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Y 雅意元知止

"雅意元知止"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7 07:41:11


简介: “雅意元知止”出自宋代陆游的《幽居杂题》,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ǎ yì yuán zhī zhǐ,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出处: 《幽居杂题》
内容:
雅意元知止,遄归喜遂初。
久闲棋格长,多病钓徒疏。
渍药三升酒,支头一束书。
儿曹看翁嬾,切勿厌蜗庐。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幽居杂题》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雅意元知止,遄归喜遂初。
久闲棋格长,多病钓徒疏。
渍药三升酒,支头一束书。
儿曹看翁嬾,切勿厌蜗庐。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陆游对幽居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他认为高雅的情趣应该有一个度,不能过分追求,要懂得适可而止。他喜欢归隐,回到宁静的生活中,感到非常满足和快乐。长时间的闲暇使他的棋艺进步,但也使他的钓鱼技巧变得生疏。他喜欢用药物泡酒,每次用三升酒,而书籍只需要一束。他告诫自己的子孙们要看到他这种懒散的生活,但不要厌弃他这个蜗居的老人。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陆游对幽居生活的独特感受。他通过对自己生活琐事的描写,展示了一种追求自由自在、舒适宁静的生活态度。他在诗中提到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如下棋、钓鱼和阅读书籍,这些都是他在幽居中寻找乐趣和满足感的方式。他还通过渍药泡酒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最后,他以一种幽默的口吻告诫后人,不要嫌弃他这个蜗居的老人,这也是对自己幽居生活的一种自嘲和自省。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幽居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追求自由自在、舒适宁静的生活态度。它以平实的生活琐事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幽默的口吻,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ǎ yì yuán zhī zhǐ, chuán guī xǐ suì chū.
雅意元知止,遄归喜遂初。
jiǔ xián qí gé zhǎng, duō bìng diào tú shū.
久闲棋格长,多病钓徒疏。
zì yào sān shēng jiǔ, zhī tóu yī shù shū.
渍药三升酒,支头一束书。
ér cáo kàn wēng lǎn, qiē wù yàn wō lú.
儿曹看翁嬾,切勿厌蜗庐。
韵脚: 拼音:yǎ yì yuán zhī zhǐ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雅 (形声。从隹,牙声。从隹,与鸟有关。本义鸟名,乌鸦的一种。《说文》楚乌也。”) 正确;合乎规范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毛诗序》 文章尔雅。--《史记·三王世家》。索隐皆训正也。 雅之为言正也。--《风俗通·声音》 雅者,古正也。--《白虎通·礼乐》。按说文疋下古文,以为诗大雅字。疋字隶体似正,故傅会训正,其实古文借疋为諝,后又借雅为諝也。风,讽也。雅,諝也,颂,诵也。此四 始之本字。 辞令就得谓之雅。 君子安雅。--《荀子·荣辱》。注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 察 雅yǎ ⒈正确的,规范的察纳~言。~乐(原本是西周时的宫廷音乐,后来泛指官方音乐)。~声(指诗歌)。 ⒉高尚,美好大方~性。~观。~正。~兴。文~。 ⒊敬词~鉴。~意。~教。 ⒋交情一面之~。 ⒌平素,向来~素。 ⒍甚,很~善鼓瑟。~非所欲。 雅yā 1."鸦"的古字。 2.用同"丫"。参见"雅鬟"。 雅yá 1.君雅,即君牙,周穆王司徒。 2.小伢,小孩儿。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意,志也。--《说文》 心之所谓意。--《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通其意。--汉·贾谊《过秦论》 中有真意。--晋·陶渊明《饮酒》 不快我意。--明·魏禧《大铁椎传》 无意则已。--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蔡伦立意造纸。--《齐民要术》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其意深长。--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文章大意;词不达意。亦指念头,想法。如意投道合(心意投 意yì ⒈心思心~。用~。 ⒉心愿满~。愿~。 ⒊料想~想。~外。~图。出其不~。出乎~料。 ⒋情味~味。春~。酒~。 ⒌见解~见。立~。同~。 ⒍义理言简~赅。 ⒎志气,气概~志。~气。 ⒏怀疑人有亡鈇者,~其邻之子(鈇斧子)。殪yì〈古〉射死,泛指死。 意yī 1.叹词。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同本义 元,始也。--《说文》。按,当训首也。 元,体之长也。--《左传·襄公九年》 始加元服。--《仪礼·士冠礼》 狄人归其元。--《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归国子之元。--《左传·哀公十一年》 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 牛曰一元大武。--《礼记·曲礼》。注头也。” 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新唐书》 又如元首(头) 天 元yuán ⒈头归(送还)其~。〈引〉居首的~首。~帅。~勋。 ⒉开始,第一~始。~旦。~月。~年。 ⒊基本,根由,根本~素。~ ~本本。 ⒋构成一个整体的~件。单~。 ⒌朝代名。元朝,公元1279-1368年。第一代君主是忽必烈。1206年蒙古族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 ⒍同"圆"。货币名铜~。银~。伍拾~。 ⒎ ⒏ ⒐ ①汤元。 ②元宵节(正月十五日)闹~宵。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 知zhī ⒈晓得,明了~晓。~道。~己~彼。 ⒉使知道通~。告~。 ⒊感觉,认识到~觉。 ⒋见识,学识,学问~识。求~。真~。 ⒌了解相~。〈引〉相亲新~。~己。~音。~心人。 ⒍主持,主管~县、~事(旧时指县长)。 ⒎〈古〉通"智"。聪明,智慧。 ⒏ ⒐ 知zhì 1.聪明;智慧。 2.姓。春秋时晋有知罃。

:止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说文》 北止。--《仪礼·士昏礼》。注足也。” 屦校灭止。--《易·噬嗑》 举止高。--《汉书·五行志》 四之日举止。--《汉书·食货志》 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汉书·刑法志》 止 停住,中断进程 止,停也,息也。--《广韵》 亦可以止矣。--《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羽飞 止zhǐ ⒈停住~步。停~。学无~境。令行禁~。〈引〉居住,栖息投~。鸟~于桑。 ⒉禁,阻住禁~。阻~。制~。~血。~痛药。 ⒊到期停住截~。迄今为~。 ⒋只,仅不~一宿。~谈风月。 ⒌〈古〉称脚斩左~◇写作"趾"。 ⒍文言语气词高山仰~。