诗情感饱满,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郁的乡愁和追求理想的心境,让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cháng shā mǐ huàn cháng ān tǔ, zhù cǐ cuī wéi jì yuǎn guān.
长沙米换长安土,筑此崔嵬寄远观。
kè zi dēng tái qiān zǎi hòu, yǐ lán yì yù wàng cháng ān.
客子登台千载后,倚栏亦欲望长安。
韵脚: 拼音:zhù cǐ cuī wéi jì yuǎn guān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仄韵) 去声十五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筑 (形声。从木,筑声。本义筑墙。古代用夹板夹住泥土,用木杆把土砸实) 捣土使坚实 篵,捣也。--《说文》 不筑,必将有盗。(筑,这里指把坏墙修复。)--《韩非子·说难》 又如筑踏(捣土并以足踏之,使之坚实) 修建;建造(仅指建筑物从无到有的建造) 曰止曰时,筑垒于兹。--《诗·大雅·绵》 齐人将薛。--《孟子·梁惠王下》 甸人筑坎坎。--《仪礼·既夕礼》 筑场圃,十月纳禾稼。--《诗·豳风》 北筑长城。--汉·贾谊《过秦论》 更筑坚垒。--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筑石寨土堡。--清·徐珂《 筑zhú 1.古弦乐器名。有五弦﹑十三弦﹑二十一弦三种说法。其形似筝,颈细而肩圆,弦下设柱。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战国时已有流行。 2.拾 。 3.贵州省贵阳市的简称。明代称为贵筑司﹑贵筑乡,清代改为贵筑县◇因省称筑。 筑zhù 1.捣土的杵。 2.捣土使坚实。 3.修建,建造。 4.居室;建筑物。 5.打,击。 6.填塞;装填。 7.拾取。 8.量名。 9.通"祝"。切断。 10.通"妯"。参见" 筑娌"。

:此 (会意。从止,从人。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只脚(止),右边是人”,意思是一只脚踩在别人身上,是跐”的本字。①本义踩,踏。②指示代词,这) 这;这个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欧阳修《卖油翁》 又如此等(这样);此生(这辈子);此地(这里);此个(这个);此家(此人) 表示此时或此地 如此,这般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柳宗元《黔之驴》 又如此以(是以,因此) 此 乃;则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 此 cǐ ①这;这个~人、~事、~物。 ②表示此时或此地就~结束。 ③这样如~而已。 【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原想隐瞒掩盖,结果反而暴露。 【此一时,彼一时】指现时的情况与以前那个时候大不相同,不能同样看待或一概而论。

:崔 (形声。从山,隹声。本义高大) 同本义 崔,大高也。--《说文》 南山崔崔。--《诗·齐风·南山》 大山崔,百卉殖。--《乐府诗集》 又如崔巍(高峻雄伟);崔崔(高大的样子) 蹉跎 崔 春秋时齐国邑名,在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北 成请老于崔,崔子许之。--《左传》 姓。如崔莺(即崔莺莺);崔张事(指《西厢记》所叙述的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 崔 cuī姓。 【崔颢】(-754)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著有《崔颢诗集》,其中《黄鹤楼》最有名。 【崔巍】(山、建筑物)形体高大。 【崔嵬】 ①有石头的土山。 ②高大。

:嵬 山高大的样子 嵬,高不平也。--《说文》 陟彼崔嵬。--《诗·周南·卷耳》 维山崔嵬。--《诗·小雅·谷风》 又如嵬岌(嵬嵬。高耸的样子);嵬崿(险峻);嵬峨(高大的样子);嵬岸(高傲的样子);嵬崔(高耸的样子);嵬崛(高大貌) 高。通巍” 嵬,高也。--《广雅》 险诈 怪诞,奇异。通傀” 吾语汝学者之嵬容。--《荀子·非十二子》 偷儒而罔…是学者之嵬也。 又如嵬说(狂妄不实的言论) 嵬wéi高大~峨。~ ~山崖。 嵬wěi 1.见"嵬"。 2.见"嵬苶"。

:寄 (形声。从宀,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奇声。本义寄居) 同本义 寄,托也。--《说文》 寄公者,何失地之君也。--《仪礼·丧服》传 可以寄百里之命。--《论语》。皇疏寄是暂寄有反之目也。”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又如寄籍(寄居外地而附以户籍的叫寄籍);寄庄(在外地买地设庄,收租) 委托,托付 令可以寄政。--《国语·齐语》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倚南窗以寄傲。--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寄命 寄jì ⒈依靠,依附~居蟹。~生虫。~人篱下。 ⒉托付,委托~托。~养。~存。~希望于青年。 ⒊传送,托人传送。现特指由邮局递送~信。~书。~钱。邮~包裹。

:远 (形声。从辵,袁声。本义走路走得长) 同本义 远,辽也。--《说文》 远,遐也。--《尔雅》 屏之远方。--《礼记·王制》。注九州之外也。” 柔远人也。--《礼记·中庸》 穷高极远。--《礼记·乐记》 念悲其远。--《战国策·赵策》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左传·三十三年》 缦立远视。--唐·杜牧《阿房宫赋》 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极目远望。--《广东军务记》 又如 远(遠)yuǎn ⒈空间或时间的距离长,跟"近"相对~方。~古。路~。长~。久~。 ⒉不接近,关系疏~亲。疏~。 ⒊(差别)大相差甚~。 ⒋深远言近旨~(说话浅近,含意深远)。 远yuàn 1.离开;避开。 2.不亲近;不接近。 3.违背。

:观 (形声。从见,雚声。本义仔细看) 同本义 观,谛视也。--《说文》 观,视也。--《广雅·释诂一》 观者如市。--《庄子·人间世》 观于大海。--《庄子·秋水》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易·系辞下》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史记·滑稽列传》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明·魏学洢《核舟记》 因得观所谓石钟山中者。--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观觑( 观(觀)guān ⒈看~看。~赏。登楼~望。袖手旁~。 ⒉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世界~。正确的~点。她很乐~。 ⒊看到的景物和景象美~。奇~。 观(觀)guàn ⒈道教的庙宇纯阳~(纯阳传说中的吕洞宾)。 ⒉楼台之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