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剡曲西边筑草堂

"剡曲西边筑草堂"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1 20:33:30


简介: “剡曲西边筑草堂”出自宋代陆游的《小圃》,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àn qū xī biān zhù cǎo táng,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出处: 《小圃》
内容:
剡曲西边筑草堂,小园聊复寄相羊。
鱼行水际汀苹动,麝过林中野草香。
觅句有时携笔砚,遣怀随事具杯觞。
少年朋旧凋零尽,不独思人亦自伤。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小圃》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位于剡曲西边的草堂,诗人在这个小园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剡曲西边筑草堂,
小园聊复寄相羊。
鱼行水际汀苹动,
麝过林中野草香。
觅句有时携笔砚,
遣怀随事具杯觞。
少年朋旧凋零尽,
不独思人亦自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小园中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逝去的青春和友谊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诗人建造了一个位于剡曲西边的草堂,这个草堂成为了他寄托情感的地方。接着,诗人提到了自己寄托情感的对象——相羊,这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知己。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水中游动的鱼和水边的苹草,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和活力。而林中麝过,野草散发出的香气,则给人以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自己有时带着笔和墨砚,寻找灵感,写下自己的感慨。他用酒杯和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将自己的思绪随着饮酒而流露出来。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青春和旧友的思念之情。少年时代的朋友们已经凋零消逝,这不仅让诗人思念起他们,也让他自己感到伤感和悲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逝去的青春和友谊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hàn qū xī biān zhù cǎo táng, xiǎo yuán liáo fù jì xiāng yáng.
剡曲西边筑草堂,小园聊复寄相羊。
yú xíng shuǐ jì tīng píng dòng, shè guò lín zhōng yě cǎo xiāng.
鱼行水际汀苹动,麝过林中野草香。
mì jù yǒu shí xié bǐ yàn, qiǎn huái suí shì jù bēi shāng.
觅句有时携笔砚,遣怀随事具杯觞。
shào nián péng jiù diāo líng jǐn, bù dú sī rén yì zì shāng.
少年朋旧凋零尽,不独思人亦自伤。
韵脚: 拼音:shàn qū xī biān zhù cǎo táng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剡〈名〉shan 古县名 水名,即剡溪。在浙江省曹娥江上游 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剡 yan (形声。从刀,炎声。本义削) 削;削尖 剡,锐利也。--《说文》 古者剡耜而耕。--《淮南子·泛论》 曾枝剡棘。--《楚辞·橘颂》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易·系辞下》 又如剡章(削牍写成奏章。泛指写奏章);剡麻(缀缉麻缕) 举,举起 剡yǎn ⒈〈古〉尖,锐利,削尖~棘。~木为矢。 ⒉〈古〉举起。 剡shàn ⒈剡溪,在浙江省。

:曲〈形〉 弯曲,不直 曲,象器曲受物之形。--《说文》 曲,折也。--《广雅·释诂一》 木曰曲直。--《书·洪范》 曲,不直也。--《玉篇》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 曲挺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以曲为美。--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之疏之曲。 又如曲录(弯弯曲曲);曲律(曲吕。弯曲的样子);曲弯弯(像弓一样弯);曲蟮(蚯蚓);曲盖(古时仪杖用的曲柄华盖);曲兵(形体弯曲的兵器) 迂曲;婉转 曲qǔ ⒈文体名。能唱、能歌或供表演的一种文词散~。歌~。戏~儿。小~子。 ⒉歌谱歌~。作~。~高和寡。~终奏雅。 曲( ⒍黡、 ⒍麴)qū ⒈弯,跟"直"相对~折。弯~。~径。~尺。 ⒉不公正,不合理~意。~解。~从。 ⒊弯曲的地方河~。 ⒋偏僻隐秘的地方乡~。心~。 ⒌局部,不全~见。 ⒍含有大量能发酵的活微生物或其酶类的发酵剂或糖化剂,一般用大麦、大豆、麸皮等培养微生物制成酒~。

西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西,鸟在巢上,象形。--《说文》 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敦煌曲子词集》 又如西迟(游息,流连。同栖迟) 往西走;向西去 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长歌行》 从小丘西行……--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又如西上(向西去);西驾(皇帝的车驾西行);西夕(太阳西下而天黑) 西 方位 西xī ⒈方向,日落的一方,跟"东"相对~方。~部。由东到~。 ⒉泛指欧、美~洋。~餐。~装。

