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T 屠龙谁信本无求

"屠龙谁信本无求"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3 20:14:09


简介: “屠龙谁信本无求”出自宋代陆游的《书感》,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ú lóng shuí xìn běn wú qiú,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出处: 《书感》
内容:
夺璧元知价不雠,屠龙谁信本无求
哦诗声里岁时速,忧国泪边天地秋。
已欠谢安俱泛海,况无王粲与登楼。
此身著处凭君记,万里烟波没白鸥。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书感》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夺璧元知价不雠,
屠龙谁信本无求。
哦诗声里岁时速,
忧国泪边天地秋。
已欠谢安俱泛海,
况无王粲与登楼。
此身著处凭君记,
万里烟波没白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通过诗词的表达,陆游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国家兴衰的关注。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下面逐句进行赏析:

夺璧元知价不雠:
"夺璧"指的是夺取玉璧,象征珍贵的财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名利之物的看透和超脱,认为这些财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价值。

屠龙谁信本无求:
"屠龙"象征着战胜困难和敌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们追求功名利禄的怀疑,认为这些追求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内心的富足。

哦诗声里岁时速:
"哦"表示叹息。这句话表达了岁月的飞逝和时光的迅速流逝,抒发了作者对时间的感慨。

忧国泪边天地秋: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时局的担忧之情。泪水与秋天的景象相呼应,映衬出作者内心的悲凉和忧伤。

已欠谢安俱泛海:
"谢安"指的是东晋时期的名臣谢安,他在乱世中有所作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未能有所贡献的遗憾和无奈。

况无王粲与登楼:
"王粲"指的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王粲,他以咏楼台闻名。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无法达到王粲那样的成就和名声的颇为失落。

此身著处凭君记: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一生的坚守和努力,将留待后人评说和记忆。

万里烟波没白鸥:
这句话以景物描写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追求和奋斗,表达了他在历经坎坷后仍然不懈努力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深刻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和时代命运的思考和忧虑。通过对名利、国家、人生价值等问题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真正价值的追求和对时代局势的关切。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duó bì yuán zhī jià bù chóu, tú lóng shuí xìn běn wú qiú.
夺璧元知价不雠,屠龙谁信本无求。
ó shī shēng lǐ suì shí sù, yōu guó lèi biān tiān dì qiū.
哦诗声里岁时速,忧国泪边天地秋。
yǐ qiàn xiè ān jù fàn hǎi, kuàng wú wáng càn yǔ dēng lóu.
已欠谢安俱泛海,况无王粲与登楼。
cǐ shēn zhuó chù píng jūn jì, wàn lǐ yān bō méi bái ōu.
此身著处凭君记,万里烟波没白鸥。
韵脚: 拼音:tú lóng shuí xìn běn wú qiú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屠〈动〉 (形声。从尸,者声。尸”,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与人有关。本义宰杀牲畜) 同本义 屠,刳也。--《说文》 屠,刳剥畜牲也。--《六书故》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史记·樊哙列传》 进自屠羊。--《后汉书·何进传》 屠者朱亥。--《史记·魏公子列传》 鼓刀屠者。 又如屠沽(杀猪卖酒);屠狗(杀狗;称操贱业的人);屠杀(屠宰杀戮);屠肆(肉铺,宰杀牲畜的地方);屠工(屠子,屠夫。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人);屠牛(以宰牛为职业的人) 大屠杀,残杀 何勤子屠母。--《楚辞·天问》。注 屠tú ⒈宰杀牲畜~宰。~羊。 ⒉杀戮,残杀~宰。~城。南京大~杀。 屠chú 1.休屠,地名。西汉置,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北。西晋废。北魏复置。隋又废。

:龙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同本义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 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 龙(龍)lóng ⒈〈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还能兴云降雨飞~乘云。叶公好~。 ⒉〈古〉生物学上指一些早已绝灭的巨大爬行动物恐~。翼手~。 ⒊封建时代象征帝王或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颜。~袍。 ⒋ ⒌ 龙máng 1.通"尨"。杂色,色斑驳。 2.通"?"。参见"龙鵤"。

