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濡足祗堪怜

"濡足祗堪怜"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9 14:01:20


简介: “濡足祗堪怜”出自明代盛时泰的《和人游北固》,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rú zú zhī kān lián,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
出处: 《和人游北固》
内容:
岁暮将何适,三山烟雨边。
日明知海气,云尽识江天。
古树开僧寺,寒潮荡客船。
登临殊有意,濡足祗堪怜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盛时泰
诗人介绍: 应天府上元人,字仲交,号云浦。嘉靖时贡生。笃学有才气。喜藏书。善画水墨山水竹石,亦工书法。有《城山堂集》、《牛首山志》等。
翻译:

《和人游北固》是明代盛时泰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岁暮将何适,三山烟雨边。
日明知海气,云尽识江天。
古树开僧寺,寒潮荡客船。
登临殊有意,濡足祗堪怜。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与伙伴们一同游览北固的景致。诗人在岁末的时候,决定前往北固游玩,而北固在当时是指南京城北边的一片山水之地。诗人通过描绘山川的景色、海气的清澈以及天空的变幻来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感叹。他描述了山上古树开展的僧寺,以及江面上泛起的寒潮,这些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诗人表达了登临北固山的目的与意义,并表达了自己对这片美景的倾慕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北固山的景色和自然气息。诗人以季节变迁为背景,通过山川的变化、海气的明亮和天空的云雾来营造出一幅壮丽的自然画面。诗中的古树开展的僧寺和寒潮荡漾的客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北固山的静谧与活跃,使整个景象更加生动。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登临北固山的深意,他在这片美景中汲取灵感,感受到它带来的愉悦与美妙,因此不禁湿润了双脚,表达了他对这片山水的怜爱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北固山的壮丽景色和自然气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倾慕之情。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示了盛时泰对大自然的敏感和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uì mù jiāng hé shì, sān shān yān yǔ biān.
岁暮将何适,三山烟雨边。
rì míng zhī hǎi qì, yún jǐn shí jiāng tiān.
日明知海气,云尽识江天。
gǔ shù kāi sēng sì, hán cháo dàng kè chuán.
古树开僧寺,寒潮荡客船。
dēng lín shū yǒu yì, rú zú zhī kān lián.
登临殊有意,濡足祗堪怜。
韵脚: 拼音:rú zú zhī kān lián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濡 古水名 濡,濡水,出涿郡故安,东入涞。--《说文》 在河北省 尿 病方今客肾濡,此所谓肾痹”也。--《史记》 通儒”。儒士,学者 海内称之曰濡术之宗。--《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 少以濡术。--《尉卫卿衡方碑》 假借为堧”。空地 自以城池道濡麦。--《鲁相史晨飨孔庙后碑》 濡 沾湿 不濡其翼。--《诗·曹风·候人》 春雨露既濡。--《礼记·祭义》 濡濯弃于坎。--《礼记·丧大记》 今客贤濡。--《史记·扁仓传》 又如濡墨 濡rú ⒈潮湿~衣。 ⒉浸,润泽~笔。 ⒊沾染耳~目染。 ⒋停留,迟慢~滞。~缓。 ⒌柔软,含忍~木。~忍。 濡nuán 1.水名。今河北省滦河。 濡ér 1.谓以汁调和烹煮。 濡róu 1.见"濡忍"﹑"濡愞"。 濡ruǎn 1.柔软;柔弱。 濡nuò 1.水貌。见《集韵.去过》。 2.通"糯"。黏性的。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折臂断足。--清 足zú ⒈脚~迹。手舞~蹈。 ⒉满,够量,充分满~。~够。充~。富~。 ⒊补上补~。以昼~夜。 ⒋完全此项工作一人~可完成。 ⒌尽情地,尽量地他们~玩了半天。 ⒍值得不~为奇。微不~道。 ⒎够得上这本书~有八万字。 ⒏ 足jù 1.(今读zú)补足;凑满。 2.拥,增益。参见"足本"。 3.过分。参见"足恭"。

:祗 (形声。从示,氐声。本义恭敬) 同本义 祗,敬也。--《说文》 日尹祗敬六德。--《书·皋陶谟》 上帝是祗。--《诗·商颂·长发》 中和祗庸孝友。--《周礼·大司乐》 祗,祗敬也。--《广雅》 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左传》 又如祗候人(在官府执役的小官史);祗候(恭敬侍候);祗请(恭敬邀请);祗若(恭敬顺从)祇” 祗zhī恭敬~请。~迎。

:堪〈名〉 (形声。从土,甚声。本义地面高起) 同本义 堪,地突也。谓土之坟起者。--《说文》 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庄子·大宗师》 又如堪岩(山形幽深) 指天道 堪舆徐行。雄以音知雌。--《淮南子·天文》。许君注堪,天道,舆,地道。盖堪为高处,舆为下处。天高地下之义也。” 屡堪舆以壁垒兮。--扬雄《甘泉赋》。注天地总名也。” 倏然堪舆变。--陆龟蒙、皮日休《开元寺楼看雨联句》 又如堪舆(天地;风水,亦指风水先生);堪舆家(古时为占候卜筮者之一种,后专称以相地看风 堪kān ⒈忍受,经得起难~。不~回首。疲惫不~。 ⒉能够,可以~当重任。不~设想。真~托生死。

:怜 (形声。从心,粦声。本义哀怜,怜悯) 同本义 憐,哀也。从心。粦声。字亦作怜。--《说文》 矜憐抚掩之也。--《尔雅》 独不怜公子姊邪?--《史记·魏公子列传》 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且喜且怜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所怜者。--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可怜(值得怜悯);怜见(哀矜,怜悯);怜拯(怜悯拯救);怜鉴(哀怜审察);怜闵(哀怜,同情) 爱,惜 憐,爱也。--《尔雅》 楚人怜之。--《史记·陈 怜(憐)lián ⒈同情~惜。~悯。 ⒉爱惜~爱。 ⒊ ①可爱百花高楼更可~。 ②值得同情可~身上衣正单。 怜líng 1.见"怜悧"﹑"怜牙悧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