:边 (形声。从辵,舩声。本义山崖的边缘) 同本义 边,行垂崖也。--《说文》 边,垂也。--《尔雅》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唐·李白《荆州歌》 又如崖边;岸边;水池边;边侧(边沿,旁侧);边涯(边际;边缘) 边境 其在边邑。--《礼记·玉藻》。注九洲之外。” 顿颡于边。--《国语·吴语》。注边,边境也。” 臣闻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五大一种大人物。)--《左传·昭公十一年》 思念北边之末安。--《盐铁论·利议》 归来头白还戍边。--唐·杜甫《兵车行》诗 边 biān ①物体周围的部分海~。 ②界限~界、~防。 ③表示地位、方向东~、上~。 ④两个边连用,表示动作同时进行~学~用。 ⑤几何图形上夹成角的射线或围成多角形的线段。 ⑥姓。 【边鄙】边远的地方。 【边币】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豫鄂边区建设银行等发行的货币。 【边边边定理】有3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边陲】边境;边疆西北~。 【边关】边境上的关口。 【边角边定理】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那么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边款】刻于印侧的题记。包括年、月,名款、诗文、图案等。 【边塞】边境的要塞。 【边饰纹样】装饰于器物边缘的纹样。在服装、书籍封面和商品包装上常应用这种装饰。又称边缘纹样。民间称花边。 【边心距】正多边形的中心到它的一边的距离叫做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正多边形的边心距等于正多边形的内切圆半径r。 【边缘海】位于大陆的边缘,一侧以大陆为界,另一侧以半岛、岛屿或岛弧与大洋分隔,水流交换通畅。如我国的黄海、东海、南海。又称陆缘海。 【边缘科学】 ①以学科间有关的共同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以促进科学全面、深入发展的新兴学科。 ②专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所产生的新生学科。又叫交叉科学、跨学科科学。 【边缘纹样】见【边饰纹样】。 【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的动物,由于某种程度上种类的混杂,在种类和数量上均较相邻生物群落丰富。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筑 (形声。从木,筑声。本义筑墙。古代用夹板夹住泥土,用木杆把土砸实) 捣土使坚实 篵,捣也。--《说文》 不筑,必将有盗。(筑,这里指把坏墙修复。)--《韩非子·说难》 又如筑踏(捣土并以足踏之,使之坚实) 修建;建造(仅指建筑物从无到有的建造) 曰止曰时,筑垒于兹。--《诗·大雅·绵》 齐人将薛。--《孟子·梁惠王下》 甸人筑坎坎。--《仪礼·既夕礼》 筑场圃,十月纳禾稼。--《诗·豳风》 北筑长城。--汉·贾谊《过秦论》 更筑坚垒。--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筑石寨土堡。--清·徐珂《 筑zhú 1.古弦乐器名。有五弦﹑十三弦﹑二十一弦三种说法。其形似筝,颈细而肩圆,弦下设柱。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战国时已有流行。 2.拾 。 3.贵州省贵阳市的简称。明代称为贵筑司﹑贵筑乡,清代改为贵筑县◇因省称筑。 筑zhù 1.捣土的杵。 2.捣土使坚实。 3.修建,建造。 4.居室;建筑物。 5.打,击。 6.填塞;装填。 7.拾取。 8.量名。 9.通"祝"。切断。 10.通"妯"。参见" 筑娌"。

:草 (形声。从苃,早声。小篆苃,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 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苃,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

:堂〈名〉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堂,殿也。--《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 殿,堂之高大者也。--《说文古本考》 立于西堂。--《书·顾命》 吾见封之若堂者矣。--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 王坐于堂上。--《孟子·梁惠王上》 燕坐于华堂之上。--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观其坐高堂。--明·刘基《卖柑者言》 华 堂táng ⒈〈古〉宫室。前为~,后为室。 ⒉正屋,高大宽敞的房子~屋。殿~。课~。礼~。会~。纪念~。 ⒊特指内室,因而以此尊称母亲令~(敬称别人的母亲)。 ⒋同祖的亲属~叔。~姐。~姨。 ⒌旧时官吏办政事的地方,又特指审案的地方公~。政事~。过~听审。 ⒍ ⒎ ①盛大的样子~ ~之阵。~~正正。 ②容貌俊伟出众的样子相貌~ ~。 ③无顾忌的样子~ ~自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