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Y 雅郑亦复殊

"雅郑亦复殊"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6 20:57:27


简介: “雅郑亦复殊”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杂咏三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ǎ zhèng yì fù shū,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出处: 《杂咏三首》
内容:
先生善鼓瑟,齐国好吹竽。
操竽入齐人,雅郑亦复殊
岂不得禄赐,归卧自郗歔。
寥寥朱丝弦,老矣谁与娱。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王安石
诗人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杂咏三首》之一。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先生善鼓瑟,
齐国好吹竽。
操竽入齐人,
雅郑亦复殊。
岂不得禄赐,
归卧自郗歔。
寥寥朱丝弦,
老矣谁与娱。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老人善于演奏瑟琴,而齐国则擅长吹奏竽(古代的一种乐器)。老人演奏瑟琴时,使得齐国的人们也开始欣赏竽乐,这种雅致的音乐在郑国也是独特的。诗人王安石感叹说,难道老人不能获得一些荣誉和奖赏,安享晚年吗?他回到自己的家乡郗县,孤寂地度过晚年,瑟琴的朱丝弦也逐渐老朽,无人能与他共享音乐的乐趣。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入的语言,表达了王安石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以及对老年时光的思考和无奈。诗中的"先生"指的是一位老人,他的瑟琴技艺精湛,但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赏识和荣耀。通过对老人和齐国、郑国乐器的对比,揭示了音乐艺术的传播和接受需要有人尊重和欣赏的环境。最后两句"寥寥朱丝弦,老矣谁与娱"中的"寥寥"形象地描绘了老人孤独的状态,"朱丝弦"则象征着瑟琴的年久失修,老去的境况。整首诗意味深长,反映了王安石对人生晚年和艺术价值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对待艺术家的反思。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象,抒发了作者对艺术、音乐和老年生活的思考,展现了王安石独特的艺术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触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iān shēng shàn gǔ sè, qí guó hǎo chuī yú.
先生善鼓瑟,齐国好吹竽。
cāo yú rù qí rén, yǎ zhèng yì fù shū.
操竽入齐人,雅郑亦复殊。
qǐ bù dé lù cì, guī wò zì xī xū.
岂不得禄赐,归卧自郗歔。
liáo liáo zhū sī xián, lǎo yǐ shuí yǔ yú.
寥寥朱丝弦,老矣谁与娱。
韵脚: 拼音:yǎ zhèng yì fù shū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雅 (形声。从隹,牙声。从隹,与鸟有关。本义鸟名,乌鸦的一种。《说文》楚乌也。”) 正确;合乎规范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毛诗序》 文章尔雅。--《史记·三王世家》。索隐皆训正也。 雅之为言正也。--《风俗通·声音》 雅者,古正也。--《白虎通·礼乐》。按说文疋下古文,以为诗大雅字。疋字隶体似正,故傅会训正,其实古文借疋为諝,后又借雅为諝也。风,讽也。雅,諝也,颂,诵也。此四 始之本字。 辞令就得谓之雅。 君子安雅。--《荀子·荣辱》。注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 察 雅yǎ ⒈正确的,规范的察纳~言。~乐(原本是西周时的宫廷音乐,后来泛指官方音乐)。~声(指诗歌)。 ⒉高尚,美好大方~性。~观。~正。~兴。文~。 ⒊敬词~鉴。~意。~教。 ⒋交情一面之~。 ⒌平素,向来~素。 ⒍甚,很~善鼓瑟。~非所欲。 雅yā 1."鸦"的古字。 2.用同"丫"。参见"雅鬟"。 雅yá 1.君雅,即君牙,周穆王司徒。 2.小伢,小孩儿。

:郑 (形声。从邑,奠声。从邑,与地名、邦域有关。本义周代诸侯国名,姬姓) 同本义 郑,京兆县,周厉王子友所封。从邑,奠声。宗周之灭,郑徙缯洧之上,今新郑是也。--《说文》 至于南郑。--《穆天子传》。此旧郑也。 郑穆公使视客馆。--《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周西都畿内地。周宣王封季弟友(桓公)于此。在今陕西华县境。其后犬戎杀周幽王,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武公迁居东都畿内,都新郑,即春秋之郑国。战国 时为韩所灭。又如郑声(郑国音乐);郑风(《诗》十五国风之一);郑国渠(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 郑(鄭)zhèng ⒈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一带。 ⒉

:亦 (指事。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加两点,指示两腋所在。腋”的本字。本义人腋窝) 同本义 亦,人之臂亦也。--《说文》。字俗作腋 胳谓之腋。--《广雅》 腋在肘后。--《埤苍》 亦 也;也是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战国策·魏策》 亦盛矣哉。(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也就是为了用它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以,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 亦yì也,同样,也是人云~云。反之~然。~步~趋(形容处处摹仿,追随他人)。 亦yī 1.人的腋窝。 2.副词。也;也是。 3.副词。又。 4.副词。尚;犹。 5.副词。已;已经。 6.副词。仅仅;只是。 7.副词。皆。 8.连词。假如,如果。 9.助词 ,无义。 10.实在;毕竟。 11.犹以。 12.通"奕"。大。 13.通"奕"。重,累。参见"亦世"。 14.通"易"。 15.姓。宋有进士亦尚节。见《万姓统谱》。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来繁化,加义符彳 ”,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復,往来也。--《说文》 反复其道。--《易·复》 公归不复。--《诗·豳风·九羘》 扬触捆復。--《仪礼·大射仪》 无往不復。--《易·泰》 卒乃復。--《书·舜典》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南朝梁《与陈伯之书》 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史记·魏公子列传》 死者不可復生。 复(復) fù ⒈返,回去往~。至今五十年而不~。 ⒉回答,回报~命。~信。报~。~仇。 ⒊还原,使回归恢~。~原。~员军人。 ⒋又,再死灰~燃。冀~得兔,兔不可~得(冀希望)。 ⒌重叠,繁多的,不是单一的~杂。~层。~句。重~。山重水~疑无路。~式立交桥。

:殊 (形声。从攴,朱声。小篆字形。攴,分解后剩下的骨头。隶变为歹”。本义斩首,断其首身而死) 同本义 殊,死也。--《说文》『令曰蛮夷长有罪当殊之。 其赦天下殊死以下。--《汉书·高帝纪》。注斩刑也。” 今世殊死者相枕也。--《庄子·在宥》 引申为死 太子即自刭,不殊。--《史记·淮南王刘安列传》 又如不殊(不死) 断绝 殊,断也。--《广雅》 断其后之木而弗殊。--《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分开;离开 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后止,此之谓养疾。--《管子》 分;区别 殊shū ⒈死,断,绝不~。~死搏斗。 ⒉不同,特别特~。~效。同归~途。 ⒊很,非常~喜。~为不安。 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