:谁 (形声。从言,隹声。金文字形,象鸟在叫。①基本义什么人。《左传·隐公元年》其谁曰不然?”②什么。《说文》何也。”) 哪个人或哪些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又如那是谁;站在门口的人是谁;这个单位谁当政;你把书给了谁?谁承望(谁想到);谁家子(谁,何人);谁子(谁氏,何人);谁当(谁人,何人) 某人 每个人 表示疑问。指事物,相当于什么” 谁shéi(又读shuí)代词。 ⒈疑问代词。什么人~在说话? ⒉任何人这件事~都能做。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信,诚也。--《说文》 有诸已之谓信。--《孟子》 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经》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谓之信。--《国语·晋语》 期果言当谓之信。--《贾子道术》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经解》 信誓旦旦。--《诗·卫风·氓》 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三国演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 信而见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则是 信xìn ⒈诚实,不欺骗~守。诚~。讲~用。言而有~。 ⒉确实,可靠,不怀疑~赖。可~。相~。~而有征。~誉第一。 ⒊敬慕,崇奉~仰。~奉。~徒。 ⒋消息,记号~息。报~。喜~儿。放~号枪。 ⒌凭据~物。印~。 ⒍函件书~。送~。介绍~。 ⒎随便~手拈来。闲庭~步。~口雌黄。 ⒏ ⒐〈古〉通"伸"。伸展。 信shēn 1.通"伸"。伸直,伸长。 2.通"伸"。伸张。 3.通"身"。见"信圭"。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本,木下曰本。--《说文》 本实先拨。--《诗·大雅·荡》 木水之有本原。--《左传·昭公元年》 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国语·晋语》 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论衡·吉验》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又如水有源,木有本;本干(草木的根干) 本宗族 本支百世。--《诗·大雅·文王》 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鲁迅《呐喊 本 běn ①草木的茎或根草~植物。 ②事物的根本、根源正~清源。 ③本钱赔~。 ④主要的;中心的~部。 ⑤本来;原来~想给你写信。 ⑥自己方面的~班。 ⑦现今的~年。 ⑧按照;根据~着规定处理。 ⑨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书~、练习~。 ⑩版本刻~、抄~。(11)戏剧、电影等演出的底本剧~。(12)封建时代指奏章修~(拟奏章)。(13)量词三~书。 【本本主义】见【教条主义】。 【本草纲目】书名。中国古代著名药物学著作。明代李时珍著。1578年成书,1596年刊行。全书分16部52类,共记述了1892种药物的名称、形状、产地、使用方法和功效等。 并记录了流传下来的古代医家、民间方剂1100多个。 【本初子午线】地球上经度度量的起始经线。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主要子午仪的经线为世界各国共同起始经线。 【本家】同一个父系祖先系统的人;同宗族的人。 【本垒打】棒球、垒球运动中,击跑者踏过所有垒位安全回到本垒,故称。又叫全垒打。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根本的和非根本的关系弄颠倒了。本末树根和树梢。 【本色】本来面目英雄~。 【本生】(1811-1899)德国化学家。研究范围涉及电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方面,在光化学领域贡献较大。此外还研究了二甲胂,证实新鲜氢氧化铁可解砷毒,发展了 碘定量法,创制了本生灯(煤气灯)、本生光度剂以及各种电池、量热器等。 【本义】一个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而言。 【本影】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如果光源是比较大的发光体,所产生的影子就有两部分,完全暗的部分叫本影,半明半暗的部分叫半影。 【本原】指一切事物的最初的根源,或构成世界的最根本的元素。 【本源】事物产生的根源。 【本质】 ①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决定事物属性和发展趋势的东西。 ②人的基本特性。 【本字】表示本义的字。与借字(通假字)相对。参见【通假字】。 本bēn 1.奔跑。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无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 无(無)wú ⒈没有,跟"有"相对~粮~钱。~穷~尽。 ⒉不~仿说出。 ⒊不分,不论,不外~分。~论,地~四方。民~异国。事~大小。~非如此。 ⒋通"毋"。不,不要~往。 ⒌ 无mó 1.见"南无"。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 衣) 裘”的古字。皮衣 乐正求。--《汉书》 姓 求 〈动〉 请求;干请;乞助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 求qiú ⒈寻找,想办法得到~解。~学。寻~。精益~精。上下~索。 ⒉恳请,乞助~人。~救。请~。乞~。 ⒊需要需~。要~。供~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